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外维和背景下军队护士的培养

2019-02-09丹,田竞,高轶*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15期
关键词:战伤任务区维和

张 丹,田 竞,高 轶*

(沈阳军区总医院,辽宁 沈阳 110016)

随着我军海外战略的实施,以国际维和为代表的海外军事行动日益常态化[1]。目前我军共在联合国的7个任务区展开行动,其中3个任务区部署了医疗分队并展开联合国维和二级医院。但随着维和行动模式的日益转变,传统的维和医疗队训练和工作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军事条件下军队护士实际情况,例如任务期已由原来的8个月延长为1年,针对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恐袭次数和规模明显多于既往等。因此,适应现代战争需要,在海外维和背景下培养军队护士,可以更好地贴近实战,在维和卫勤保障的同时,展示大国军队护理人员形象。本研究分析海外维和任务的特点及海外维和军队护士的需求,并制定相应的海外维和背景下军队护士培训方案,为提高我军护士的实战化训练水平提供参考。

1 海外维和任务的特点及军队护士需求

1.1 国际背景复杂对沟通技巧及语言能力要求高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海外维和任务不断深化,军队护士要与国际接轨,必然要提高护士的与各国人员的沟通技巧及语言能力。马里加奥中国二级医院负责任务区35个国家的维和人员、各国的军事观察员、民事人员以及当地雇员的医疗保障,不同国家的人员接受的文化背景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宗教信仰也有所不同,由于这些差异性的存在,护理人员在进行沟通时必须要跨越文化界沟,对各国的风俗背景有所掌握,避免使沟通出现复杂化。另外任务区讲法语人数占70%,讲英语人数占30%,虽联合国给医院配有当地法语翻译,但和法语翻译沟通仍需使用英语。因此,复杂的国际背景对护士的沟通技巧及语言能力要求高。

1.2 伤员伤情复杂对救治能力及疾病防控能力要求高

我二级医院任务期内2016年5月26日至2017年4月30日共住院收治170余人,其中收入ICU救治的26人,病种包括普通外伤、炸伤、枪伤、电击伤、车祸、骨折、失血休克、心脏骤停、心律失常、癫痫、昏迷、脑缺血等,各种伤情不分时间、昼夜收治入院,因此要求维和护士每个岗位和班次,都要有过硬的监护救治能力以及能够熟练掌握维和二级医院抢救设备的使用方法。另外,维和任务中还会可能会出现传染疫情的发生,有时对疫情发生的病毒来源及机制不能在短时间内确定,不能确保有效药物的应用及此疫情的治疗经验参考,导致维和任务期间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加大[2],同时,对伤员的感染风险也增加,因此,复杂的伤情对救治能力及疾病防控能力要求高。

1.3 运输方式复杂对途中监护及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要求高

联合国提供的运输方式包括陆路运输以及空中运输方式,二级医院主要的运送方式为空运后送到三级医院。空中护理存在两方面困难,一是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变化,在高空缺氧、晕机及高空低气压可能导致的伤员胃肠胀气等不适[3];二是由于空间狭小、飞行颠簸、噪音大等因素,导致听诊器不能正常的应用,对患者的血压测量需要触摸肘动脉进行估测等因素造成空中护理操作的困难[3]。由于空中转运的特点对伤员的体温、呼吸、氧耐受及伤员的心理等方面的影响[3],导致伤员在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突发病情的变化,航空运输中急救设备有限,因此,运输方式复杂对途中监护及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要求高。

2 适应维和任务特点的专项技能培养

2.1 战现场急救药品设备的准备及急救技术的培养

战现场急救是稳定伤员血流动力学,挽救生命、保留肢体、预防致命并发症而采取的急救措施。加强战伤急救技术的培训,是提高我军战伤救治水平的关键[4]。我二级医院任务期内收治战伤伤员25人,占15%,因此在直前训练中需要加强对战伤救护6大技能的培训,以及我军新型自救互救和战备急救装备的熟悉,我军新型自救互救装备虽未常规配备,但在集训中可进行装备的熟悉和培训。确保在急救过程中急救设备的固定及完好,设备要求做到定专人管理,定固定位置存放,定急救设备数量及定时的检查维护,保证能够在突发情况下良好应对。急救药物数量及种类应准备全面,既要考虑伤员的现场抢救及转运时间,还要考虑到突发情况的应激药物应用.

