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轻中医教师的讲课艺术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2019-01-30广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板书教材艺术

李 广 饶 洪 唐 宋

(1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病科,河南 郑州 450003;2 河南中医药大学国医馆,河南 郑州 450008)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不断发展,中医队伍人才的培养模式已有原来的师带徒转变为以学校培养为主。中医院校中的青年教师面临教学经验不足,急需获取一套比较完善的、切实可行的、符合中医特色的教学方法。笔者不揣荒陋,就如何提升年轻教师的讲课艺术和教学能力浅谈如下。

1 掌握教学特点 认真设计教案

中医教学除有一般教学共有的基本规律外,还有中医独特的特点。中医理论是古代医家在实践的基础上,以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为指导,以宏观世界为物质基础,用取类比象、推理、判断等方法总结出来的。中医经典著作文字古奥,道理深邃,朴素抽象,不论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大多是建立在临床观察的基础上的。因此如果套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法,以微观实验来充分验证,在目前看来是不可取的。中医劣于微观教学,而优于宏观教学和理论联系实际,是其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列举事例要恰当准确,医理通,哲理顺,符合唯物辨证法,也即是说一定要符合中医的基本思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这便是中医教学的特点。

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认真备课、设计好教案。备课中要考虑到如何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教材,并引领学生接受新的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联系实例,启发思考,以便于记忆和掌握。讲课内容既不能脱离教材太远,也不能照本宣科。脱离教材远了,不仅使学生无所适从,增加学生的负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学时过长,教学大纲也是不允许的。此外,由于中医的文字古奥,言简意赅,互辞比喻较多,字义读音不同,加上各家著书立说颇多,理解认识不一,为了把问题讲细、讲明白,备课时必须广泛收集材料。教师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未免欠丰富多彩,并且使学生听起来也会感到平淡无味。这就要求授课老师要尽可能多的储备知识,必须超越教材所讲的内容。且要做到“由博返约”,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不至于冲淡应讲的重点内容。教案和教材是有一定差别的,教材在一定的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而教案必须不断充实、

修改、更新,不能一个脚本一直使用。最后,每次备课时,都要总结一下上次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以及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映,以便对下次教学作一些必要的改进[1]。

2 讲究课堂艺术 提高教学能力

教学质量的高低,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于教师,而教师的优劣,又主要在于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笔者认为,教学水平是由课堂艺术和教学能力体现的。加里宁说:“教育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譬如,前些年有位领导到某大学考察,学校安排了两个有特色的实验室让其参观。在一个实验室里,领衔的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介绍了他们开展的项目和使用价值,这位领导和陪同人员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笑声,并对这堂精彩的讲座报以热烈的掌声。而在另一个实验室,领衔的教授讲了过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方面的内容,这位领导开始还有礼貌地听着,但过了一会儿,就和同事谈起了别的工作。这说明后一位教授不会因人施教,不懂得如何抓住听讲者的心理、如何能让普通人员听得懂深奥的科学道理。有些教授认为,别人越是听不懂,说明自已水平越高,这种想法差矣。爱因斯坦如果仅仅用物理、数学公式来解释相对论,全世界能弄明白的人寥寥无几。但他只用了个比喻,便使世人懂得了相对论。他谈到如果你在等汽车,汽车不来,半个小时你也觉得很长;但如果你和一个漂亮姑娘约会,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而你并不觉得时间太长,这就是相对论。

搞教学工作光重视科学性,不注意艺术性是很不够的。课背的很好,记得很熟,铃声一响,上堂就讲,时间一到,立即下课,不注意授课的艺术性,好像一个演员,台词很熟,唱腔很好,但不会做戏,也很难受到观众的欢迎。课堂艺术性包括的内容很多,如组织艺术、设计艺术、板书艺术、语言艺术、表达艺术等等,笔者在这些方面简谈一些自己的初步体会。

