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经通络汤足浴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产后身痛临床观察

2019-01-30徐化金马西医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肾经主治功效

徐 伟 朱 萌 李 琰 吴 艳 徐化金 智 伟 马西医 蒋 芬

(1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中医针灸理疗科,山东 枣庄 277100;2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药学部,山东 枣庄 277000;3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科教科,山东 枣庄 277000)

产后身痛是产后妇女产褥期的一种常见病,始见于《诸病源候论》:“产则伤动血气,劳损脏腑,其后未平复,起早劳动,气虚而风邪乘虚伤之,致发病者,故曰中风。若风邪冷气,初客皮肤经络,疼痹不仁,苦乏少气。”宋代《当归堂医丛·产育保庆集方》曰:“产后百节开张,血脉流走,气弱则经络分肉之间血多瘀滞,累日不散则骨节不利,筋脉引急,故腰背不能转侧,手脚不能动摇,身头痛也”。此病的发生与产后营血亏虚或者风寒湿邪稽留有关。虚和瘀是本病的病理基础,发病机制为产后夫人多虚多瘀,营血亏虚,四肢百骸,筋脉关节失于濡养,风寒湿邪趁虚而入,痹阻关节筋络,气血运行不畅,瘀滞而痛。《傅青主女科》:“产后百节开张,血脉流散,气弱则经络间血多阻滞,累日不散”。《丹溪心法》:“产后无得令虚,当大补气血为先,虽有杂证,以末治之。”西医认为此病病因有三:(1)妊娠后期及分娩时骨盆关节活动性增加,关节松弛,耻骨联合及骶髂关节轻度分离;(2)长骨中储存的钙质被动用;(3)产后休息不当,过早持久的活动或端坐致使松弛的关节韧带不能恢复,造成劳损或增加骶髂关节损伤的机会。中医认为本病病机有二:(1)由于产后营血亏虚,关节肌肉失于濡养,筋脉失养,导致关节、肢体麻木疼痛;(2)产褥期出汗较多,毛孔开张,容易感受风寒湿邪,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外邪稽留于关节、筋脉肢体疼痛。病程日久,肝肾失养,气血失调,不荣则痛。临床上表现多为本虚标实,故治疗上,本着“勿拘于产后,勿忘于产后”的原则。该病特点是产褥期出现肢体、关节酸痛、麻木、重着或如风走窜,或喜热畏凉,局部皮肤、关节无红肿。此病的转归与预后,与体质差异、病情的轻重、治疗调摄是否得当有关,若能及时治疗,大多可以治愈,预后亦佳。如果失治、误治,日久不愈,正气愈虚,经脉气血瘀阻愈甚,转虚实夹杂之证,可致关节肿胀不消,屈伸不利,僵硬变形,甚则肌肉萎缩,筋脉拘紧,可致痿痹残疾。本病以预防为主,注意产褥期护理,要慎起居,避风寒。并注意保暖,避免居住在寒冷潮湿的环境。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适当活动,保持心情舒畅。笔者自2017年7月—2018年7月应用温经通络汤足浴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产后身痛 10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为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针灸理疗科病例100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学》[1]制定。

1.3 纳入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学》[2]关于产后身疼的内容。

1.4 治疗方法 停用其他治疗产后身疼的药物,全部给予温经通络汤足浴,方药:艾叶15 g,鸡血藤15 g,杜仲15 g,当归 15 g,桂枝 15 g,益母草 15 g,黄芪 15 g,羌活15 g,独活 15 g,透骨草15 g。根据辨证,酌情加减。每日 1剂,水煎 2次,取汁混合,共约 2000 mL,早晚温热后足浴。并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益气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药物组成:丹参15 g,当归15 g,红花10 g,土鳖虫 6 g,白芷 10 g,续断 15 g,桑寄生 15 g,淫羊藿 10 g,木香 6 g,砂仁 3 g,黄芪 15 g,肉桂 6 g,吴茱萸2 g。打粉,温水及陈醋调制成糊状,每日2次,每3日1个疗程。穴位选取: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阴陵泉、命门、血海。上臂疼明显加曲池,肩背疼加肩井、大杼,下肢疼加三阴交、承山、委中。用药期间停用其他治疗产后身疼的药物。

