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院校临床技能中心建设实践与探索※

2019-01-30杨宇峰张丽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实训室医学生实训

徐 娜 杨宇峰 张丽娜

(辽宁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中心,辽宁 沈阳 110847)

中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医学教育中,理论课程教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石,但是其根本生命力在于为临床医疗实践服务[1]。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医学教育使其成为具有独立临床工作能力的医学人才,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受医院资源限制,医学生得不到足够的实践机会,加之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医学生在临床诊疗操作中实践机会明显减少,因此医学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急需改革。临床技能中心的建设,可以改变医学生实践不足的现状,医学院校通过引进先进的临床教学模型,诊疗思维训练系统,虚拟仿真设备及培训使用SP标准化病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从而全面提升医学生的临床诊疗技术。因此,中医院校建立临床技能中心,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其功能对提高医学生临床能力至关重要。

1 硬件建设

临床技能中心硬件资源综合建设,是开展教学、培训、大赛等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其一,技能训练实训室建设,主要供学生技能训练使用,使学生能够在模型上反复练习操作步骤,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主要分为中医技能训练室和西医技能训练室建设,中医技能训练室能满足脉诊、舌诊、针刺、艾灸、拔罐、刮痧、按摩、中药识别等中医特色操作,西医技能训练室主要能够满足急诊急救、外科手术、穿刺技术、心肺听诊、模拟诊查、病房查房及妇科、儿科、五官科、骨科等西医基本操作。其二,思维训练实训室,主要供学生思维训练使用,使学生能够通过医学思维训练,逐步掌握诊治疾病的思维方法。主要应建设中医思维训练室、急救思维训练室、病例系统思维训练室等。其三,综合训练实训室,主要供学生全面练习医学技能使用,使学生能够通过逼真的模拟技术熟悉医院的诊疗环境和诊疗过程。应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室,SP标准化病人实训室等,通过先进的模型和设备为学生提供逼真的训练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诊疗能力。

2 规章制度建设

实训室规章制度建设能够规范实训室的运行,建设符合中医院校实际的、科学的实训室规章制度能够保证实训室的安全运行,并能够推进实训室良好效能的实现,主要的规章制度应有,实验中心管理细则、实训教师岗位职责、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实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人员培训管理办法、实训室使用制度、仪器设备管理与实施细则、仪器设备保养维修细则、仪器设备、实验器材损坏赔偿实施细则、低值耐用品管理细则、实验室开放制度、学生实训室使用细则等。

3 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的声誉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依靠教师发挥作用,教师乘载着大学的梦想,是大学的灵魂和象征[2]。因此,提高实践技能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长期以来,实践教学受办学历史、观念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实践教学缺乏一支专任的教师队伍,这一客观事实的存在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因此临床技能中心教师队伍的建设一定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任实训教师队伍,以保障教学质量的稳定性。其二,实训教学最终是要应用于临床,为临床服务,因此要依托附属医院,在临床选拔一批责任心强,热爱教育,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医术的高年资临床医师作为实训兼职教师,以实现实践教学与临床的高效接轨。其三,实训室和实训器材的良好管理与使用是实践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建设一支实训管理人员队伍,负责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其四,实训准备是实训课开展的必要条件,要建设一支实训技术人员队伍,从事实训准备工作,保证实训课顺利进行。此外,还要建立健全实训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鼓励实训教师参加学术交流,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临床实训教学方法,提高实训课教学水平,培养高水平的临床技能实训团队,为提高实训教学水平,深化教学改革打下坚实基础[3]。

4 课程体系建设

构建实训课程教学体系是中医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体现中医学教育的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4]。临床技能中心课程体系建设应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中西医临床基本技能》课程,教学内容应涵盖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及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实践技能部分的全部内容。第二部分,随专业课程开设的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应涵盖本科教学标准中医学专业技能的全部内容。第三部分,《中西医临床思维训练》教学内容应涵盖常见疾病的诊疗思维训练,注意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紧密联系。

