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对有暴力行为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效果

2019-02-15苏彩媚李妙银表永权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期
关键词:暴力行为攻击行为预见性

苏彩媚 李妙银 表永权

精神分裂症为多因素性疾病, 患者普遍存在思维障碍、感知觉障碍, 临床表现为言行举止异常。随着生活节奏地不断加快, 人们生活压力日益加剧, 精神分裂症发病率也逐年提升, 患者在发病期间普遍存在残暴性、多变性及突发性攻击行为, 不仅会损伤自身, 同时也会给他人的生命安全造成隐患[1-3]。因此, 对存在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笔者为了分析该病有效的护理方案, 以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有暴力行为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照比较常规护理、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有暴力行为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保与精神分裂症鉴别标准趋同, 存在幻觉、妄想症, 发生过攻击行为, 不存在头部损伤、脏器官疾病等情况。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2例。其中, 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41.32±6.34)岁;平均病程(3.01±1.21)年;包括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1例, 残留型精神分裂症1例, 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19例,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21例。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40.43±5.87)岁;平均病程(2.89±1.10)年;包括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1例, 残留型精神分裂症1例, 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18例,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2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非特异性镇静药物治疗与常规抗精神病治疗。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指导患者遵医用药, 并且除给予患者行为健康指导、四防护理之外, 还要做好环境管理与风险控制, 即隔离管理患者, 24 h巡视监护, 严格排查病房内物品, 避免引起患者情绪波动, 待其病情稳定后, 撤销隔离, 观察患者与其他患者相处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及精神状态。若患者存在毁物、打人的行为, 需要及时控制, 避免暴力行为持续发展[4-6]。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 接受预见性护理:①了解暴力先兆。患者入院后, 护士需要主动接触患者, 获取患者信任, 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性格特点, 进而明确患者的暴力先兆, 重点防范。②针对暴力先兆与暴力行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方案, 如加强对接触方式的管控, 以非语言形式、语言形式对患者进行干预;值得注意的是, 在干预过程中,需保证姿态平等, 避免给患者造成刺激, 诱发患者的攻击行为。在患者冲动早期, 护士需要通过健康宣教对其加以劝导,指导患者强化自我管控能力, 若患者表现较好, 需要给予适当鼓励, 提高患者的自信心。护理期间, 要保证病房环境安全,这样有利于患者放松身心。患者出现暴力行为后, 护士需要以冷静、果敢的态度面对, 并采取有效的约束性措施加以管控, 将暴力行为制止。③护理期间, 护士还要给予患者安全、生活、心理、用药及饮食护理等服务, 确保患者正常的生理需求可以得到良好满足, 并为患者提供丰富的工娱活动, 如手工艺品制作、健身操等, 不仅有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 同时还能起到康复训练的作用, 有效调节患者的心智, 强化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7,8]。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通过MOAS、BPRS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其中, MOAS量表包括自我攻击、他人攻击、物体攻击、语言攻击四个方面;BPRS量表包括自知力障碍、幻觉、兴奋、敌对猜疑、抑郁焦虑5个方面。MOAS、BPRS评分均为得分越高, 表明患者攻击行为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MOSA、BP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MOSA、BPRS评分对比( ±s, 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MOSA、BPRS评分对比( ±s, 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MOSA评分 BPRS评分观察组 42 4.15±4.78a 33.37±7.64a对照组 42 6.86±4.15 37.66±5.88 t 2.7745 2.8838 P 0.0068 0.0050

3 讨论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MOSA、BPR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预见性护理可以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预见性护理主要包括排除诱发性因素、行为干预、自控能力干预及药物治疗干预等内容。存在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后,护士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性格特点及心理状态等科学合理地评估患者的病情, 并对患者既往是否存在攻击性行为作出准确了解, 从而掌握患者的暴力行为先兆, 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方案。此外, 患者住院期间, 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隔离管控, 加强巡视, 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异常表现, 以此减少患者出现意外的可能性[9,10]。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 但很多患者存在拒绝用药的行为, 为了确保患者可以遵医用药, 护士需要加强用药宣教与监管,确保患者准时准量用药。在日常护理过程中, 若患者情况相对稳定, 无需隔离管理时, 护士需要组织患者参与集体活动,以此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 提高患者的群体生活能力。值得注意的是, 在护理过程中, 护士需要加强对行为、语言的关注度, 避免给患者造成不良刺激而导致患者情绪失控, 突然发病。

综上所述, 预见性护理, 即结合患者病情对患者可能存在的攻击行为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估, 然后提前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加以干预, 可以减轻患者发病程度, 减少攻击行为。

猜你喜欢

暴力行为攻击行为预见性
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状况及高危因素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媒介分析:动画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第一次遭遇家暴该怎么处理?
所暴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