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临床护理措施

2019-02-09马秀霞安洪霞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15期
关键词:抗结核药物疾病

马秀霞,安洪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肝损伤是临床类型相对较为常见的疾病,近年来临床应用治疗药物种类在不断增加,肝脏受到药物伤害的概率也在对应提高,又以抗结核药物导致各种肝脏疾病最为常见[1]。抗结核药物治疗疗程较长,需要大量药物才能控制疾病发展,部分患者甚至需要联合治疗,在此期间患者肝脏长期受到药物侵袭从而出现肝损伤。有研究数据提示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患者在疗程开始后8周内发生肝药物损伤的概率相对最高,有接近90%[2]比例患者在此时间段出现肝损伤。早期的对症治疗和护理对于及时控制病情恶化,保障预后质量有重要价值。现将本院近五年来收治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患者资料归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本院收治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伤患者150例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诊疗干预时间为2013年3月-2018年5月间。患者中男性82例,女性68例;年龄在23-74岁间,平均(46.7±1.7)岁。通过影像学检查、检验科检验后确诊为肝损伤。患者在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前均确认无肝肾功能异常情况。入院时有125例患者出现如乏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肝炎样症状;有23例出现皮肤、巩膜黄染,7例合并皮疹。

1.2 护理方法

对患者进行全面性护理,内容如下:①护理方案制定前评估。在对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前要确认是否存在嗜酒史、肝病史,有无存在营养不良或者消极情绪的情况,在治疗方案基础上对护理方案内容进行适当调整。②心理护理。在确认为结核病时大部分患者难以有效接受这种事实,不能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同时担心社会歧视、疗程时间过程、各种相关并发症的出现,会有焦虑、无助、抑郁等情绪发生,如果没有适当疏导不利于保障治疗依从性,甚至部分患者有轻生念头。护士应该和患者构建有效的沟通渠道,在交流过程中表示对其遭遇的同情和理解,在合理的范围内尽量满足患者需求,向其说明当前临床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手段、预后质量,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健康宣教。结合患者的文化程度、对知识吸收能力选择对应的健康宣教手段,方式包括宣传方法有qq网络平台,小组活动,维汉双语的健康宣教册等,让患者能够对自身疾病有比较清楚的了解,积极配合治疗。④用药指导。监督患者严格根据医嘱进行药物治疗,避免出现擅自增减药物剂量以及停药的情况,在用药前要详细告知可能引发的不良情况以及处理措施。⑤营养指导。帮助患者构建合理的饮食结构,摄入选择遵循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原则,容易消化,少吃多餐,保持大便排泄通畅,减少肠道受到毒性侵袭的负担。

2 结 果

经针对性干预后患者治愈率达到90%(135/150),其中治愈患者86例,有效患者49例,无效患者15例。

3 讨 论

因长期大剂量应用抗结核药物而导致的肝损伤是临床常见疾病类型,一旦发现该并发症时会增加对结核病的治疗难度以及生理、心理负担,甚至可能威胁生命。为患者制定结核药物治疗应该确认其以往是否有肝病史,检查肝功能是否存在异常,如无异常才能够应用结核药物治疗方案。

患者在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要定期检查其肝功能,一般每间隔2周检查一次相对保险,如期间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胃肠道不适则应考虑是否由于应用抗结核药物而导致的肝受损情况,停止抗结核药物治疗并报告医生,进行保肝治疗[3]。

在治疗期间配合有效护理对于患者病情的干预还有康复质量会造成直接影响,护士需要对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相关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知,同时也要具备能够适当调整护理方案的专业素质,让护理内容更加符合患者情况,达到个体化、针对性的效果。通过各种有效护理稳定患者情绪,保障治疗依从性,再从饮食、康复训练方面来达到配合治疗的作用,在本文研究中所得数据可知针对性治疗护理下患者抢救成功率达到95.0%。

综上所述,导致应用抗结核药物患者出现肝损伤的因素有多种,对此类情况应该做到及早发现与准确干预,在积极对症治疗基础上配合合理的护理干预,贯彻以患者为本的指导思想,最大程度保障患者预后质量和生命健康。

猜你喜欢

抗结核药物疾病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