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卒中后深静脉血栓预防的进展

2019-02-12郑州颐和医院450047荆翠珍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24期
关键词:肝素阿司匹林缺血性

郑州颐和医院(450047)荆翠珍

1 器械预防

1.1 等级压缩袜(GCS,graduated compression stocking) 深静脉血栓的器械预防主要包括等级压缩袜(GCS,graduated compression stocking),一项融合了Dennis和Muir KW等人关于GCS对于减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meta分析中指出,GCS在治疗及随访期间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动脉栓塞并无显著影响。更有研究发现大腿长度GCS减少下肢血流,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目前对于GCS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仍存在争议,但GCS会增加皮肤破损、溃疡等发病率,因此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应用GCS值得商榷。

1.2 间歇充气加压(IPC,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工作原理为进行间歇式气动压迫过程中,充气带压迫肢体而增强静脉血液回流,从而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1]。在CLOTS3试验中,卒中后3天内开始使用IPC可以使VTE的绝对风险降低3.6%(95%CI1.4~5.8%)。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对于预防急性缺血性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证据充分,副作用较小,已得到充分认可与广泛应用。

1.3 神经肌肉电刺激(NES,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激活肌肉泵,引起肌肉收缩继而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而缺血性卒中患者因肢体活动障碍导致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速度减慢为DVT的主要因素,因此神经肌肉电刺激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 药物预防

2.1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血栓素A2的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其机理为不可逆地抑制环氧合酶的合成,由于血小板内这些酶不可逆再合成,所以次抑制作用尤为显著,而血栓的形成与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作用密切相关,因此理论上阿司匹林可降低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故阿司匹林为缺血性卒中后二级预防关键性药物。

2.2 低分子肝素(LMWH,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s)低分子肝素为普通肝素经化学或酶解法得到的低相对分子量的肝素片段,其具有很高的抗凝血因子Xa活性和较低的抗凝血因子IIa或抗凝血酶活性,这二者活性比是3∶2,由于其分子量较小,与AT-III形成复合物后与Xa因子结合性较高,因而选择性抑制Xa因子活性,而对IIa及其他凝血因子作用较弱,不影响已形成的凝血酶[2],但是低分子肝素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2.3 利伐沙班 利伐沙班为高选择性新型抗凝药物,其作用机制为直接抑制Xa,继而中断凝血瀑布的内源性与外源性途径,继而抑制凝血酶和血栓的形成,其具有起效迅速,不受食物、体质等相关外源性因素影响、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目前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的报道,但却并无相关利伐沙班用于缺血性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研究,因缺血性卒中后常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应用此类抗凝药物可能增加颅内出血风险。

3 健康教育与优质护理

健康教育与优质护理对于预防缺血性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常常被我们所忽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饮食指导与患者肢体的被动活动,研究显示DVT风险高危患者应低脂肪、高纤维饮食,多进食蔬菜、水果,少吃红肉可减少DVT发生率[3]。避免患侧下肢输液,输液时应避免患侧下肢输液以减少药物对下肢静脉血管刺激,同时应避免静脉穿刺过程中引起血管内皮损伤继发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缺血性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高、危害大、不可预知风险高,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重视预防工作,DVT一旦形成,治疗周期较长,可能导致PE,护理工作中应早期评估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积极开展器械预防、药物预防及健康教育,同时加强优质护理,减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同时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以使更多患者获益。

猜你喜欢

肝素阿司匹林缺血性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