APP下载

忻州市和平街西延周边地区规划研究

2019-02-15

山西建筑 2019年9期
关键词:规划区忻州市门户

程 思 远

(太原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1)

0 引言

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忻州市政府提出加强城市外围地区门户空间环境整治的专项工作,并提出将和平街向西延伸至208国道的建设思路。以道路建设工程为契机,市政府提出对和平街西延地区进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以提升门户区的城市形象。为发挥规划的引领和龙头作用,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对和平街西延周边地区进行了全域规划,进而指导区域的规划建设。

1 现状分析

1.1 概述

规划地区位于忻州市中心城区西部,隶属解原乡,是典型的城乡结合地区。规划区西靠208国道,东临牧马路,规划面积约8.3 km2。范围内主要为解原以及佐城、东社、新路、流江五个村庄。

经现状走访调查,规划范围内的现状户籍人口约为1.1万人,外来常驻人口约为0.37万人。

1.2 现状特征

1)特征一:过境交通走廊。

和平街西延地区位于忻州市边缘,高铁、高速、国道等区域交通都从规划区南北穿越,区域成为省域过境交通穿越忻州市的带状交通走廊。过境交通南北穿越,规划区的东西沟通受到严重阻隔,三条廊道分散布局,对区域切割严重,不利于区域用地集中布局。

2)特征二:市政设施廊道。

作为城市外围乡村地区,忻州市第二热源厂、匡村220 kV变电站等大型基础设施落户规划区,受建设年代的影响,高压电力线、高压燃气管线穿越规划区缺乏统筹,各种线路走向凌乱,对区域用地无序穿越,严重限制区域用地布局。

3)特征三:城西交通枢纽。

规划区历来是忻州西部县乡进入城区的必经之地,规划区内两条省道交汇于和平街周边,随着高速公路与高铁的通车,区域引入高速出入口与高铁客运站,区域进一步升级为城西地区的交通枢纽。

4)特征四:核心门户空间。

作为忻州联系外围县乡与外围城市的交通枢纽,区域是忻州市对外的核心门户空间,相较于其他几个门户地区,该区域有离城市最近的高速出入口与高铁站,区域的门户地位更为重要。

5)特征五:西部生态廊道。

依据忻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城市的拓展空间主要向北,东西两侧限制发展,规划区作为生态廊道控制,承担区域交通与区域市政设施廊道的功能。

6)特征六:城乡交融空间。

规划区紧靠忻州市主城区,处于城市建成区向农村延伸的过渡地带。规划区内中的解原村已经与城市接壤,形成城乡结合地区特有的城乡交错的空间状况。

2 发展分析

针对规划区的发展特征,本次规划强化区域优势,总结规划区的独特发展优势与发展机遇。

2.1 区位条件优越

规划区区位条件较好,无论交通区位还是地理区位都比其他地区更具有优势。交通上西接省道312与省道313,西临208国道,是忻州市区向西与静乐县、五寨县与等周边县市以及市区周边地区联系的主要通道;大运高速路南北向穿越片区,大运高速路和平西街高速口是进出忻州市区最为便捷的出入口。在地理区位上,规划区位于忻州市和平街发展轴线的延伸段,和平街是忻州市旧城与新城过渡的中心地带,在空间距离上正好位于忻州市的中央,地理区位条件优越。

2.2 门户作用突出

规划区所处区域对外交通设施密集,大运高速公路、大西客运专线是忻州市对外联系的主通道,是忻州市面向南、北方向的门户。铁路、高速公路等区域性交通设施密集,对于忻州市发挥区域辐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忻州客运中心(公路客运站)紧邻,大西高铁穿越规划片区,高铁客运站(忻州西站)也紧邻规划区。规划区内城乡空间环境的好坏对于过境游客对忻州市的直观认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规划区是外来访客进入忻州的核心门户,如何打造门户地区的城乡环境也是本次规划重点关注的内容。

2.3 田园景观优良

作为农村地区,规划区长期以来的主要农作物为玉米、辣椒与花卉,每到秋季,花卉盛开、辣椒成熟的时节,整个田园红绿交融、色彩斑斓的农田景观非常秀美。规划区范围内建筑低矮、如果进行统一环境整治、统一风格、统一色彩,与农田自然风光交相辉映,能够形成有别于城市的特色风貌。

