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语言文字教学的实践策略分析

2019-02-10吉亚红

考试周刊 2019年102期
关键词:实践策略核心素养

吉亚红

摘要:在应试教育教学的背景下,教师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强化以及语用能力的提升,导致初中生的语文知识面非常狭窄,教法和内容无法实现充分契合。据此,本文分析核心素养下加强初中语文课中语言文字教学的主要意义,并探索语言文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希望对提升初中语文课中语言文字教学的品质以及效率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言文字教学;实践策略

一、 前言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就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新课改不断深化,初中语文课中开始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注重核心素养的贯彻。现阶段开展初中语文课,因为传统思想还没有完全消除,很多教师在教法以及理念上还是有诸多的问题。初中语文课中的语言文字教学有诸多的问题存在,在新课标以及新教材的背景下,要想将初中语文课的语言文字教学与核心素养充分整合,教师就要意识到初中语文课中传授语言文字,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结合学生长远发展的需求,将核心素养融入到初中语文课的语言文字中,改善初中语文课的教法以及模式。

二、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课语言文字教学的意义

(一) 适应时代新理念

核心素养是初中生要想实现终身学习以及适应社会,要必备的品质和能力。其中不仅仅是知识的要求,对初中生学习的方法、能力以及情感态度,都是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在人的实际发展中,需要素养的支持。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更是读和写中必备的技能。语言文字与核心素养的整合是必要的,关系到初中生在新时代下的发展,对初中生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因此初中语文课中,要将核心素养融入到语言文字中,有助于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二)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语文素养是当下初中生在语言活动中经过日积月累以及自行建构,形成的思维框架,在语言环境中,会表现出的语言知识以及综合品质。汉语是学生的母语,对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展开培养,是现阶段初中语文课的重要任务。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将核心素养融入到初中语文课中,需要让初中生形成适应自身以及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在初中语文课中,要找到核心素养和语言文字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学科内获取核心素养,将语言文字作为主要的基础,成为核心素养的有效实施方法,这对初中生日后长远发展是有着显著意义的。

(三)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将学科作为基础的素养教育,需要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性,初中语文课的语言文字教学,是为初中生服务的,是让初中生的语文素养持续提升。教学本身是为初中生的素养服务,在初中语文课中不要只关注学科,忽视了对初中生视野以及品德的培育。因此初中语文课中开展语言知识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初中生的心理、情感以及思维展开全面培養,加强初中生三观的培育,语言建构对核心素养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因此初中语文课中,要将语言文字作为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将以往的语言文字观念进行转变,运用新课标理念,提升初中语文课中语言文字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课语言文字教学的策略

(一) 加强阅读训练,提升初中生的语言思维

核心素养下开展语言文字教学,教师要注重初中生的现实情况,将核心素养与初中语文课的语言文字进行整合。针对这一目标,教师要对初中生的阅读习惯展开培养。让初中生形成喜欢阅读的习惯,在初中语文课中,可以为初中生提供更多时间,让初中生可以选择自己喜好的一些书籍。在阅读中不断提升阅读能力,教师还要强化初中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对一些有益的书籍以及名著展开阅读,并注重对初中生的口语训练,在实际的训练中,让初中生形成语言能力,这对初中生语言思维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比如在讲授《故乡》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初中生对文本展开阅读,然后思考这篇文章中,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感,回忆少年时代与故人之间的经历有哪些作用?教师要设置适当的问题,让初中生带着问题投入到对文本的阅读以及思考中,促进初中生体会文本中,作者要抒发的情感,对初中生的语言思维展开锻炼,提升初中生在初中语文课中的主体性。

(二) 联系实际,将书本知识转变为自身能力

核心素养下展开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师可以将初中语文课中的语言文字部分,分成两类教学内容。分别是口语训练以及实践能力。口语交际是当下初中语文课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很多的初中生在口语方面能力不足,但是这方面是很多教师容易忽略的。初中语文课中对初中生的口语能力展开训练,要借助合理的课堂互动,让初中生的口语得到强化。比如初中语文课中,举办班内的辩论比赛、演讲比赛,或者是运用多样化诗歌朗读,来强化训练初中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比如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展开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初中生对其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展开探讨,让初中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否存在现实意义展开分析,组织一次辩论赛,将初中生分成正反两方,争辩在如今物质条件不断提升的时代下,人们是否还要具备这样的忧患意识。教师要让初中生收集各方面材料,运用事实或者是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对自身的观点进行论证,从而让初中生的口语能力得到充分强化。

语言实践能力也是语言文字部分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如何对初中生语言实践能力展开强化训练,是教师要在初中语文课中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要将教材作为根基,多对初中生进行知识拓展。核心素养下,促进初中生语言素养的提升,结合初中生的现实生活,举办读书活动和宣传活动,锻炼初中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初中生在初中语文课的课本中能学到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很多好的文章,其实是一些书籍的节选,对于还想学习更多内容的初中生,可以组织起来拿出一定的课余时间,读一些初中生非常感兴趣的作品,让初中生的思维得到充分锻炼,并让初中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提升,口语能力就会不断得到强化。比如初中语文课中,有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的部分,可以看出新教材还是非常注重对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教师可以组织初中生,对《朝花夕拾》这部作品展开阅读,在班内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展开问题探讨,丰富初中生的阅读积累。

猜你喜欢

实践策略核心素养
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实践教学研究
探讨通用技术有效教学的实践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幼儿园艺术整合活动的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