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过程中的应用

2019-02-12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02王爽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24期
关键词:缝隙溶栓脑梗死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02)王爽

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为全新急救模式,主要是在接到患者急救信息后,直至患者入院治疗期间实施有效急救干预,确保患者在抢救黄金时间段获取相关治疗,以此保证治疗效果及预后。本研究选取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探讨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2017年10月~2019年1月),依据建档顺序分组,各51例。对照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41~73岁,平均(57.09±6.02)岁。研究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40~75岁,平均(56.86±5.89)岁。两组性别、年龄等均衡可比(P>0.05)。患者家属知晓本研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接到患者信息后记录详细地址、发病时间等,随后出救护车,将患者接回急诊科,实施CT等相关检查,系统评估病情,随后给予溶栓治疗;研究组采取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①院前及院内急性脑梗死干预小组联合探讨院前标准化救治流程及措施,如接到患者信息后,确定其联系人进行院前及院内相关信息沟通、联系等;②接到急救电话后,及时前往现场,评估、分析患者病情,详细记录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先驱因素、进展等,常规实施急性脑梗死院前标准化卒中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建立静脉通道、血标本采集、心电图检查、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向院内急性脑梗死干预小组做好患者信息汇报工作,协助其及时掌握患者具体状况、做好对应准备工作;③院内干预小组接到患者相关信息后,及时开放绿色通道,做好溶栓治疗相关准备工作,备好降压药及溶栓药物、检查与抢救设备调至待工作状态;④患者入院后遵循先救人后交费原则,及时协助患者进行检查及治疗,并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沟通,缓解其负性情绪等。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干预前与干预后1个月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依据BI评估,分值越高越好;神经功能依据NIHSS评估,分值越低越好。②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共100分,分为不满意(<70分)、较满意(70~89分)、很满意(≥90分),(较满意+很满意)/总例数×100%=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5.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IHSS及BI 干预前两组NIHSS及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1个月研究组NIHSS评分(8.37±1.12)低于对照组(10.31±1.51)、BI评分(76.37±8.12)高于对照组(70.11±7.81)(P<0.05)。

2.2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4.12%(48/51)高于对照组的80.39%(48/51)(P<0.05)。

3 讨论

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在急性脑梗死中较常用,研究表明,通过及时有效、专业规范现场急救,能有效缩短院前急救时长,以此为院内相关救治工作赢取宝贵时间[1]。同时,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为全新的、环环相扣的急救模式,具备整体性及信息化,可极大程度优化急性脑梗死诊疗流程,将溶栓治疗相关宣教、病情采集、心电监护及静脉通路建立等院内救治措施转移至院前,对保证患者入院后及早接受溶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中,其院前急救要求相关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现场救治能力,将被动抢救转为积极主动抢救,于转运途中告知院内急救小组患者基本信息,确保其能提前做好对应准备工作,并开放绿色通道,最大程度缩短患者入院后至溶栓治疗间隔[2]。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1个月研究组NIHSS及BI分值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通过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救护,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采取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干预,可改善其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满意度高。

猜你喜欢

缝隙溶栓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雨的缝隙
空中翱翔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