2.2 重症监护技术及新型战伤救治技术能力的培养

由于现代战伤伤情复杂、伤势严重,常涉及到多学科救治和重症护理[5],但相关技能在军队护士中并未普遍具备。我维和二级医院任务期内,共救治重症患者26人,伤情复杂多样,其中外伤原因入住ICU占46%。因此在直前训练中,需要对重症护理技术应有针对性的培训,护理过程中需要全方面的掌握伤员的病情,在对疾病对症护理的同时,加强对伤员的生活及疾病的感控护理,避免出现伤员间的交叉感染。随着现代战争战伤类型的转变,枪弹伤或由单一致伤因素造成的单一部位的战伤,已转变为多发伤、复合伤,或者由单一致伤因素造成的多部位损伤[6]。例如:在不对称战争中常见的IED损伤。根据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军事行动中的战伤数据统计,由于IED所造成的损失以高达75%,因此在海外军事维和行动中,相关损伤的救治技术,需要提前进行辅导和专项训练。

2.3 空中护理技术及野战条件下救护能力的训练

我军现在虽已有专职的空运后送救护医疗队,但是由于维和医疗队的抽组发生并非是建制抽组,因此绝大多数医护人员并没有空中护理经验,特别是部分护理人员,没有相应的抗眩晕训练,乘坐旋转翼直升机时往往自顾不暇,更何况伤员的护理和救治。我二级医院前接后送167人次 ,其中空中运送25人次,占15%。因此,维和人员不但要具备良好的军人素质及扎实的急救护理技能,还应具备强健的身体及心理素质。因此,要进行空中护理人员的抗眩晕训练及心理素质的培养,以促进维和人员的身心健康[7]。熟悉伤病员空运后送相关的医疗装备使用、空中护理相关技能及野战条件下救护能力的训练,做到伤员伤情能够正确评估,突发急救时设备运用自如,护理技能操作准确敏捷,急救过程中有条不紊,沉着、冷静,护理记录及时书写,并对伤员的心理能够及时的洞察,由于语言可能存在的障碍,可通过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判断出伤员的需要及心理变化,激励伤员为疾病的痊愈树立信心。

3 海外维和行动对军队护士培养的启示

3.1 一专多能培养

参加维和二级医院任务对护士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护士技术全面,因为护士人数少、岗位多,既要当门诊护士又要当病房护士、既要当手术室护士又要当ICU护士、既有前出参与空运后送又有现场紧急救治。因此护理培训既要突出重点科室和特殊科室的训练,又要注重全能型护士的培养,同时还要求护士必须掌握医疗分队配备的多种新型设备和抢救器材的使用[8],确保每名护士胜任任何护理岗位的工作。

3.2 强化语言沟通能力和外语阅读能力

语言沟通能力在救治和日常工作中能够很好的与伤病员进行交流,而文字阅读能力可以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通过网络和其他途径找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因为很多在维和战场上遇到的问题,并不是在书本上成形可以解决的,很多新的问题、新的事件,都需要在网络上进行搜索,进行思考,这些都是需要应用外语。

3.3 国际背景下的人文护理能力

需要了解维和任务区各国的宗教信仰、饮食习惯进行个体化的人文护理;也需要尊重涉外礼节,进行文明化的人文护理;还要维和大国形象,尊章守制敢于在外军违规的时候较真纠错,进行有尊严的人文护理。

通过培训方案的实施,提高了军队护士的国际人道主义原则及道德义务,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养,培养了护士的严谨认真及维和任务中无小事的工作作风,提高了实战性的专项技能及一专多能、语言沟通、人文护理的能力,为维和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了保障。

猜你喜欢

战伤任务区维和
维和亲历记
强化基层军医战伤外科培训的思考
军用飞机战伤抢修技术体系建设发展论证研究
寻味利比里亚任务区
联合国维和任务区 公车管理系统
联合国恩德培基地
维和女兵
为战斗力“把脉”续航 海军青岛第二疗养院开展战伤救护岗位练兵掠影
海外维和
海地大地震重创维和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