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浪者之歌

2019-02-10缪萍

北方音乐 2019年24期
关键词:宗教文化

缪萍

【摘要】伊朗的民间音乐是多种多样的,一种叫做莫特雷卜的流浪艺人有着较广泛的影响。他们走街串巷、周游全国,唱着各地的民歌和流行歌曲。新年期间则化装成滑稽的小丑摸样,手里拿着鼓,又唱又跳,挨户乞讨。在农村,每当举行婚礼或各种节日,人们就在唢呐和鼓的伴奏下跳起民间舞蹈,这也可以说是西亚各国的共同传统。

【关键词】流浪者音乐;宗教;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伊朗,1935年以前被称为波斯,地处亚洲的东南部,国土的绝大部分处于伊朗高原之上,四季分明,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伊朗是一个民族众多的伊斯兰国家,更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波斯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在医学、哲学、诗歌、艺术、建筑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古代波斯留下的文献不多,导致了世人对这个文明古国的发展全貌了解得并不完整,音乐在其中也是如此,所以目前学术界对伊朗音乐的研究也只是星星点点。幸运的是,我们可以从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找到关于古代波斯的记载。由于它地处丝绸之路的中段,所以,这里是西亚音乐东渐的必经之路,对音乐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音乐对于伊朗,绝不是仅仅只局限于那些所谓“懂音乐”的人或是“高贵”的人所拥有的艺术,而是走街串巷、融入当地人血液中的“日常”。

一、融入血液的音乐

伊朗的古典音乐建立在即兴表演的基础上,源于音乐家多年表演实践的积累,大多是采用口传心授的模式,无乐谱可循。据记载,远在波斯帝国时期,波斯人就在宗教仪典上咏唱赞美诗,与亚述人交战时也曾高唱英雄赞歌。[1]

(一)古典宫廷音乐的前期影响

1.王朝影响

伊朗的古典音乐可以追溯到萨珊王朝(226-651年),而当今伊朗所传授的古典音乐的直接来源则是卡恰尔王朝(1796-1925年)。萨珊王朝时期是古代波斯音乐的鼎盛时期。得益于宫廷的重视,音乐在宫廷贵族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事音乐事业的人越来越多,写下的音乐史料也越来越丰富,音乐体系也逐渐成熟起来。在众多优秀的音乐家中,巴尔巴德的贡献最为突出。他曾以国王的名字命名了7种“科斯洛瓦尼”调式、30种被称为“拉罕”的转调法和360种被称为“达斯特加赫”的旋律型。7、30、360这几个数字是不是看上去与某些东西相连?是的,7是一周,30是一月,360则是一年。从单纯的几个数字我们也可以推论出当时的音乐观点与宇宙论或天体运行相联系。[2]

2.旋律、声乐的产生

达斯特加赫(Dastgah)在波斯语之中是“体系”“组织”的意思,实际运用相当于我国的木卡姆、阿拉伯的马卡姆,具有旋律体系、调式音阶、即兴演奏规范、组曲等多重含义。达斯特加赫由12种旋法组成,分别是舒尔、阿布阿塔、达什提、巴亚提托尔克、阿弗沙利、霍马云、伊斯法罕、塞加赫、查哈尔加赫、纳瓦、马胡尔和拉斯特。每一种旋法的达斯特加赫都有自己固有的音律、音程、调式音阶、中心音、可变音等,这些因素决定了它们具有不同的音乐色彩,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3]

伊朗的声乐曲俗称“阿瓦兹”,原意是声、叫喊、歌,作为音乐的专有名词用以指代没有节拍节奏形式的歌。伊朗古典音乐的节奏都不是规整节拍,因为它们受古代诗词的影响,根据诗词的格律,以长音或短音作为基础形成缓急自由伸缩的节奏。阿瓦兹唱出的歌词是用波斯语写成的古典诗,它是一种从诗朗诵开始的表演艺术,这类歌曲典型的特点就是自由节奏。

(二)“流浪者音乐”的发展

1.伊朗民间音乐伊始

伊朗的民间音乐是多种多样的,一种叫做莫特雷卜的流浪艺人有着较广泛的影响。他们走街串巷、周游全国,唱着各地的民歌和流行歌曲,新年期间则化装成滑稽的小丑摸样,手里拿着鼓,又唱又跳,挨户乞讨。[4]

