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归四逆汤方证的临床应用※

2019-01-30司廷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重影脉象舌下

郭 芮 司廷林

(1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2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病诊疗中心,山东 济南 250001)

当归四逆汤出自仲景书《伤寒杂病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曰:“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伤寒论·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曰:“下利脉大者,虚也,以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固尔肠鸣者,属当归四逆汤。”[2]历代医家均以此为治疗血虚寒凝之效方,但临床应用时多难以把握。

笔者师从司廷林副主任医师,老师从方证角度入手,把该方的临床应用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体质,适用于该方的患者多具有当归、桂枝的体质特点。患者的体型多偏于消瘦,身体皮肤粗糙,舌质黯淡或淡红,舌苔薄白[3]。二是体征,患者多伴有四肢末梢不荣之症。若患者诉其有四肢、五官或头颅等部位的麻木、干涩、疼痛、瘙痒等不适感,可以考虑当归四逆汤证。三是脉象,患者脉象偏于细弱、无力。以上三点若同时兼备,应用当归四逆汤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4]。

本方立足养血,以温通为主,温阳散寒并用,养血与通脉兼施,温而不燥,补而不滞,有温养厥阴以散寒邪之功,调营卫以通阳气之效,尤能活血以通利经脉[5]。笔者跟师门诊期间,观察当归四逆汤临床应用变化多端,多有效验,现就导师临床应用当归四逆汤验案举隅4则,以飨同道。

案1失眠(高血压)。高某,女,23岁。2018年4月27日初诊:患者面白,瘦弱。既往体健,发现血压升高1月余,现血压140/80 mmHg。诉近期睡眠差,难以入睡,睡后易醒,伴头晕、头胀,经期易延后,纳可,二便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辨病属不寐,辨证为血虚寒凝,方选当归四逆汤加减内服:当归30 g,桂枝15 g,炒白芍 15 g,通草 12 g,川芎 12 g,细辛 3 g,炙甘草9 g,吴茱萸 12 g,生姜 3片,茯苓 30 g。7剂,每日 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二诊:服药 7剂后,睡眠改善,仍有头晕、头胀,不汗出,无口干口渴,伴手凉,纳可,二便可,舌淡苔白略黄,脉沉细数。上方加柴胡12 g,枳壳 12 g,泽泻12 g,炒白术15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三诊:继服 7剂来诊,诸症趋愈,自测多次血压125~135/75~82 mmHg,近日未再头晕头胀,眠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守方继服12剂,患者无明显症状,未再服药。

按语:本案为失眠、高血压患者。老师门诊分析,该患者瘦小,面色偏白,体质偏弱,属当归、桂枝体质,其脉沉细,与高血压病患者典型肝阳上亢之证脉证不符,应遵其主诉、主证辨证施治。在问诊及脉诊过程中发现,诊室温度尚可,然患者双手冰凉,且患者诉其经期易延后,脉诊为沉细脉,从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当选当归四逆汤。而后分析可知,患者瘦弱,素体阳虚,内有寒邪,寒邪凝滞,使脏腑失于温阳,气虚血少,冲任不足,血海不能如期溢满,故平素经期易延后;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故入睡困难、睡后易醒;患者双手冰凉,脉沉细,此乃荣气不足,血少之应。故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加用川芎活血行气,茯苓健脾渗湿,宁心安神。二诊时患者睡眠症状改善,仍有头晕、头胀,将四逆散合入全方,增强全方行气之力,守方继用,温通阳气,养血不留瘀,故能有较好的疗效。

案2月经不调。张某,女,30岁。2018年3月16日初诊。患者月经延后,2017年12月份自然流产后,月经至今未至,需应用雌激素、黄体酮。现手足寒,小腹冷,无口干、口渴、口苦,纳可,眠差,多梦,二便可,舌淡苔薄白,舌下静脉迂曲,脉沉细。辨证属阳虚血瘀证,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处方:①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 30 g,川芎 12 g,通草 12 g,桂枝 15 g,细辛3 g,炒白芍15 g,牡丹皮12 g,吴茱萸12 g,茯苓30 g,生姜3片,炙甘草9 g。7剂,水煎服,日1剂。②艾灸:神阙、关元、气海,每日1次。③外洗方:川乌15 g,草乌 15 g,花椒 10 g,刘寄奴 10 g,川芎 15 g,炙甘草10 g。7剂,足浴。

二诊:患者病情平稳,无明显不适,睡眠较前好转,舌淡苔薄白,舌下静脉迂曲,脉微细。①方加泽泻15 g,炒白术 30 g,猪苓 12 g,桃仁 15 g。7剂,水煎服,日1剂。余方继用。

