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对我院门诊药房工作人员积极性及药品调剂差错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2019-02-12河南省郸城县人民医院477150袁川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24期
关键词:调剂差错药房

河南省郸城县人民医院(477150)袁川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门诊药房工作人员21名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7月~2017年6月为实施前,采用常规管理模式;2017年7月~2018年6月为实施后,采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女11名,男10名,工作时间1~21年,平均工作时间(9.86±4.23)年,年龄23~46岁,平均年龄(38.65±3.42)岁,文化程度:5名大专,11名本科,5名硕士及以上。

1.2 方法

1.2.1 实施前 2016年7月~2017年6月采用常规管理模式。主要为定期强调工作重点,定期培训,以随机排班法排班等。

1.2.2 实施后 2017年7月~2018年6月采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1)计划阶段。聘请门诊药房管理专家进行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的相关培训,课程2h/次,3次/周,持续5周。内容:具体实施方法、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目的等,并指导工作人员将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融洽到实际管理工作中。组建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小组,21名工作人员均自愿参加,确定主题(提高门诊药房管理质量,保证用药安全),分析门诊药房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电脑操作失误、配药失误、私借药品等),制定实施计划。(2)执行阶段。①张贴“四查十对”标语,改进药品调配管理制度,规范工作人员操作,避免调配差错。②强化岗位职责教育,增强工作人员责任心。③强化工作人员业务学习,要求其对各类药学名称、产地等均熟悉,配药时存在疑问,及时查证。④培训学习、排班等工作项目安排中,应充分考虑工作人员需求,将人性化理念融入管理过程。(3)检查、修正阶段。评价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内容、成果,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1.3 观察指标 对比实施前后工作人员积极性;对比实施前后药品调剂差错事件(漏发、数量差错、品种差错、剂型差错、医嘱差错)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1.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工作人员积极性 实施前后工作人员积极性一般、较差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实施后工作人员积极性较佳率90.48%高于实施前的61.90%(P<0.05)。

2.2 药品调剂差错事件发生率 实施后漏发(0.012%)、数量差错(0.013%)、品种差错(0.012%)、剂型差错(0.011%)、医嘱差错发生率(0.011%)低于实施前的(0.033%)、(0.039%)、(0.033%)、(0.049%)、(0.027%)(P<0.05)。

3 讨论

门诊药房工作人员积极性及药品调剂工作与患者用药安全性密切相关,也关乎医院形象及荣誉。相关研究表明,改进门诊药房管理模式,可避免门诊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门诊药房工作质量及效率[1]。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为一种综合管理模式,通过计划、执行、检查、修正4个阶段,改进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2]。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工作人员积极性较佳率高于实施前(P<0.05),表明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可提高门诊药房工作人员积极性。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将人性化理念融入管理过程,在工作安排中,充分考虑工作人员需求,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同时,本研究中实施后漏发、数量差错、品种差错、剂型差错、医嘱差错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表明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可降低药品调剂差错事件发生率。分析其原因在于:①总结既往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制定相应管理政策,以规范工作人员操作流程,严格做好记录工作,防止药品数量、品项等错误;②对工作人员强化岗位教育,提高其工作责任心及应急能力;③通过检查、修正,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问题并解决。此外,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充分尊重每位工作人员智慧结晶,以有效、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提升工作质量。

总之,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应用于门诊药房工作人员管理中,可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降低药品调剂差错事件发生率。

猜你喜欢

调剂差错药房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要不要服从调剂?
新国标颁布 肥料检出植调剂按假农药处理
新阅读环境下报纸差错的有效防范对策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药房托管
陈勇:我不看好这样的药房托管
药房托管 好还是不好
药房托管动了谁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