2.流浪者音乐

在伊朗的许多小村落都能听到奇特的“流浪者音乐”,它能在流浪者狂舞时轻易地制造出狂欢气氛。当流浪者聚集在一起,其中一人会用冬不拉演奏一段固定的乐曲,在充满激情的弹奏、强烈的节拍下,演奏者还能在主旋律下放声高歌,令围观者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二、流浪者音乐的表演

流浪者音乐的表演者演奏的音乐都在“木卡姆音乐”之列,他们通常在第一阶段演奏“肃静木卡姆”或“形式木卡姆”,第二阶段演奏“祈祷木卡姆”。他们会演奏“杰鲁沙希木卡姆”“巴纳乌斯木卡姆”等乐曲。表演者演奏时弹奏的冬不拉,还有演唱时独一无二的装饰性真假声交替的歌唱技巧,都是流浪者音乐的特色。[5]

(一)木卡姆的源起

木卡姆是维吾尔族祖先从事渔猎、畜牧生活时期在旷野、山间、草地即兴抒发的感情歌曲,后来经不断融和、衍变,到公元12世纪发展形成了“博亚万”组曲,这就是“木卡姆”的雏形。1547年,身为叶尔羌汗国王后的阿曼尼莎酷爱音乐,便召集了大量乐师和木卡姆演唱家,大规模整理“木卡姆”,使之系统化和规范化,并改掉了原“木卡姆”歌词中难懂的阿拉伯语外来语词汇、古维吾尔词汇和陈旧的宫廷诗词,同时还创作了“依西来提安库孜”这一新木卡姆,从而整理出结构完整、体系严密、朗朗上口、易于理解的全新“木卡姆”。19世纪,这套“木卡姆”被逐步精缩为十二部套曲,每部套曲约演奏两个小时,被浓缩后的“木卡姆”,定名为“十二木卡姆”。

(二)伊朗的声乐

伊朗声乐的演唱方法十分具有特色,波斯人称为“塔赫里尔”,即夜莺式的唱法。这种演唱把假声和真嗓迅速交替,在歌曲的中部用小舌震动,形成震颤般的声音,再用自由节奏把优美的旋律引向华美的高潮。这种唱法比西洋的歌剧唱法更富于装饰性,这也是伊朗歌曲独具的个性。在流浪者音乐的演出中,与音乐旋律伴随着的就有那难度极高、独一无二的歌唱。演唱者演唱时,表演者会在高音区进行一大段大幅度颤动的长音托腔,闻者内心激荡,无不动容。

三、“流浪者”的信仰

在伊朗总人口中波斯人占46%、阿塞拜疆人占22%、库尔德人占9%,此外,还有卢尔人、巴赫蒂亚尔人、俾路支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等。波斯语为国语,多数居民信奉什叶派伊斯兰教。流浪者音乐表演时,演唱者每当唱到“伟大虔诚的阿里”时,围观者会同声歌唱,接着打起手鼓,热烈地赞扬真主……伊朗在历史上是袄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等多种宗教的汇合地,其中产生深远影响的主要是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景教和伊斯兰教。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伊朗是一个拥有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优良传统的国家,它传承了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不断在发展进程中前进,融汇东西,去粗取精,现代的伊朗已经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流浪者音乐是伊朗现代音乐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伊朗民间的文化形象,是一個值得一赏的民间音乐。伊朗的艺术、音乐、舞蹈、绘画等无不受其宗教的深刻影响,它们共同构筑了灿烂的伊朗文明。

注释:

[1]阿钒.伊朗,丝绸之路上的明珠[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2]谢佳音.伊朗音乐散谈[J].音乐生活,2015(6).

[3]同上.

[4]赵佳梓.亚洲各国音乐——伊朗[J].音乐爱好者,1991(2):1005-7749.

[5]阿钒.伊朗,丝绸之路上的明珠[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猜你喜欢

宗教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马克罗斯科宗教主题绘画的情感表达
儒家文化与书院基址的选择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