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标识卡对于减少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护理不良事件的效果分析

2019-02-12郑州人民医院450000吴霞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24期
关键词:血型满意率护理人员

郑州人民医院(450000)吴霞

NICU收治的患者往往病情危重,护理工作庞杂,因此护理安全隐患明显。为了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我科完善了护理标识制度,本研究对护理标识卡在N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效果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科2018年1月~2018年7月未应用护理标识卡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45~89岁,平均年龄(65.9±5.4)岁;随机选取我科2018年8月~2019年2月使用规范护理标识卡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47~88岁,平均年龄(64.8±4.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并选取经历过上述两个时期的15名NICU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为对照组患者佩戴腕带,标注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等信息,未区分颜色。标示隔离区、手卫生区、污染区等分类区域,在潮湿地板上放置“小心地滑”标识。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完善护理标识制度,具体如下。①药物标识:口服药物用绿色标识卡,静注药物用黄色标识卡,高危药品用注明“高危药品”的红色标识卡,在治疗车中粘贴“抢救备用药”等标识。②管道标识:护理人员用不同颜色的标签制作各种管道标识,写明管道种类、置管长度、日期、敷料更换时间,标识统一粘贴于管道尾端。③血型标识:护理人员认真核对患者血型,将血型标识挂于床头,标明ABO和RH血型。④提示类标识:床头粘贴提示类标识,用于提示医护人员相关事项,避免操作失误,例如“防脱管”“防压疮”等,对严格控制滴速的药物挂“慢滴”标识卡,在药物过敏者床头挂过敏标识并注明过敏药物。⑤隔离标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各区之间界线清楚,根据隔离种类悬挂不同颜色标识卡。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护理标识卡使用前后护理人员工作满意率,采用我院自制的工作满意度评分表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率=(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数据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 护理标识卡使用前后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比较 使用护理标识卡后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率为93.33%,显著高于使用前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NICU是救治神经内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护理工作繁重,存在较大风险,一旦出现差错可对患者和医院造成不利影响。护理标识对NICU患者、物品和环境进行标识和区分,增强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不良事件发生[1]。据报道[2],因护理标识卡使用不当而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高达15.1%~37.5%,而使用护理标识卡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到2.8%~3.3%。

应用药品标识能规范药品摆放,有效防止因混淆药物而出现用药错误的不良事件。管道标识为护理人员辨识管道情况提供方便,使护理工作更有条理,从而减少差错、提高工作效率。输血安全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命安全,血型标识为输血前的核对提供信息,预防意外发生。隔离标识能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提高警觉,采取双向防护措施,预防交叉感染。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0%VS10.0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标识卡使用前后护理人员工作满意率(60.00%VS93.3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使用护理标识卡能提高护理人员对潜在风险的警惕,减少NICU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猜你喜欢

血型满意率护理人员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
4种血型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