2.1 举止仪态 开始上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半分钟的时间,用目光、眼神环视学生,让其立即安静下来,以达到正式上课的气氛。这些动作是无声的“语言”,但它超出了“有声”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行为,所谓非语言行为是指人的情结、衣饰、举止等。人的面部表情可以反映出生气、愉快、悲哀等不同情绪。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微笑,可以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境,有利于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的形成。眼神是属于个性特点的,在课堂上教师要始终不忘以亲切和蔼的目光捕捉学生的视线。有时教师对学生投之以赞许的目光,那是为了表示鼓励;对学生皱眉、凝视、或扬眉,那是为了提醒学生注意;对某个学生减少注意的次数,可能是因为这个学生心事重重,此时过多的注意会使他惴惴不安,而移开目光可以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

教师的举止形态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听了某个学生的回答以后表示赞赏,可以肯定的点点头,也可以拍拍学生的肩,当然,教师在课堂中的手势以中等活动为宜,而在讲课过程中必要的停顿、短暂的沉默可以为学生提供回答问题前的思考时间,使学生在一个活动转到下一个活动之前有所准备,从而消除紧张心理,这就是课堂上的组织艺术。

2.2 授课方式开讲时,首先要板书课堂所讲的着眼点,哪些是掌握的和一般了解的,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高度注意力,以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课堂中如何联系临床,举什么病例,怎样采取启发式教学,教师均要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提问的方法有多种,提问什么类型的学生,凭借学生回答问题之完满与否,如何向学生讲解,怎样活跃课堂气氛,课后出什么样的复习题,怎样小结以及是否拖课等,都是老师在讲课中所需要考虑的,这是课堂上的设计艺术。

2.3 板书整齐 板书的整齐与否,也是一种课堂艺术,它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的板书要字迹工整,层次清楚,题例分明,内容精练。同时演板要求既快又好,这样不仅能节约时间,而且也体现了讲课的紧凑性。现在教师都喜欢用多媒体讲课,很少板书,这样当然可以,但要结合恰当,否则也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2.4 教师教态 教师的语言和表达艺术,为整个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手段。是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最主要的方式,也是课堂艺术中最重要的方面。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使用词汇要丰富、准确、生动、活泼,富有节奏感。讲起话来要精练,逻辑性要强。尽量做到深奥的医理通俗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繁琐的东西条理化。争取使整个教学内容,“其言皆著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著出于吾之心”。语气不能平铺直叙,有轻重缓急之分,抑扬顿挫之别。即不要拿腔控调,慢条斯理,也不要像“连珠炮”式的一直从上课讲到下课。做到既可以“放得开”,又可以“收得拢”。如果教师对自已的语言缺乏自控性,必然出现讲课无条理,闲话连篇,前后重复等缺点。

2.5 教学互动 教态也很重要。若过分严肃,很少以手势助语势,或者站在某一个位置不动,一讲一堂,不仅课堂吸收效果不好,而且气氛有张无驰。如果教态过于随便,动作庸俗或过分放荡,也会影响课堂的严肃性。真正良好的教态应该是自然、大方、庄重而不呆板,风趣而不滑稽,灵活而不出格,随和而不失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老师既可亲,又可敬;既有严,又有威。

2.6 上课时,教师宜面向学生,精神须饱满,声音须洪亮,目光须有神。其目光、眼神应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交流,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又可以从学生目光中得到“反馈”的信息。否则,左右上下目光无着,或盯着某个学生、某个地方看得太久,很少抬头,这些都会影响教学效果[2]。

据统计,大学生不满意的教师有四类:一是不把教书当回事的教师;二是照本宣科的教师;三是讲课过细、过详的教师;四是知识面狭窄的教师。教师是一个令人尊敬的职业,教师要无愧于自已的职业,必须在掌握好以上内容的基础上,还要系统掌握教学中的“六性”[3]。

一是叙事说理,调理清楚,言之有据,全面周密,具有逻辑性;二是描述人物,绘声绘色,情景逼真,细腻动人,具有形象性;三是范读谈话,情真意切,平易流畅,真挚感人,具有感染性;四是借助手势,穿插事例,比喻新颖,生动有趣,富有趣味性;五是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措词得当,惜语如金,富有精确性;六是举一反三,弦外有音,留有余地,循循善诱,富有启发性。

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有较深的理论造诣,丰富的临床经验,成熟的教学艺术,认真的备课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赢得学生满意的教师称号。

猜你喜欢

板书教材艺术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纸的艺术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