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脑血管护理中循证护理的作用

2019-02-10王淑君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6期
关键词:脑血管循证重症

王淑君

(山东省滕州市中医医院,山东 枣庄 277599)

循证护理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方法之一,可显著改善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症表现[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排除传染病、先天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和哺乳期、妊娠期等不符合临床纳入标准的患者。120例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62例,年龄52~80岁,平均年龄(62.5±3.0)岁,脑梗死34例、脑出血5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1例。随机性的将患者分成常规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中有60例患者。常规组60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38例,年龄52~74岁,平均年龄(62.8±2.6)岁,脑梗死12例、脑出血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54~80岁,平均年龄(61.7±2.4)岁,脑梗死22例、脑出血2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两组实验对象的临床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影响研究结果,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一般方法

对常规组60例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消毒管理、用药指导和日常护理等[2]。

对观察组60例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措施,护理人员查阅文献资料,并通过网络系统搜集、寻找护理证据,对患者全身情况综合评估后,采用针对性护理管理措施。护理人员密切监视患者生命体征,根据临床经验,处理突发情况;及时排除患者分泌物,防止肺部感染,调整好呼吸机参数;观察患者皮肤颜色、呼吸频率等,应用小面罩吸氧。循证护理中还要求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检查患者的门齿深度和气管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营养计划,对于呕吐、恶心患者采取禁食处理。循证护理中保证患者舒适体位,防止产生褥疮,注意轻柔擦洗、按摩受压部分,加强早期康复锻炼,促进患者身体血液循环[3]。

1.3 评价标准

临床护理前后,通过观察患者肢体动作、语言反应和睁眼反应,应用GCS昏迷量表评分比较,分数越高,则患者情况好转越明显;应用生活质量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评分越高,则护理效果越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临床数据和文本信息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为x2检验,计量资料则用(±s)表示,t检验、比较后,若P<0.05,则结果差异比较满足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常规组常规护理前GCS评分为(4.5±0.6)分、护理后GCS评分为(7.8±1.2)分;观察组循证护理前GCS评分为(4.3±0.5)分、护理后GCS评分为(10.8±1.6)分。

常规组常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为(1.7±0.3)分、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为(8.8±2.3)分;观察组循证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为(1.6±0.5)分、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为(15.3±2.1)分。

观察组和常规组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前的GC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比较差异,观察组经循证护理后,GC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则循证护理更有助于患者生活能力提高和健康恢复。实验结果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则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重症脑血管疾病的病情复杂,需采用循证护理,加强对患者的饮食、身体、用药等管理[4]。循证护理是结合临床经验和文献资料,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临床实践发现,循证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满足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需求,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脑血管循证重症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