足浴方:艾叶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安胎、降湿杀虫的功效。鸡血藤活血、舒筋。主治腰膝酸痛,麻木瘫痪,月经不调。杜仲味甘,性温,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的功效。当归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之要药。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经,又能活络。桂枝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功能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味辛苦、凉,活血、祛瘀、调经、消水,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黄芪味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羌活味辛,苦,性温。归膀胱、肾经。能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独活辛、苦,微温。归肝、肾、膀胱经。功能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头痛、齿痛。透骨草性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肾经。祛风除湿,解毒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外用治疮疡肿毒。

穴位贴敷方:丹参微寒,味苦。归心经、肝经。功效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当归味甘而重,故

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之要药。红花性辛,温。入心、肝经。功能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治经闭,癥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土鳖虫咸,寒,有小毒。归肝经。功能破瘀血,续筋骨。用于筋骨折伤,瘀血经闭,癥瘕痞块。白芷性味性温,味辛,气芳香,微苦。功能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续断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治腰背酸痛,足膝无力,胎漏,崩漏,带下,遗精,跌打损伤,金疮,痔漏,痈疽疮肿。桑寄生性苦平。入肝肾经。功能补肝肾、除风湿、强筋骨、养血安胎。主治腰膝疼痛。筋骨无力,胎动胎漏。淫羊藿味辛,甘性温,走肝肾二经。为补命门、益精气、强筋骨、补肾壮阳之要药。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功能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砂仁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功能行气调中,和胃,醒脾。主治腹痛痞胀,胃呆食滞,噎膈呕吐,寒泻冷痢,妊娠胎动。黄芪味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肉桂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癥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吴茱萸性热,味辛、苦。有小毒。归肝经、脾经、胃经、肾经。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属温里药。

取穴:神阙温阳救逆、利水固脱,主治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气海益气助阳、调经固经,主治腹痛,泄泻,便秘,遗尿,疝气,遗精,阳萎,月经不调,经闭,崩漏,虚脱,形体羸瘦,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关元培补元气、导赤通淋,足三里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阴陵泉清利湿热,健脾理气,主治腹胀,泄泻,水肿,黄疸等;命门穴有培元补肾,强健腰脊作用,主治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萎,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胎屡坠,汗不出等;血海穴归属足太阴脾经,功效补血养肝,主治月经不调、痛经、贫血、腹痛等作用;曲池疏风清热,调和营卫、清热和营,理气和胃,降逆活络;肩井功能疏导水液,主治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疬,难产,诸虚百损;大杼强筋骨,清邪热,主治感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喘息,项强,肩背痛等;三阴交功效健脾补血外,也可调肝补肾;承山功效运化水湿,固化脾土。理气止痛、舒筋活络,主治小腿肚抽筋、脚部劳累、膝盖劳累、腰背痛、腰腿痛等;委中舒筋通络、凉血解毒、散瘀活血、清热解毒,主治头痛、恶风寒、小便不利、腰背痛、遗尿等。

1.5 观察指标 观察病例的临床疗效,并记录病例的并发症、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1.6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制定。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6个月以上,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不明显。

2 结果

全部100例患者经过温经通络汤足浴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后:治愈45例,45%;好转者50例,占50%;无效5例,占5%,总有效率95%。

3 讨论

产后身痛是产褥期常见病,其病机和治疗与一般风湿身痛不同,因产后气血俱虚,虽有外邪,亦当以补益气血为主。如《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所云:“此证多血虚,宜滋养,或有风寒湿三气杂至之痹,则养血为主,稍参宜络,不可峻投风药。”其发病原因有二[4]:一是由于产后血虚,关节肌肉得不到濡养,以致肢体麻木疼痛;二是产褥期出汗较多,正气虚,易感受风寒邪气,使气血运行不畅,肢体疼痛。病程日久,肝肾失养,气血失调[5]。本病以内伤气血为主,而兼风寒湿瘀,临床往往表现为本虚标实,故与一般痹证不同。本方根据治病求本的原则,以养血益气、补肾为主,兼以驱邪,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肾经主治功效
红景天的神奇功效及作用
被扔掉的葱须大有功效
浅谈瑜伽体位对缓解高校女生生理期疼痛的作用
按摩脚心除尿频
基于药品标准的维医制剂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
佛医方剂的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
(10)酉时:17:00~19:00肾经当令
常见食物的性味归经,别私藏,给朋友们都看看!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
主治医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