三诊:服药4付后月经来潮,量小有血块,经期 2天即净。纳眠可,舌淡苔白,舌下静脉迂曲,脉沉细。月经后守方继用,至下一周期,未述其他不适。

按语:本案为月经不调患者,老师从主证及脉象入手,根据胡希恕先生的理论,先辨八纲,后辨方证。患者脉沉细,主诉无表证征象,亦无口干、口渴、口苦等,由此可知患者病位不在太阳、少阳、阳明、少阴经。患者手足寒、小腹冷,脉沉细。故以当归四逆汤为底方,加用牡丹皮清热凉血、和血消瘀,川芎活血行气,加用吴茱萸、生姜以驱寒温阳。患者既往有自然流产史,阳虚血瘀,寒凝胞宫,气血阻滞,故月事不能以时下。由手足及小腹的寒凉可知患者体内有寒湿,寒邪凝滞于小腹,使经脉运行受阻,宜温经散寒,辅以艾灸、外洗用药,温通经脉,温阳散寒,引火归原,三方同用,三管齐下,故有显著疗效。二诊时患者诸证皆有好转,加用泽泻、猪苓、白术增全方祛湿之力,桃仁助活血化瘀之效。

案3手指干裂。宿某某,女,43岁。2018年5月8日初诊。既往体健,手指末端干裂,受洗衣等刺激后加重,伴口干、口渴、多饮,时有胃胀,纳眠可,二便调,舌胖大苔白,脉沉细。辨证属气血不足,方选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 30 g,炒白芍 15 g,细辛 3 g,桂枝15 g,通草 12 g,吴茱萸 6 g,炒白术 30 g,茯苓 30 g,泽泻15 g,猪苓15 g,甘草9 g,生姜3片,大枣3枚。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二诊:病情平稳,月经量可,手指末端干裂好转,口干,多饮,时有左侧胁肋部胀满,舌胖大苔白,脉沉细。上方去吴茱萸加柴胡 15 g,枳壳 12 g,川芎 12 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三诊:患者手指末端干裂愈合,余有粗糙,余证基本消除,纳眠可,二便调,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细。继服7剂,中病即止。

按语:本案为当归四逆汤灵活用药。门诊应用此方时,笔者很是不解,该患者仅符合当归四逆汤症中的脉象,余所述症状皆无明显寒凝之象,何以应用此方。老师解惑时提出,患者手指末端皮肤粗糙干裂,当属荣气不足,阳气推动无力,阴血不能荣于四肢所致,故肢末所显现之象为血虚的表现;舌胖大苔白,为脾虚不能化湿之舌象,脉沉细提示内有寒饮,阴血不足。而当归四逆汤所应,正如成无己所言 “手足厥寒者,阳气外虚,不温四末,脉细欲绝者,阴血内弱,脉行不利”,故二者取象比类,应用当归四逆汤以温通经脉,养血散寒。初诊时根据汗出而渴合并五苓散以温阳利水渗湿,二诊时根据其胁肋部胀满及肢末的症状将四逆散合入整方,增加整方的行气之力,并加入川芎活血行气。根据主症选方用药,直达病所,故诸证渐愈。

案4 视物模糊。李某,女,55岁。2017年5月17日初诊,既往有糖尿病、脑梗死病史。患者生气后出现视物重影,易激惹,平素手足冰冷,舌胖质淡红、苔薄白,舌下静脉迂曲,脉微细。辨证为肝郁血虚兼瘀,方选当归四逆汤合四逆散加减:当归30 g,桂枝15 g,炒白芍 15 g,细辛 9 g,通草 12 g,川芎 12 g,干姜 9 g,柴胡15 g,枳壳12 g,炙甘草9 g。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二诊:仍有视物重影,手足凉减轻,无口干、口渴,眼干涩,舌淡苔白。舌下静脉迂曲,脉沉细。上方去枳壳加枸杞子30 g,炮附片 6 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三诊:继服7剂,诸证消除而愈。

按语:本案从手足厥寒、脉微欲绝之变证入手,患者平素手足冰冷,脉微细,兼有视物重影之症。眼同手足,均为气血运行的末端。孤证难立,数证并存,即可锁定当归四逆汤方。阴血不能荣于四末,故有视物重影、手足冰冷之症。患者生气后发病,此乃肝郁之症,合用四逆散疏肝解郁。辨症施治,直达病所,故疗效显著。

上述几则医案虽病情不一,但皆有手足不温、脉微欲绝之症。抓其主证,选方用药,直达病所。由此可知,凡气血运行不能濡养四末者,皆可以当归四逆汤为主方,结合主症、舌象、脉象、体质、兼症,加减灵活应用,从而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重影脉象舌下
基于时间序列和时序卷积网络的脉象信号识别研究
重影轻波
重影轻波
探索脉学的学习方法
舌下片,舌下用
舌下片,舌下用
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
改进加权融合在消除图像拼接重影中的运用
舌下用药,避免“首过消除”
舌下免疫治疗尘螨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