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随访路径对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的改善

2019-02-10朱月兰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6期
关键词:起搏器出院效能

冒 晶,朱月兰*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300)

心功能疾病多使用起搏器植入进行治疗,起搏器植入的种类和数量相对丰富[1],具有可观的发展前景。根据起搏器的临床使用时限可分为永久性和临时性,起搏器置入必然会打破患者身体机构的平衡,影响倒换着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2]。在起搏器植入后患者出院之后自我护理能力较差,临床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较高,可采取合理的护理方案,提高患者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6月~2018年9月间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患者40例,根据随机对照组分组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为40~71岁,平均年龄65.4岁,病程8~15年,平均病程13.5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为41~70岁,平均年龄66.3岁,病程7~14年,平均病程12.8年。患者进行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以传统方式进行随访,随访人员、内容、次数均不固定以随机方式为主。

1.2.2 观察组

以护理随访路径模式对患者开展护理,在患者出院后建立随访档案,随访时间设定为8个月,以电话随访模式为主,成立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护理小组[3],包括专科护士、随访护士和护士长,随访工作小组成员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护士掌握随访及沟通技巧,制定护理随访路径表,内容包括时间、内容、症状、复查等;患者在入院后先对呼吸、心率、血压、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记录,观察患者心室停搏及房颤问题,了解患者病史和家族史告知患者健康知识,对患者开展皮肤、口腔、饮食等基础护理;患者出院2个月内每周进行电话随访,或通过其他形式开展随访,掌握患者信息,如患者出现明显并发症应及时就医处理,强调患者日常饮食,不能参加剧烈运动,对患者保持良好情绪避免波剧烈波动[4];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护理,坚持血压测量,如发现异常及时来院就诊;存在消极情绪患者应给予情绪安抚和心理疏导,每月让患者来院进行复诊,检查患者血压、呼吸、心电图情况;患者出院3~8个月后每两周对患者进行一次随访,询问患者身体健康情况,对患者继续开展心理干预,并叮嘱患者每两个月来院复诊。

1.3 临床观察

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患者进行自我效能评价,共10个评价项目,评分范围在0-4分,得分越高则自我效能越好。采用健康状况问卷量表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内容包括身躯功能、心理功能、社会支持、一般认知等四个领域,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 P S S 22.0进行分析,数据差异明显P<0.05。

2 结 果

观察组20例出院时自我效能评分(1.04±0.21)分,出院8个月后(3.40±0.27)分,对照组20例出院时自我效能评分(1.07±0.19)分,出院8个月后(2.81±0.25)分。观察组出院时自我效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在出院8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自我效能评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一般认知(84.1±4.0)分、心理功能(84.2±4.4)分、身躯功能(72.5±3.3)分、社会支持(82.3±4.1)分,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一般认知(61.4±3.1)分、心理功能(72.5±3.8)分、身躯功能(56.7±3.0)分、社会支持(65.4±3.9)分在患者出院8周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于对照组比较明显差异(P<0.05)。

3 讨 论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脏起搏及传到障碍方式,对于患者有较好的安全性,患者在置入起搏器后会带来身心不适,对生活质量和其自信心均会造成影响,可通过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改善患者身体和心理的舒适度,在出院后患者会因身体不适产生消极情绪[5]。为保证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可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综上所述,在安置永久性起搏器患者开展护理随访路径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应广泛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起搏器出院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延伸护理在出院糖尿病患者中的实践研究
第五回 痊愈出院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