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检查危重病人管理

2019-02-11李文红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14期
关键词:危重医护内镜

李文红

(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伴随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医疗手段与技术随之衍生而出,成为辅助医生、护士更好的开展医护工作的有力工具。内镜可谓医护人员眼、手的进一步延伸,能够在诸多临床疾病排查过程中其到关键性作用[1]。内镜“无孔不入”,而科学的临床使用规范以及检查过程中的管理环节对于发挥内镜作用而言不可或缺[2]。基于此在本文中,笔者选取我院内镜中心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3例典型危重且成功救治的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总结分析临床检查过程中的医护措施,来借此总结经验,为后所用。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内镜中心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3例典型危重且成功救治的患者临床资料,男性1例,女性2例。3例患者均是一般情况差,无自理能力,生命体征不稳定,但又急需手术能缓解症状的临床表现,潜在生命危险发生的可能,要求医护人员,操作熟练,动作精细,观察和处理能力较强[3]。经检验,3例患者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病情等)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能够用于本次临床研究。患者基本情况如下。

案例一

①姓名:李某,性别:男,年龄:75岁,主诉:进行性憋喘,诊断:气管内肿物。

②一般情况差,精神差,因肿物阻塞气道,引起憋喘严重,吸气呈三凹征,端坐位,消瘦。

③检查项目:支气管直视下支架置入。

案例二

①姓名:王某,性别:女,年龄:62岁,主诉:进行性吞咽困难5月,不能进食3周,诊断:食管癌,狭窄伴转移。

②一般情况差,极度消瘦,恶液质体质,精神状态差,呼吸28次/分,心率达到126次/分。

③检查项目:无痛胃镜下食管支架置入。

案例三

①姓名:陈某,性别:女,年龄:75岁,主诉:高血压病,脑梗塞,胆总管结石。

②一般情况差,脑梗塞后遗症,失语。长期卧床,四肢挛缩,伸缩僵硬,无自主运动。

③检查项目:经十二指肠镜进行胰胆管逆行造影+取石术。

1.2 方法

3例患者依据各自的主诉与临床病症,由主治医生及护士为其提供科学对症的检查方案。治疗方法详情如下。

案例一

检查过程:做好术前准备,包括消毒好的支气管镜连接主机、支架取出置于无菌巾上[4]。予以患者平卧,面朝上,床头抬高30°,高流量吸氧8L/min,脉氧在93%,心率在123次/min。熟练快速进入气管镜,并快速找到病变部位,将气管支架放到病变位置,退出气管镜。患者在医护过程中配合程度良好。

案例特点:该患者重度吸气型呼吸困难,端坐尚不能解除气道梗阻现象,因此,要使该患者平卧位接受气管支架置入,存在很大的困难和风险。因此,医护人员在案例讨论即确定治疗方案,必须快速准确进行支架植入。为了保证患者安全完成此次治疗任务,参与的医护人员制定一系列的护理医疗措施,结果:支架置入顺利,患者憋喘瞬间缓解。

案例二

检查过程:麻醉师评估行低剂量丙泊酚麻醉。患者左侧卧位,吸氧5L|分,脉氧在94%心率在110次|分。准备用物,将消毒好的超细胃镜安装在主机上,导丝、支架置于无菌巾上。进入胃镜,准确掌握病变距门齿距离,置导丝于胃窦部,退出胃镜,支架沿导丝穿过病变部位,根据计算好的距离,放置导丝,内镜再次进入确认支架位置正确,患者手术成功,术后苏醒延缓,生命体征平稳,2小时候进温水,无阻挡。患者在医护过程中配合程度良好。

案例特点:患者恶性肿瘤晚期,恶病质体质,属于疾病终末期阶段。心率、呼吸均超过正常值的20%,必须尽量减少患者痛苦,还要满足患者能自主进食的要求。参与手术的医师、麻醉师、护理人员,集中精力,共同协作,保证该项手术顺利完成。结果:支架植入成功,患者无并发症发生。

案例三

检查过程:该患者肢体挛缩,俯卧位不能到位,避免暴力摆放患者肢体,借助垫枕尽量满足手术需求,张口困难,指导患者缓慢张口,予以儿童牙垫使用吸氧4L/min,心率在89次/min,医生根据病情制定手术方式,置引流管,保证胆汁通畅,且会使胆道结石变小。患者在医护过程中配合程度良好。

案例特点:该患者肢体僵硬、挛缩无自主运动,失语。因此配合进行俯卧位的手术体位,非常困难,因此护理人员采取使用垫枕、小儿牙垫、以及约束带辅助,避免对该患者造成人为伤害,使患者得易于顺利完成手术,解除胆道梗阻

1.3 临床观察指标

基于3例患者不同的检查项目需求,以及主诉病症,在接受检查以及以此为前提的医护过程后,分别对于患者的临床感受及表现进行记录与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对3例患者基本资料进行显著性检验,P>0.05,则表明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能够用于本次临床实验;对患者接受检查以及以此为前提的医护过程前后临床表现进行显著性对比分析,P<0.05,则差异显著,检查过程效果显著。

2 结 果

2.1 案例一

检查结果显示,气管支架放置位置正确,患者憋喘迅速得到缓解,感觉舒适。

2.2 案例二

患者手术成功,术后苏醒延缓,生命体征平稳,2小时候进温水,无阻挡。

2.3 案例三

手术顺利,患者耐受,术后黄疸下降无发烧。

3 讨 论

内镜诊断在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相比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如CT、MR、腹部超声以及消化道造影等,在标本获取并进一步开展病理检查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值得关注的是,临床内镜诊断在极具应用价值的同时也应注意相关禁忌症,如伴随严重心、脑、肺部疾病且耐受度较差的患者,处于胃肠穿孔急性期的患者,精神失常无法配合检查的患者,以及处于病危或生命末期的患者等[5]。同时,科学合理的开展临床内镜检查,辅以全面合理的管理措施是保障内镜检查质量的关键。

在本文中,笔者基于我院内镜中心工作量庞大、患者情况各异以及中心管理工作复杂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选取近年来收治于我院内镜中心接受检查的3例典型危重、适合接受内镜检查的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样本,全面收集患者接受检查前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临床检查详细过程以及基于检查过程所开展的临床医护结局,总结危重患者内镜检查经验,以期为后来的本科室工作开展提供借鉴。结果显示,3例接患者分别接受支气管直视下支架置入、无痛胃镜下食管支架置入、经十二指肠镜进行胰胆管逆行造影+取石术检查;基于医生科学判断,以及检查前期、中期及末期合理的管理安排,为后期治疗奠定了坚实基础,3例危重患者均得到成功救治[6]。

在此对于内镜危重患者管理共性总结如下:

1.严格遵从卫生部、地方卫生局、“诊疗护理常规”等相关质控标准来开展日常检查与诊断,并将相关文件规定与我科室自身情况相联系,形成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维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度。

2.内镜室工作人员应在职责范围内共同协作,保证危重患者检查治疗的安全

3.对于急危重患者进行内镜检查手术,给予优先检查的权利。

4.安排专门的护士负责急危重患者的接待工作,根据病情予以氧气吸入,心电监护、了解生命体征情况。

5.急危重患者设置在专门等待区,保证医护人员过往时均能关注。

6.与检查医生、麻醉师进行沟通,进行检查前的病情及可行性评估。

7.与医生共同制定手术方式、护理方法,避免不当操作引起安全事件。

8.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呼吸心率、律的变化。

9.出现危险时,应当机立断,对患者展开救治。

10.治疗后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汲取经验教训。

猜你喜欢

危重医护内镜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