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结合静脉刺激技术在疑难性儿科静脉穿刺中的应用研究

2019-02-12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0王瑜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24期
关键词:疑难静脉炎儿科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0)王瑜

静脉留置针穿刺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稳定用药途径,其中儿科应用最多。因患儿在穿刺输液期间产生恐惧,导致配合度降低,当患儿出现疑难性静脉时,很容易影响医护人员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疑难性静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管走向不清晰、不充盈、缺乏弹性及穿刺后回血困难等[1]。受疑难性静脉临床上述问题影响,医护工作者在穿刺成功判定、穿刺深度以及穿刺渗出方面判定较为困难,导致穿刺失败诱发医患矛盾事件发生。近年来为了有效解决疑难性静脉穿刺问题,国内有大量优化穿刺的报道如超声引导、负压穿刺、血管分级穿刺管理以及静脉刺激药物辅助穿刺等[2]。本研究结合国内相关报道,将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与静脉表面涂抹刺激药1%硝酸甘油相结合,对比传统治疗措施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儿科输液室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188例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的疑难性静脉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观察组,男45例、女49例;平均年龄(4.3±2.11)岁;对照组,男44例、女50例;平均年龄(4.4±2.07)岁。两组患者静脉穿刺部位均为首次,且穿刺部位皮肤健康无静脉炎等问题。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方面均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均接受本院传统的静脉留置针程序化操作。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穿刺治疗基础上,在静脉留置针穿刺医生确定输液穿刺部位并经左手固定穿刺点后,对穿刺点浅表静脉涂抹刺激药0.1%硝酸甘油(协和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195),并轻轻按摩20~30min,待穿刺点部位血管充盈、血管走向清晰可见时,擦掉软膏实施静脉穿刺及回血判定,回血成功后连接输液器,调节滴速输液。所有患儿在治疗后1天,对其家属进行电话回访,调查并记录静脉炎发生率。

1.3 评标指标 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渗出总发生率、治疗后静脉炎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经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以(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测组间差异,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94.68%)显著高于对照组(72.34%)(P<0.05),观察组患儿的两次或两次以上静脉穿刺成功率(5.32%)显著低于对照组(25.53%)(P<0.05),两组患儿的穿刺失败率差异不显著(P>0.05)。

2.2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静脉渗出总发生率及治疗后静脉炎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静脉渗出总发生率(3.19%)显著低于对照组(13.83%)(P<0.05),两组患儿的静脉炎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论

疑难性静脉是一种血管走向不清、血管弹性差以及血管充盈度不佳影响回血判定的一种异常静脉。为了有效提升疑难性静脉穿刺失败问题,近年来国内有大量成功改良穿刺方法的报道,这些成功解决措施在操作便利性以及解决的关键均以扩展血管改善血管走向为出发点,其中局部涂抹血管扩张药物效果最佳,常见的涂抹刺激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本研究将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与静脉穿刺刺激药物相结合,通过与传统的单一静脉穿刺用药相比,观察组患儿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两次或两次以上静脉穿刺成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静脉渗出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静脉炎发生率及穿刺失败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

总之,实施留置针静脉穿刺联合静脉刺激药物硝酸甘油,可以显著提高疑难性儿科静脉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疑难静脉炎儿科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左传》疑难考辨一则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大型字书疑难字新考
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