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风险评估策略下分层护理干预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9-02-10费正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6期
关键词:压疮置换术髋关节

费正艳

(高邮市中医医院手术室,江苏 扬州 22560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案,其主要目的在于纠正关节畸形、解除疼痛症状、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但由于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较差、身体素质下降,手术耐受性较低,因此,必须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以确保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恢复[1]。为探讨基于风险评估策略下的分层护理干预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对8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分组实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的8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意识障碍、精神疾病、心肺功能障碍者。根据护理评估方案的不同,将80例患者分为2组,各40例。研究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65~82岁,平均(71.46±5.14)岁;髋关节炎11例,髋关节骨折16例,髋关节脱位13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65~81岁,平均(71.52±4.97)岁;髋关节炎12例,髋关节骨折14例,髋关节脱位14例。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方案,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实施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手术切口状态,一旦发现红肿热痛症状及时处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待患者身体情况允许后指导功能锻炼。

研究组采取基于风险评估策略下的分层护理干预。具体:1)风险评估。建立风险评估小组,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家庭情况等)、症状与体征、既往史、血常规、尿常规、影像学检查、血生化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以此为根据,量化评估护理风险程度,评分>80分为一级风险,评分在60~80分之间为二级风险,评分<60分为三级风险。根据患者风险等级的不同,制定分层护理干预方案。2)人员配备。以护士的学历、职称、工龄为根据进行分级,主管护师或工龄≥5年的护师为一级护士,工龄为3~5年的护师或工龄≥5年的护士为二级护士,工龄<5年的护士、进修护士为三级护士。一级风险患者,配备1名一级护士+1名三级护士;二级风险患者,配备1名二级护士,三级风险患者,配备1名三级护士。3)分层护理干预方案的实施。①疼痛管理。术后采取VAS评分法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VAS≥6分者,应用药物镇痛;VAS≤5分者,可采取转移注意力、松弛疗法、心理护理、促进舒适的非药物性止痛方法。根据VAS评分,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如非甾体类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神经阻滞类镇痛药等。②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a.压疮:术后做好皮肤评估,填写皮肤压疮评估单。压疮评分<10分,无压疮风险,定期变换体位、翻身,预防压疮;压疮评分≥10分,有压疮风险,10~14分为轻度压疮风险,15~19分为中度压疮风险,≥20分为重度压疮风险,每隔12小时、6小时、2小时翻身1次,并应用充气床垫、软枕、棉垫、水胶体敷料等来预防压疮。b.DVT:在脚后跟垫软枕,小腿悬空与床面呈30度,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或者是使用足底静脉泵,来预防DVT。c.出血:加强心电监护,监测血常规,定期记录心电参数、血红蛋白水平,预防出血过多而导致的贫血。③康复锻炼。术后6小时进行床上康复锻炼,主要是双侧足踝运动,被动背伸踝关节、踝关节内外翻等,每分钟15~20次;一级风险、二级风险患者,按摩两侧股二头肌、股四头肌、腓肠肌,每个部位按摩2分钟。术后1天,肌肉长收缩运动,每分钟15~20次,重复20次。术后3天,摇高床头,逐渐保持半卧位、坐位,行膝关节、髋关节屈伸练习,注意屈髋不可超过90度,每天3次,每次15分钟。术后7天后,使用助行器辅助,逐渐站立、行走。

1.3 观察指标

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法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为0~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明显;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法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分值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用PSS 21.0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疼痛程度及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s,分)

n 疼痛评分 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后24小时 术后72小时 手术前 术后6个月研究组 40 2.55±0.521.92±0.3134.55±4.1293.81±5.73对照组 40 3.63±0.642.74±0.3935.02±4.2681.24±8.57

3 讨 论

髋关节的活动度、负重较大,受到外力作用时极易出现损伤,从而发生髋关节脱位、髋关节骨折等。老年人的骨量减少,且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痉挛以及骨质疏松症状,因此容易受到各种疾病或者是安全事故、跌倒等原因的影响而发生髋关节骨折、髋关节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2]。为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多采取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髋关节置换术也在不断改进、成熟、完善,其安全性已经得到了保证,但因为老年患者的身体素质较差、免疫力低下、合并多种疾病,因此,伤口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同时,髋关节的血运丰富,髋关节置换术相对复杂、手术时间较长,且老年人对疼痛、麻醉及手术操作的耐受性较差,因此术后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所以有必要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相关研究指出,常规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有限[3]。

基于风险评估策略下的分层护理干预,是在综合分析患者的疾病情况、身体条件以及年龄等资料的基础上,对患者的手术风险、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并以此为根据,制定分层护理干预方案,高效利用医院现有护理资源,实现对患者的有针对性、有效护理。分析本研究结果发现,基于风险评估策略下的分层护理干预,可以减轻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疼痛,还可以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综上,基于风险评估策略下的分层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压疮置换术髋关节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