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胞病理学诊断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研究

2019-02-12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1003王希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24期
关键词:蜡块病理学表型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1003)王希

T-LBL的发病率较低,其占淋巴瘤总发病率的2%以下,是LBL的常见亚型。其多发病于男性群体,且以儿童或青少年最为高发,多数患者会伴有胸腔积液或纵膈肿块等病理变化[1]。T-LBL是恶性肿瘤的危重病型,需要给予强效化疗,治疗目的是缓解其临床症状,延长生存周期。该病的临床诊断难度较大,多采用组织学病理法进行诊断,但无法科学确诊隐匿肿块[2]。加之部分小儿患者对组织活检的耐受度低,因此需要寻求更为有效的诊断方法。研究中以2010年11月~2018年11月入本院治疗的23例T-LBL患者为研究主体,旨在探究细胞病理学诊断T-LBL的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11月~2018年11月入本院治疗的23例T-LBL患者为研究主体。其中,男21例,女2例;年龄范围是5~42岁,平均(25.14±0.33)岁。患者的明显体征均为心包积液与胸腔积液,经胸部CT检查后可见纵膈区域存在然组织肿块。

1.2 方法

1.2.1 HE染色法 通过HE染色法进行细胞涂片,使用中性甲醛(浓度为3.7%)进行细胞蜡块固定处理,给予脱水、包埋石蜡与切片等常规操作后,再进行HE染色。

1.2.2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 使用ELPS法进行细胞蜡块切片免疫细胞化学标记处理,所用抗体为TdT、CD99、CD43、CD20、CD15、CD30、MPO、CD56和Ki-67等。

1.2.3 分子检测技术 利用毛细管电泳法进行分子病理学相关检测,通过TCR基因重排诊断其T细胞抗原受体类型,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2.4 胸腔积液的标本采集方法 抽取胸腔内淡黄色液体1~2L,对其进行细胞离心处理,并行涂片操作,细胞蜡块包埋。

1.3 观察指标 观察T-LBL的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分子检测等病理特征。

2 结果

2.1 分析细胞形态特征 T-LBL的细胞形态多为中等偏小的淋巴样细胞,其呈弥漫性分布,少有或无细胞质,细胞呈不规则形状、卵圆或核圆状。染色质呈粉尘状,存在核裂痕和切迹,核仁不具有明显性。部分核染色质变粗,存有1~3个核仁,可见核分裂与凋亡小体征象,组织细胞以肾形核最为常见,伴有吞噬现象,间质细胞稀少。

2.2 分析免疫表型特征 其免疫表型为TdT表达20例(86.96%),CD99表达21例(91.30%),CD43表达19例(82.61%),CD20表达3例(13.04%)。均不表达CD15、CD30、MPO和CD56。Ki-67的阳性指数均>70%。

2.3 分析分子检测结果 所有患者的细胞蜡块经TCR基因重排后,均表现为单克隆阳性。

2.4 分析诊断结果 将患者的胸腔积液标本进行细胞病理学诊断后均为T-LBL,且经组织学病理证实为T-LBL。

3 讨论

T-LBL是LBL的主要分型,其与ALL(急性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的生物学特征极为相似,但二者的临床表现不同[3]。T-LBL的诊断方法较多,细胞病理学诊断具有创伤性小、确诊率高和安全性佳等优势。该病经细胞病理学诊断的临床特征较为明显,其具有较为规范的诊断流程,可能够科学反映细胞形态,呈现出多抗体组合等特征。临床医师可根据其间质和上皮标志物、Ki-67阳性指数与基因重排等特征有效鉴别T-LBL和其他淋巴瘤[4]。

总之,细胞病理学能够有效诊断出T-LBL,科学评估该病患者的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和基因重排等病理特征,能够提高确诊率,减少漏误诊情况,进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

猜你喜欢

蜡块病理学表型
洪水浸泡后病理切片和蜡块的抢救措施
妇科标本脱水试剂最佳轮换时间的探讨
探讨蜡块脱钙法在常规病理技术制片中的应用
建兰、寒兰花表型分析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GABABR2基因遗传变异与肥胖及代谢相关表型的关系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表型与血清学测定的临床意义
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及其在Dickkopf干预下的病理学改变研究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