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2019-01-30李珍一王建波颜晓睿贾连群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科学研究医学院校医学生

李珍一 曹 媛 杜 莹 王建波 颜晓睿 贾连群

(辽宁中医药大学脏象理论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 沈阳 110032)

高等学校的教学是广义的概念,既包含本科生教学,也包含研究生教学;既包含教学研究,也包含科学研究[1]。众所周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现阶段对于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现代社会需求的医学人才模式不只要求具备临床诊疗患者的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水平,医疗与科研双管齐下、共同发展才能符合当今社会与整个医疗行业环境的要求。因此,在本科阶段就着力培养学生的科研与实践能力,是医学院校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

如何对医学生的科学研究技术水平进行培养是现阶段医学专业院校均给予足够重视的研究方向。以下内容集合了课题组成员一段时间的研究与调查,形成本校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思路,对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方式与具体手段进行初步探讨。

1 本科阶段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

现有的医学院课程结构,为了满足医学相关的特殊要求,绝大多数学校是在本科教学时间进行医学基础与临床专业的应用课程,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对于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教学相对薄弱。很多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未曾接触过科学实验研究的相关教育,致使学生在研究生阶段进行基础研究来完成课题时,动手能力较差、欠缺科研思维、对实验步骤一无所知等情况,导致学生情绪受到影响,工作效率大幅度降低。

因此,在学生的本科阶段就进行科学研究类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启蒙,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本科生提前走进实验室[2]。既可使学生顺利地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模式转换,也能使学生的工作更有效率,课题完成度与科研水平更进一步。

2 组织学术活动以提升学生对于科研的关注度与兴趣

医学院校应多引入科学研究相关的学术讲座与活动,时刻关注当代医学发展的热门环节与研究方向。邀请专业水平高、在本领域内具备一定代表性的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医学发展的最新方向并在现场与专家开展互动。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创造力,激发学生对于科研工作的兴趣,让学生提升科研能力的追求与动力。

医学院校还可以尝试开办校级甚至省市级的大学生科研竞赛、科技成果展览、学生科研成果汇报交流会等。通过此类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了解到基础研究的工作模式,认识到科研活动的重要性,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后,能够独立掌握一定的实验技术与方法,自主进行实验设计。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能够更加的游刃有余。

3 整合资源使教学与科研资源有机结合

如今的医学院校发展,对于基础实验研究有着相当高的投入与关注度,众多医学院校都建立了或者正在建立科学研究相关发展平台。这既是当前时代发展对于学校自身硬实力的要求促成的,也是各高校老师完善自身、提高学术水平的客观要求导致的。随着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技术手段与科学方法不断更新,医学院校的教学越发需要高端科研平台来支持。

就现阶段而言,高精密仪器、技术与人才汇聚的重点实验室,大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组建和维护,造价经费高,意味着,这种科研平台的主要服务对象大多集中在教师身上,学生能够参与其中的机会相对较少。

想要培养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必须注重扭转这种偏倚,使科研仪器的使用、平台服务的对象,向学生一端有所倾斜,逐渐发展为师生共同使用、科研教学双担的多功能实用型科研实验平台。

之所以要建立多功能实用型科研实验平台,是因为教师单纯进行理论教学,缺乏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容易使学生感觉枯燥,上课时注意力分散,难以进行知识消化,无法将知识转化为己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具体实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得出相关的科研成果,既能锻炼学生能力,又能使学生积累科学研究的相关经验,获得更大进步,也为学术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4 改革教师构成架构以提升教师学术水平

教师的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与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有着直接关系。现有的研究生制度,大部分是通过研究生导师申请课题,学生的研究是导师课题的构成部分。研究生在读期间,通过完成导师大型课题的部分内容,来获取相应的成果以完成论文发表,并达成毕业要求。由此可见,导师课题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科研能力要求。同时,学生需要导师与相关实验平台的技术人员来进行指导,才能掌握科学研究的技术,获得自主独立完成科学实验的经验与能力。

因此,教师的学术水平与实验能力是与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的。只有教师不断完善自己,参与组建创新团队,开发崭新的教学与科研方法,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与学术会议,关注医学发展的最新进展,学习掌握新的实验技术,把握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方向,才能够在达成自身进步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经验与学习机会,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而随着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增加,课题研究工作的增多,能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累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为培养优秀的中医学人才作出贡献[3-4]。

5 总结

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学生本人的不懈努力,还需要高校与教师的配合。三者协作,才能达成教学与科研资源的优化整合,并保持积极完善自身能力的愿望,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达成现代社会对于医学生的客观要求。因此,将学生、教师、高校三者有机结合模式的形成,是具有极大现实意义的。

辽宁中医药大学作为中医院校,拥有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因此一直在努力将本科生科研创新培养课程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及中医院校科研平台有机结合,探索“三位一体”的新模式。通过增开相关科研领域的选修课,丰富创新学院课程设置,打牢本科生科研基础;利用平台的硬件条件,为学生提供课堂之外的技术培训;利用平台空间优势,定期组织课题组内部、研究领域相近课题组之间进行交流、理论研讨等活动;同时注重提升教师自身能力,通过创新团队的建设使教师拥有更大的学术与研究空间。希望通过此种模式的建立,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研究与基础实验的兴趣,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符合新时代社会需求的当代医学生。毕业迈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为人类的健康卫生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猜你喜欢

科学研究医学院校医学生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院校内药用植物园规划与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