5 教材建设

根据中医学类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构建临床技能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组织中、高资历教师编写中医学类专业实训课程配套教材,教材内容要体现系统性、规律性、实用性,并且具有先进性和启发性。如教材《中西医临床基本技能》的编写,从实用目的出发,图文并茂的讲解操作步骤,充分结合临床工作实际需要,使教材内容具有吸引力并且能充分体现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成果,该教材已经出版并且充分应用于本科教学中去,根据学生反馈结果进一步完善,现今第二版教材已出版并投入教学使用。目前,中医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实践技能教材建设,方便学生、教师及医务人员学习,逐步形成具有中医学类专业特色的实践技能教材体系。

6 移动互联网学习平台建设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迅猛发展及3G、4G、Wi-Fi的普及和覆盖,学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然成为一种习惯,临床技能教学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加快构建移动教学平台,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需求,随时随地下载观看教学视频、教学补充材料、课件、电子书等学习资料。临床技能中心的移动教学平台建设应注重三点:其一,拓宽临床技能培养的知识体系并整合临床各科的教学内容,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更要注重知识的整合、贯通、全面和更新,能够成为学生随时随地进行临床技能相关内容的学习工具。其二,“碎片化”处理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视频时间长,内容拖沓,学生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观看完整教学视频。因此,移动教学平台的建设应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合理地分割知识点,使学生可以高效的逐个攻破知识点,通过日积月累完整的掌握临床技能教学内容。其三,QQ、微信等聊天工具的普及拓宽了师生的交流渠道,移动教学平台的建设应充分利用这些通讯软件,使之成为教学沟通与反馈的互动平台,充分利用软件的视频、群聊、语音短信等功能,发布教学资料,在线提问与讨论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5]。通过移动互联网学习平台的建设,使学生能够便捷、高效、主动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7 考核体系建设

临床技能考核体系的建立是检验实践技能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评估医学生是否掌握相应临床能力的重要方法。建立临床技能教学考核体系,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我国高等中医院校应根据《中国高等医学院教育标准》,结合《全球医学院教育的最低基本要求》,充分使用广泛应用于我国临床技能考试的国外医学教育机构重要的临床能力测评工具,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形成多站式考核方法[6]。第一站,通过模具、模型考核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第二站,通过虚拟仿真设备考核医学生临床思维,第三站,通过标准化病人考核学生问诊、查体、诊断、制定治疗方案等综合医学能力。通过多站式考核,基本实现了临床真实情景再现,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今天所练习的每一项操作都关系到日后患者的生命安危,今天所学的每个知识点,都可能成为日后检查、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为激发医学生学习热情,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奠定重要基础。

8 评价反馈机制建设

为保障实训课教学效果与课程体系改革效果,完善实训课程的评价体系,制定相应的评价反馈机制,是大力提高教师授课水平与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4]。实训教学的评价应采取三环节保障机制,贯穿实训教学的始终。第一,教学前评价,实行教学培训机制、教学大赛观摩和试讲制等,对于刚刚从事实训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要有详细的培养计划,并由优秀的高年资教师帮带指导。在新教师授课前,在教研室,学院及学校范围内分别进行试讲。第二,教学中评价,通过三级听课制度,学生反馈制度,全程监督教学过程,保证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第三,教学后评价,对于实训教学成绩进行分析,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从而逐渐提高实训课教学水平[7]。

9 结语

实践技能教学是医学生从基础理论学习到应用于临床实践的桥梁课程,是在临床实习中减少差错和医疗事故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的重要途径,因此,各院校应积极开展临床技能中心的建设与改革,加大资金投入建设硬件基础设施,整合优化资源以完善中医临床技能实训课程教学体系及相关内容,培养优秀人才从事实训教学、实训准备、实训管理等工作,加强质量监管力度,确保实训教学质量,使临床技能中心能够充分发挥临床技能实训教学作用,为祖国培养中医药优秀人才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实训室医学生实训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基于6S模式的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改进研究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