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常点滴渗透 健康心理养成

2019-02-12张雨

求知导刊 2019年41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健康心理幼儿教育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教育需要将幼儿生命教育与促进幼儿健康作为首要任务。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其身体健康,同时也需要高度重视其心理健康。把幼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使培养幼儿积极心理品质成为有效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针对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系统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培养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措施与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幼儿教育;健康心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1-0003-02

引言

幼儿阶段作为一个人生命历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证实,成年人不健全的心理极有可能源自幼儿阶段。培养幼儿积极心理品质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不但能够针对幼儿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预防,而且对幼儿潜力开发、健康人格形成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因此,对广大幼儿教师来说,如何培养幼儿积极的心理品质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1.促进幼儿更正缺点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给予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以此来更正自身的缺点。例如,教师可以在每日的清晨对幼儿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指导幼儿闭上眼睛,温柔、亲切地告诉幼儿期望他们完成的事情。经过长时间的积极引导,教师的要求会传递到幼儿潜意识中,使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有助于幼儿对自己的各种缺点进行有效的改正。

2.促进幼儿树立自信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启蒙阶段,这个时期对幼儿心理层面的教育更为重要。而想要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积极的心理,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至关重要。传统的辱骂、殴打教育往往极易将屈辱意识植入幼儿的潜意识当中,导致幼儿自信心不足,对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对教师来说,应当善于挖掘幼儿的优点,在日常教学中对重视其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让幼儿意识到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并对自己的优势产生充足的信心,最终将这种信心转变为一种经常性的心态,这无疑能够实现对其自信心的不断积累。

二、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途径

1.积极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保障各项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通过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发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作用,对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观念,真正将幼儿作为各项活动开展的主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当扮演倾听者、协助者的角色,尝试以幼儿朋友的身份与他们相处,使幼儿愿意主动向教师倾诉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然后教师从朋友的角度对其进行疏导。通过长时间的坚持,教师自然能够与幼儿构建和谐、融洽的关系,幼儿也更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教师在日常点滴中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渗透,幼儿的接受程度也自然会更为理想。

2.创造轻松愉悦的精神环境和生活氛围

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证实,规律的作息制度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会消除幼儿内心的压抑和消极情绪,让幼儿感到愉悦和安全,进而产生亲切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的幼儿,其想象力、思维敏捷度和自信心都远远高于在消极环境中成长的幼儿,教师自然也就能够将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渗透到日常各项交流活动中来,帮助幼儿逐渐形成积极心理品质。对幼儿教师来说,要积极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并合理安排幼儿的膳食和休息时间,让幼儿在园内的学习生活健康、有序且充满趣味。例如,安排睡前音乐、饭后散步等。通过唱歌跳舞、开心一课和睡前故事等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在幼儿精神环境创设上,幼儿教师应当端正自己的态度。由于幼儿情绪易不稳定,教师和颜悦色和亲切和蔼的态度会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并感染幼儿,使幼儿精神放松;若教师经常指责批评幼儿,幼儿就会对教师望而生畏,长期在这种紧张压抑的状态下,幼儿就会唯唯诺诺。例如,笔者曾经在厕所门口发现几个小朋友围在一起,水洒了一地。这个时候,笔者并没有责备他们,而是惊奇地问:“这里怎么发大水了?”幼儿纷纷说:“我们想看甲虫究竟会不会游泳。”听到这里,笔者立刻接了一盆水,将甲虫捉到盆里,让幼儿继续观察,表扬了幼儿的好奇心,并教育了幼儿不要将水洒到地上。上述过程,笔者正是从幼儿的立场出发,站在幼儿的角度积极探索幼儿身心的奥秘,并尝试尽力满足幼儿心理发展需求,不仅有效巩固了师生关系,同时也让幼儿的这种心理情绪得以保持,为其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3.围绕课外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心理品质

课外活动是幼儿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其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积极心理品质是幼儿在活动进程中有所感悟、有所体验、有所触动自然产生的,幼儿必然离不开丰富而有质感的体验来进行锻炼。作为教师,应当将课外活动充分利用起来,将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渗透到这些活动中来。例如,幼儿由于本身的心理特征,在活动过程中极易因为耐心不足而对活动产生恐惧、厌倦的心理,教师在课外活动过程中经常使用“不要放弃,你会做得更好”“你好聪明啊”“你真棒,加油”“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等,能够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发幼儿的激情、兴趣,促进幼儿主动克服课外活动中面临的困难,这能够促进幼儿坚持与自信品格的養成。再如,游戏在幼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同样不言而喻。对幼儿来讲,游戏不仅可以发泄自身的消极情绪,还能帮助其调节情绪,让其情绪更易于控制,幼儿在唱歌、跳舞、玩泥、画画等活动中都能抒发自身的情绪,在游戏中感到轻松愉快。此外,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尤其在角色扮演类游戏中,幼儿可借助象征物体表现不良情绪。笔者认为,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不应过多阻止其消极情绪的表达。受到年龄、智力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幼儿并不能完全理解自身内心的变化,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焦虑不满的情绪。通过游戏,幼儿这些不良的情绪就会得到释放,消极情绪得到摆脱,其积极心理品质得到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品质是一个人终身受用的品质。教师应当高度重视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重要作用,全面围绕幼儿认知能力、心理特征,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渗透,通过积极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悦的精神环境和生活氛围以及围绕课外活动培养幼儿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幼儿养成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刘慕霞.乡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心理应对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7):112-118.

作者简介:张雨(1983.9—),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品质健康心理幼儿教育
培养初中学生健康心理,提高抗挫能力
如何培养“优秀生”的健康心理
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对策分析
特区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