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低温护理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2019-02-12河南省滑县中医院456400郭丹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24期
关键词:外伤颅脑低温

河南省滑县中医院(456400)郭丹

颅脑外伤多数由直接性的暴力损伤以及间接性的暴力损伤导致。患者出现头颅部的猛烈撞击,存在颅内血肿、颅骨骨折、脑震荡等表现,多数存在脑组织缺氧以及神经功能的损伤等[1]。目前,对于疾病的治疗以及护理以恢复神经功能,避免疾病发展演变诱发继发性脑损伤为主。本次研究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亚低温护理措施,探究其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以及预后恢复的临床护理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采取随机数字编号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1日~2019年3月1日接诊重症颅脑外伤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差异性进行分组护理观察。观察组患者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24~67岁,平均(43.24±2.32)岁,其中重物砸伤2例,高处坠落伤2例,交通事故撞伤6例;对照组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4~67岁,平均(43.43±2.11)岁,其中重物砸伤2例,高处坠落伤1例,交通事故撞伤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具有护理方案护理效果差异的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包括遵医嘱控制颅内压,严格进行生命体征监护,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遵医嘱给予营养神经以及抗感染治疗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状等。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常规重症颅脑外伤护理基础上加以亚低温护理。具体如下:在颅脑外伤患者的头部以及大血管处放置冰袋处理,同时给予患者物理降温毯,协同进行患者体温控制。控制患者体温维持在35℃的亚低温状态,维持亚低温护理一周时间。一周后停止亚低温护理干预,逐渐复温处理,控制体温恢复在4小时恢复1℃的标准上。患者体温恢复至36℃后停止人工干预复温措施。

1.3 观察指标 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得分与患者神经功能呈现负相关性,量表评估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越差。②预后:采取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量表得分与患者疾病预后呈正相关性,量表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预后效果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统计学工具:SPSS22.0软件。计数资料统计方法:X2检验,计量资料统计方法:t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GO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的NIHSS评分以及GOS评分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21.32±0.28)明显低于对照组(27.34±1.37),GOS评分(5.79±0.13)明显高于对照组(4.21±0.55),组间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伴随交通以及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因交通事故损伤以及高处坠落损伤等导致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数量呈现升高趋势[2][3]。重症颅脑外伤的关键在于缓解患者的脑部损伤,避免进一步诱发的神经功能损伤状态。避免颅脑损伤对于患者预后日常生活以及工作造成的不良干扰。亚低温处理措施,通过亚低温状态可以有效起到保护患者中枢神经功能的效果。有效控制微循环,减轻脑部缺血以及缺氧状态导致的不良预后。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接诊2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亚低温护理措施,对比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显示,亚低温护理的患者,其NIHSS评分(21.32±0.28)明显降低,GOS评分(5.79±0.13)明显升高。

综上所述,亚低温护理通过亚低温维持可以有效避免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继发性脑损伤。对于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明显的恢复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状态,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加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外伤颅脑低温
《真空与低温》征稿说明
大型低温制冷技术新突破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联合低温脱硫脱硝工艺研究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我国院前急救中有关外伤若干问题商榷
穿皮皮瓣修复在治疗手术外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