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机融合刍议

2019-02-10安金淼

考试周刊 2019年102期
关键词:科学教学小学信息技术

摘要:“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育的融合”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它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学习材料系统地集成到课程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研究期望,能够变抽象为具体,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科学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本文以新教科版科学课为例,着重于教师应该促进小学科学课程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整合,帮助学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并为学生创造有趣的科学实验,设计实践活动,教学生在实验中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教学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科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并且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和实践技能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通过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中的运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日益增加,使他们能够进行独立学习和科学研究。化抽象为具体,提高老师教学的直观化,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一、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有效融合的内涵分析

有效的融合主要包括融合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扩大科学学科领域以及增加更多科学知识。教科书中的某些知识相对抽象,难以让小学生理解。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将教材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的有效整合,并使学生更直观地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例如,教师可以使用信息科学来教授与生命科学有关的课程,播放一些动植物的视频,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总结动植物的生命周期,生活活动和繁衍特征。对于高年级学生,老师将领导学生理解人类的生命活动,了解身体健康的保持,调查动植物的基本生活条件并探索动物与植物的关系。

二、 小学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的几种形式

(一) 直观演示

将信息技术集成到学习过程中最普遍的就是演示,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合理的教学计划制订,使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这是旧的传统教学方法,例如幻灯片,投影仪,粉笔,黑板远不能及的。

(二) 辅导交流

通常,老师指导学生的方式无非就是学习作业纠正和知识要点巩固,通过信息技术的集成,教师可以使用相关信息技术巩固学生的知识点,整合相关的知识点,以确定下一步学习方向和目标。另外,老师还可以为有个别学生提供个别指导,在交流过程中,老师可以在学生回家后直接与学生交流。换句话说,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通过在家中的空间进行交流。在论坛上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等。

(三) 资源共享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局域网和校园网络的普及,学生学习资源已经开始从传统的纸质书籍向密集且多样化的资源库转移,这样的转变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知识量和学生接受度,并扩大师生的视野。

(四) 合作探究

这里提到的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课程中的合作以及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协作。合作探究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加强团队合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对教师而言,它打破了闭门造车的缺陷,通过合作学习和其他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水平。

三、 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融合的方法

(一) 将信息技术引入导入环节,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期望

对于导入环节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很重要,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一步。这是因为,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他们将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设置导入环节,并在导入过程中建立有吸引力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当教授教科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在显微镜下出现一些漂亮的图像(图片必须漂亮,能够让学生感到惊讶),然后老师问学生:“您看到过这个场景吗?您知道它的来源吗?这个场景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到,现在我们来学习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有趣的导入环节,能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充满了好奇和期望。

(二) 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形象,拓宽学生视野

当前小学中的教科书通常离现实越来越远,并且通常难以为学生所理解,如果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融入信息技术,就可以避免这一问题。示例,通过教授五年级三单元《光》第七节《做个太阳能热水器》课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首先,使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热水器和太阳能,在展示太阳能电池板的照片时,然后让学生回答太阳能热水器的外形特征。随后,老师将向学生展示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图片,并让学生猜测太阳能热水器的所有组件的功能,增强学生的思维空间和科学素养,拓宽学生的思维范围,以增强小学课堂互动的效果并增强科学知识。通过向学生提问来引导有关太阳能技术的原理和回顾一些科学知识点;最后,老师将整个班级的学生分为四个自主合作小组,让学生按照小组设计太阳能热水器方案活动,第一组学生整理“太阳能热水器工作原理”,第二组学生总结“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第三组学生回答“如何选择构造材料”,由四组学生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来呈现研究和学习成果。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要领,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解决学习上的缺陷,从图形,文字和声音的结合,学生了解到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原理,学生认识到:太阳能热水器主要利用太阳能供暖原理,利用日光加热建筑物室内的水,这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种。

(三)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精神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簡单化,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轻松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探究期望,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四)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多元化、多角度交流方式

信息技术可以对复杂的自然现象进行模拟,当学生观看有关自然现象和人类学奥秘的视频时,会引起他们对科学的关注,并不断研究科学。例如,谈到六年级科学书中的“宇宙”部分,学生对于“环形山”,“射电望远镜”,“反射望远镜”,“超新星”等术语感到陌生。在这方面,老师将有关的知识和材料进行多媒体播放,这样学生就是更容易理解。另一个例子是“日食和月食”,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理解它们,在使用多媒体课程展示有关月食的天文现象之后,学生们立即理解了其原理,并且该课程的某些扩展帮助学生学习了更多有关科学的知识,从而增加了他们探索科学的动力。例如,在某些情况下,讲授“白醋和小苏打的变化”课程时,老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在他们生活中处处存在,通过播放故事“死狗洞”时,让学生了解许多故事背后都具有一定的科学背景。

(五)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维与团体协作能力

有效利用计算机科学可以创建有趣的课堂环境,通过将学生视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在小学科学中主动探究,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使用新的学习方法来可视化非常抽象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老师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小组之间互相展示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四、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融合应注意的问题

(一) 在小学教学中不能滥用信息技术

科学教育的核心是能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并且该教育致力于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当然,必须使用信息技术来解决传统教学可能解决的问题,但是不能出现学生观看时间长,而实践时间短的问题发生,例如,作者观察了老师关于“电路连接”的实验课,老师让学生观看课程或视频,然后将电路的实验设备拿出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可以想象这种学习效果是非常好的。

(二) 在小学教学中不能用课件代替黑板

多媒体信息技术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辅助学习工具,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支持。使用信息技术的教育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可以摆脱黑板和粉笔。例如,当笔者在乡下听课时,注意到一些老师使用多媒体课程进行教學,下课后,黑板上没有字,这种方法绝对是不可取的。黑板上的重点可以帮助学生随时查找知识点,而且适合学生理解。

五、 结语

信息技术的融合不仅是将信息技术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而是高层次的融合和主动适应。创建一个活跃的学习环境,以改变传统信息技术作为单一辅助学习工具的观点,并考虑信息技术在整个课程中的作用,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后,实现了促进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的目标。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是学生的重要认知工具,也是学习和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学习工具。将小学科学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也会是未来小学科学的主要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雨涵,李晓磊等.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小学科学教学方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11).

[2]吴向东.宏大视野下对“深度融合”的审视:以小学科学课程的重构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8(9).

[3]何克抗.让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真正产生革命性影响: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信息技术,2018(1).

[4]陈凤.浅谈powerpoint在学科整合中有应用[N].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2017(11):12.

作者简介:

安金淼,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农安镇城郊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科学教学小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