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大学与医院的关系看临床医学学科的发展

2019-01-30李继胜李文斌王于英王松灵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直属医学院北京市

李继胜,李文斌,王于英,王松灵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 100069)

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为了促进学科交叉与渗透,适应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需要,教育部对国内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其中,部分医学院校被合并或重组入了综合性(或多科性)大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然而这也带来了大学与其相关医院关系的重新定位[1]。文章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解析了大学与各直属、附属、临床医学院及教学医院的关系,分析了大学与医院当前关系下对学科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在现有架构下,临床医学学科建设的几点建议,以期能够对大学临床医学学科的建设发展有所裨益。

一、学校临床医学学科实力

首都医科大学是以临床资源丰富、临床学科实力强为特色的独立性医科大学。各临床医学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学科,这些学科多数在全国属于一流水平,甚至是领先水平。如宣武医院的神经病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神经外科学和神经病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眼科学与耳鼻咽喉科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心血管病学和心血管外科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儿科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的结核病学等都是全国的领先学科。

建校以来,学校相继产生了一系列学科开拓性人物。其中吴阶平院士、诸福堂院士、吴英恺院士、翁心植院士和王忠诚院士分别是我国现代泌尿外科学、儿科学、心血管外科学、呼吸内科学和神经外科学的奠基开创人。

二、学校与各医院关系

目前首都医科大学共计有21家临床医学院,其中含1所直属医院,18所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共计12所。具体隶属关系及管理模式如下。

直属+临床医学院1所:宣武医院(北京市)。

附属+临床医学院18所: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市);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市);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市);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附属复兴医院(北京市);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市);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三博脑科医院(三博医院管理集团);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北京市);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北京市);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北京市);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市);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市);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北京市);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北京市)。

临床医学院2所: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教学医院12所:丰台医院(丰台区)、电力医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石景山医院(石景山区)、怀柔医院(怀柔区)、密云医院(密云区)、大兴医院(大兴区)、平谷医院(平谷区)、良乡医院(良乡区)、昌平医院(昌平区)、延庆医院(延庆区)、顺义医院(顺义区)、门头沟医院(门头沟区)。

三、学校与医院当前关系下临床医学学科发展的利与弊

(一)区别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学对医院的职能管理。

首都医科大学目前与相关医院的关系主要存在直属、附属、临床医学院和教学医院。区别管理主要是根据医院的隶属关系、历史遗留问题、医院综合实力等决定的。这种区别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不同医院作为大学相关医院的功能定位以及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于大学来讲,在直属医院管理上,学校是实体,跟医院是隶属关系,实行垂直管理,有利于学校以学科为建设基础的理念深入医院建设发展中以及其综合水平的提高;在附属医院管理上,学校负责医院的学科建设,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师队伍建设等,学校与医院是协作指导关系,有利于学校综合实力和声誉的提升;在教学医院管理上,医院是临床教学基地,仅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补充资源,原则上没有学科建设的任务。学校与医院是项目合作关系,在必要的情况下会给予一定的资源支持,有利于学校实用型人才(譬如专科、高职类人群)的培养[2]。作为直属医院和附属医院都可以作为大学的临床医学院,因为其已经达到了大学对于临床医学院的要求。而某些医院,譬如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隶属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日友好医院隶属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因此只能作为大学的临床医学院出现,但是在综合实力上,他们完全有能力胜任直属或附属医院要求。

(二)大学在人财物方面对非直属医院缺乏有力的抓手,不利于学科发展。

纵观首都医科大学与各医院的关系可见,主要存在大学-直属医院和大学-附属医院两种模式。其中宣武医院是直属医院,包括友谊医院在内的其余20家医院主要是附属医院或临床医学院。这种模式主要在于大学对医院的学科建设、科研协作等方面进行管理,缺点是其联系较为松散,学校与医院之间的关系以协调、合作为主。最为重要的是,在附属医院管理上,由于是双重或多重领导,牵制因素较多,学科为基础的发展理念不易在附属医院很好地贯彻执行下去,缺乏有力的调控机制。此外,大学缺乏对附属医院人财物的掌控,对附属医院管理较弱,未能充分整合附属医院优势资源;附属医院临床各学科与大学的基础医学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也不够,与大学及其他科研院所也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合作等。

四、临床医学学科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密切大学与医院关系,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

虽然各大学与医院的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但总的发展趋势是要密切大学与医院的关系,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促进大学医学教育培养质量和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并能加速转化医学的速率,提升产学研用的效率[3]。通过大学和医院之间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使临床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水平快速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持续进步,最终大学与医院达到“双赢”的局面。

(二)增加直属医院数量,强化垂直管理模式。

大学与医院最理想的管理模式应该是大学下属独立设置医院,医院为大学的组成机构,医院的人财物皆由大学垂直管理。大学指派专门机构负责医院的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摈除多头管理的牵制,大学的基本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以及国际交流合作尤其是学科建设等能很好的贯彻执行下去,大大提高效率。

(三)强力整合优势临床资源,打造多学科综合治疗平台。

整合优势临床资源,打造多学科综合治疗(Multidiciplinary Treatment,MDT)平台,对于学校临床医学学科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契机。多学科综合治疗诊治模式是以循证医学理念为引导,以多学科团队为整合平台,以多中心的随机临床研究为基础的医疗模式,以现有的各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期最大幅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提高治愈率和改善生活质量[4]。MDT的出现为医疗模式的转变带来了新思路。该理念旨在使传统的个体经验性医疗模式转变为现代的小组协作规范化决策模式,以制定全方位专业化、规范化诊治策略,合理配置、整合医疗资源,推动多学科交叉医学水平的发展,最终最大限度的惠及患者。

(四)积极配合医院培养本地潜力人才,按需引进高端人才。

不管对于大学还是医院来讲,学科都是基础,人才才是核心竞争力[5]。要取得临床医学学科的长足发展,既要培养本土的有潜力的人才,也要按需引进高端的学术带头人或领军人才,并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学校要积极配合医院在培养本地人才和引进人才方面的需求,通过多种渠道,争取各种政策和经费给予相应的支持。医院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实际需求,不能盲目引进,贪大求全,对于各种“帽子”人才也不能一味迷信;对于本土的潜力人才,更要着力培养,通过送出研修、外派出国、博士后培养等形式,加速其成才速度。

五、结 语

综上所述,要取得临床医学学科的长足发展,必须要符合医学教育的发展规律,符合科技发展的趋势。医院是大学的必然组成部分,医院承担了大学临床医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全部职能,其临床医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和临床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需依赖于相关基础学科的支撑;而临床医学学科的发展也应以密切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为导向,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充分结合下,促进转化医学的发展,提高转化医学的速率,以转化医学反哺基础医学,起到产学研用的良性循环[6]。大学与医院只有形成有机整体,才能更有利于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医疗水平的全面提高;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只有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更有利于临床医学学科的发展。

猜你喜欢

直属医学院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新乡医学院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右江民族医学院全科医学院简介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区12家直属文艺家协会西乡街道分会揭牌成立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教育部直属高校门户网站排行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