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学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019-01-31马灏婷

考试周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以致用模仿积累

摘 要: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语用的能力?一靠积累与沉淀,主要是语文课堂上的积累和语文课堂外的积累;二靠模仿与运用,主要分为遣词造句的模仿、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模仿、片段描写的模仿、谋篇布局的模仿、思想表达的模仿;三靠总结与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积累;模仿;实践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用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积累与沉淀”“模仿与运用”“总结与内化”这三个方面着手。

一、 积累与沉淀

众所周知,盖房子不能没有足够的砖瓦材料,语文素养的形成大抵如此,倘若学生脑海中字词句都很匮乏,谈何“良好的语用”。因此,我认为首先要丰富学生的字词句积累。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和消化这些知识,教师可建议学生准备一本积累本,及时记录,闲时翻阅。

(一) 语文课堂上的积累

语文课本是经过众多专家反复斟酌后汇总而成的教材,每一篇文章、每一个练习、每一次习作都有其担负的使命。倘若学生能在课堂上充分吸收其中的养分,一定能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练习2”有许多表示“看”的字词:瞅、瞪、瞥、俯视、仰望、眺望等,这些词语表意稍有不同,有的是不同表情的“看”,有的是不同方位的“看”……所以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查字典读准字音、理解词意,然后让学生列举出与“看”意思相近的其他字词,比一比,看谁找得多?这样一来,即使是平时这方面词语积累较少的学生,通过大家争先恐后地说出,也增加了积累,为他们今后的运用打下了基础。最后我出示句子,让学生进行选词填空。这样让他们知道了同样是“看”,但在句中用法是不同的。学生下次要写不同的“看”,就可以分别用上对应的字词,表达更生动准确。

当然语文课堂上有很多累积语文知识的方法,只要我们教师积极引导,教法得当,相信学生会有很多收获。

(二) 语文课堂外的积累

1. 在课外阅读中积累

阅读量是培养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教师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除了营造书香阅读氛围,教师还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适合本阶段的书籍之余,还要让学生及时积累,例如:可以准备积累本,摘抄好词、好句、好的段落描写;可以定期作读书总結,开一个阅读展会;可以组织学生讲故事,并给予相应的表扬和物质奖励……长此以往,我相信学生的语文知识累积量会非常大,也为他们写好作文夯实了基础。

2. 在生活中积累

在我们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渠道其实有很多。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语文”“处处留心皆学问”,鼓励学生调动自主探究精神,多看多问,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积累。

例如,走到学校花圃边,我们能看到很多倡导同学们爱护花草的标语,有直接倡导的,也有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细心观察、动脑思考后,如果让学生来写一条倡导大家爱护花草的标语就很容易了。

二、 模仿与运用

有了积累与沉淀,别忘了引导孩子们学会“模仿与运用”。

(一) 遣词造句的模仿

首先,我们要引导孩子学习如何用词和造句。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我认为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把部分好词好句熟读成诵,在写文章时,语文素养较差的学生可以直接引用;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可以修改后使用。

(二) 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模仿

在语文课本上,有许多文章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或说明方法,增强了表达。教师在引导学生读懂这些句子后,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马上用这种修辞手法造句。然后选取典型作品,加以分析和引导,帮助学生从“模仿”走向“运用”。

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3课《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中,有这样一句比喻句:“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句中将树枝上密密层层的海棠花比作“喷花的飞泉”,突出了花开得多、密、美,不仅让人感受到海棠花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活力,更让人感觉到春光的饱满与烂漫。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比喻修辞,模仿着写一句比喻句,并说说自己想表达什么。教师再点评和引导,从而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 片段描写的模仿

在语文课文中有些片段具有很强的可模仿性,如果能让学生一一学着仿写,那么久而久之,学生构段能力可以得到很大提高。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模仿学习的主要有两种,一是总分、总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二是按照时间顺序或者空间顺序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6课《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时,可以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即用一句话概括一个自然段最主要的内容,然后围绕这个内容展开描述,表达可以细致些,可运用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来增强表达效果。教师马上安排一个小练笔,让孩子们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话。教师再选取典型加以点评,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写作技巧。

(四) 谋篇布局的模仿

很多学生怕写作文,除了生活经验不足、想象力匮乏、字词句积累少这些原因外,往往源于不懂得谋篇布局。因此,教师在课文教学时,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完美的文章并没有固定的框架,但懂得如何设立框架,可以保证学生作文不至于太差。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0课《谈礼貌》时,教师可以趁机引导学生模仿本文的框架结构来写说理性文章。不太会写作文的同学完全可以抛开对写作的恐惧,模仿着写:用高度概括文章中心的短语来定文章题目,然后也用一句古训或者名言开头,引出论点。接着,选取合适的例子,可以兼顾多种情况(比如古今中外)进行说理论证,每个例子结尾重申论点,文章最后一段进行总结,最后一次强调论点。再读读课文,体会文章脉络和论证方法。教师再趁热打铁,选取几个相对好写的题目,让学生活学活用,展开论证,从而形成新的说理性文章。

(五) 思想表达的模仿

很多时候,孩子们心中有想要表达的欲望,但却不知道如何表达。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课文教学、阅读欣赏、习作指导等方面善加引导,帮助学生学会用合适的语言表达思想。课文教学、练习讲评、习作指导与点评都是学生学习思想表达的良好渠道。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感悟文章主要内容、把握关键字词句理解课文,从而明白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再引导学生通过结果一步步反推,看看作者是如何一步步表达出文章思想的。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7课《爱如茉莉》时,学生学会了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细节描写,来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 总结与实践

“学而不思则罔”,要想巩固学习成果,学生需要及时地反思和总结,从而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消化掉,使自己的语文素养进一步得到形成与发展。“学习”之路,离不开“学”,更离不开“习”。在思考之余,不妨让学生练习练习,看看自己思考总结的精华投入实践中,效果如何,然后适当地调整,及时纠正错误与不足。

让学生从容地“学语文”“用语文”,这应当是我们语文老师不倦的追求。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教”“学”“习”的力度与广度,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真正掌握知识。

作者简介:

马灏婷,江苏省苏州市,昆山高新区吴淞江学校。

猜你喜欢

学以致用模仿积累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智残儿童构音困难教学中的感悟
初中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探究
项目式模仿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