2.4 城乡统筹示范

规划区紧邻城市,受中心城区辐射作用明显,加之紧邻和平街的区位优势,经济增长动力强劲,如果不加以管控,房地产驱动催生的城市蔓延会无序扩张。作为50万人口的中小城市,忻州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城市北部,北部拥有大量的建设用地,发展空间充足。规划区受交通廊道、市政廊道的限制因素较多,不宜进行大规模城市扩张。依托区域良好的产业基础与田园风光优势,通过整治环境,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集中布局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能够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城乡统筹示范区。

3 规划策略

3.1 规划理念

1)以土地利用总规为遵循。

和平街西延地区在忻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并没有全部纳入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为了引导现状村庄的规划建设,本次规划遵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保证基本农田保护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村庄产业发展合理进行用地布局。

2)以村庄渐进更新为策略。

规划区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为限制发展地区,也不在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上。规划区同时处于城市过境交通的带状门户廊道上,区域现状为城乡融合区域,不宜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本着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整个地区以村庄渐进式更新为发展策略,通过村庄整治,进行美丽乡村建设,逐步提升区域城乡空间品质。

3)以田园生态保护为基础。

规划区拥有大规模的基本农田,现状农田条件良好。规划提出建设忻州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的思路,整个区域的农业生产可围绕小杂粮进行统筹布局,做大既有的辣椒、菊花等特色蔬菜、花卉种植产业,以田园生态保护为基底,同步塑造农业开阔自然的大地景观。

4)以门户交通枢纽为优势。

利用规划区的门户交通优势,重点打造城乡统筹示范区与城西特色门户区两大主体功能区。集中布局大型特色农产品展销市场,以农业生产为基础,植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规划区形成以小杂粮生产、展示、销售、体验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3.2 规划定位

整合资源,发挥潜力,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城乡空间,规划定位为:

1)城西特色门户区。

重点控制三条过境交通廊道两侧用地,控制两侧城乡建设,依托地区特有的农业基础,统一田园风貌,形成城市西部的特色门户区。

2)城乡统筹示范区。

立足区域的区位特征,依托紧邻城市中心区的区位优势,发挥农村的田园优势,发展城市近郊服务业,整治乡村环境,形成城乡统筹示范区,引领城市边缘地区村庄发展。

3.3 规划功能

根据和平街西延地区的发展条件,规划立足乡村,重点围绕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类空间进行规划布局,利用田园景观风貌资源打造品质宜居的城乡统筹示范区。主要包括以下职能:1)交通枢纽。梳理对外交通通道,完善客货运交通系统,提高道路服务设施水平,保证对外交通顺畅有序,充分发挥片区周边的高铁站与汽车客运站的交通设施组合优势,构筑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打造成为忻州市的交通枢纽门户。

2)特色专业市场。依托忻州市小杂粮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产业基础,充分发挥规划区的交通区位优势,集中布局大型特色农产品展销专业市场,形成忻州市小杂粮的展销商贸基地,形成引领区域发展核心增长极。

3)城市服务组团。整合牧马路沿线的各类市场,提档升级,利用紧邻和平街的区位优势,发展家居饰品、汽车展销、服装贸易、小商品批发等面向城市服务的各类生活型市场。

4)美丽乡村空间。充分利用优良的村庄本底条件,以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创建为抓手,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提质升级,积极扩充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功能,塑造美丽乡村新空间。

3.4 规划布局

本次规划结构为“四轴、两带、七组团”。“四轴”分别为沿和平街门户景观轴和沿国道、高速、铁路的三条交通联系轴;“两带”为田园风光带和城市活力带;“七组团”为四个生活组团、两个城市服务组团和一个特色产业组团。

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根据片区的发展定位,按照分区功能明晰的原则,分区引导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发展。主要划分为:居住生活功能区——生活空间渐进式更新,避免无序侵占生态空间;生产服务功能区——依托交通优势集聚高铁商务、高端市场、特色产业等;田园生态功能区——依托田园生态优势发展市民田园、休闲农业。

猜你喜欢

规划区忻州市门户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规划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研究
关隘:要道门户
西域门户——两关遗址
忻州市沙棘育苗技术
美丽乡村行——走进忻州市
塞罕坝林场森林草原生态保护规划探讨
忻州市强力推动药茶产业发展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县:坐在家里能养鸡
基于内外网门户系统的研究
城市规划区内涵的演进及其多元化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