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优化路径分析

2019-01-29黄文丽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理论素养科研工作专业化

黄文丽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科研处,福建 漳州 363000)

地方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作为学校的基本职能部门之一,其工作的开展情况与学校的教育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时,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道德水平等也是影响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顺应时代发展的现代教育也随之发展变化,为此提高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水平迫在眉睫。 本文就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优化路径进行探索分析。

一、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基本内涵

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基本内涵在于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化”,他们的专业水平是决定工作质量的核心因素,而专业化内涵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例如专业精神、专业理论素养、创新思维、职业操守等。

(一)专业精神

在狭义上,专业精神体现了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人员面对工作任务时,其内心的责任感与服务意识;专业精神越高,则责任感与服务意识越强。 在理论上,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精神具体表现为:事业心、兴趣度、吃苦耐劳的精神意志等,良好的专业精神不但可以保障地方高校科研工作质量达标,而且有利于质量提高[1]。

(二)专业理论素养

地方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素养制约着科研管理工作的开展。 倘若科研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理论素养不高,面对困难的工作时容易表现出“束手无策”,这样对科研管理工作会产生负面影响。可见,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具备合格的专业理论素养的重要性。 而合格的专业理论素养表现为:熟悉科研工作流程,把握先进研究方向,解决常见问题,掌握行业发展方向,具备管理专业知识等[2]。

(三)创新思维

科技的进步总是会给各行各业带来发展的契机,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 为了使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跟上科技发展的时代步伐,就要找到两者融合提升的关键点,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工作水平,这就考验了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创新思维。 而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创新思维必须要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因此其与专业化有密切联系。 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思维表现为在科技发展分析,工作问题分析,融合思维创新等方面[3]。

(四)职业操守

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有别于科研工作。 科研管理工作人员要具备管理职能,在现实环境中,科研管理工作人员会存在“以权谋私”的可能性,而这种情况在任何管理规章制度的监督下都有可能发生。 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代表了其自我约束能力,良好的职业操守,可以从根源上避免此类“以权谋私”问题发生。 这也是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专业化准则中强调的重点,说明职业操守是科研管理工作是否专业化的一项重要指标[4](P33)。 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人员职业操守表现为:熟悉规章制度,自我约束能力强,分析问题风险意识强等[5]。

二、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常见问题

(一)科研管理工作受重视程度低

多数地方高校很重视科研工作,而忽视科研管理工作。 具体而言,地方高校科研成果的创新提高了学校科研水平、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为此,很多地方高校相应地将大量资源用于科研工作建设上[6]。 例如,引起先进技术、以满足科研需求,提高科研队伍待遇、保障科研对伍稳定性等,体现出地方高校“重科研、轻管理”的态度。 然而,在科研管理工作方面,很多地方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存在队伍建设不健全、专业水平管理不完善、薪资待遇固定化等现象。

1.人力资源不足。 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项依赖人的工作,其工作范围、能效表现都与人力资源素质、数量有直接关系,随着科研工作队伍的急剧扩增,地方高校理应增加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数量,以团队的形式来进行管理[7]。 而在实际工作中,科研管理工作人员数量往往与需求脱节,使得科研管理工作能效与工作需求出现极大差异;在持续发展下,就可能出现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相应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容易出现管理不到位的问题[4](P34)。 人力资源不足的现象是目前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人员专业化不足。 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化较强的工作,对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有着很高的要求。 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参差不齐,部分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高,造成科研管理工作不能正常地开展。 同时,科研管理工作人员与科研人员之间不能进行有效地沟通,一方面科研人员对于科研管理制度不了解,另一方面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对科研工作的规律不熟悉。

3.科研体制不完善。 有些地方高校的科研体制不够健全,对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过于僵化,特别是奖惩措施的量化,大大降低了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科研管理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进程,有些地方高校对于科研管理成果的认定却只看重量化的结果,不看重过程,以此作为奖惩依据,严重影响了科研管理工作的进度以及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以上三个问题的存在,与传统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有着一定关系。 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地方高校科研管理传统的工作制度并未随之改革。 因此,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要从体制改革方面着手,建立现代化、科学化、人性化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激发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科研管理专业化建设问题

理论上,地方高校科研工作与科研管理工作应当是互相制约的,科研管理工作应当持续进行专业化建设,期跟上科研工作的步伐。 地方高校应当通过相应渠道,给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创造提升专业素养的机会与方向[8]。但实际上,因为地方高校的资源倾斜于科研工作,对科研管理工作没有建立培养机制,使得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只能“原地踏步”;其专业理论素养、技能专长提升极其缓慢,使得科研工作与科研管理工作差异变大,科研管理工作人员无法再对科研工作进行管理,丧失了基本的能效。 此外,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低,工作绩效差,无法安心在岗,导致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得不到持续稳定的培养。 加之管理体制不健全,岗位发展空间较小,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缺乏宏观管理意识,则容易选择离开该岗位[9]。

(三)科研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提高问题

利用管理岗位职权谋私,在任何行业或体制当中都是不被容许的,但人毕竟有“贪欲”,如果制约制度、自身约束能力又较弱,“贪欲”就会被无限放大,相应就可能出现“以权谋私”的行为,这一点在科研管理工作岗位中同样存在。 此外,倘若科研工作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工作缺乏主动性,不主动了解科研管理的动态情况,就会导致工作效率极其低下。

三、优化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路径

(一)提高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视度

地方高校只有重视科研管理工作才能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水平。 具体方法上,建议借助地方教育部门的政策引导,使地方高校关注科研管理工作,认真解决队伍建设不完整、专业水平管理不严谨、薪资待遇固定化等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科研管理方案进行优化。

1.队伍建设优化。 地方高校应当围绕科研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了解其管理需求,相应扩增科研管理工作人员队伍,并且在科研管理工作体制上进行优化。 为了保障整个科研管理工作体制的完善,需要设立中层管理者,对科研管理工作的走向、制度进行把控,确保工作规范化;同时,依照高层管理者的宏观要求来发挥职能,设立内部小组,即针对不同科目的科研管理工作,通过专门的小组来进行管理,避免管理工作出现职能冲突等工作纠纷现象[10]。 此外,中层管理者需要及时了解科研管理工作动态变化,根据相应变化向高层管理者提交增加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申请;在科研管理工作得到重视的前提下,如果申请缘由合理,就可实现人员数量的增加。

2.专业水平管理优化。科研管理工作虽然在职能上不同于科研工作,但是其专业理论素养同样要求很高。 因此,地方高校针对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素养必须提出相应的要求,任何不满足条件的工作人员都不予录用。 具体来说,在招收科研管理工作人员时,所有面试人员都必须具备相应等级的资格证书,即具有某科研科目的专业资格证书,同时要对其管理能力进行评估。

3.奖惩制度优化。 针对奖惩制度僵化的问题,地方高校应当重视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心理表现,对他们的薪资待遇进行重新调整,同时也要考虑到他们的其他福利待遇。 由此来提高整个科研管理团队的满意度,避免他们出现负面心理,以有利于稳定整个科研管理工作团队。

(二)地方高校科研管理专业化建设的改善

1.培养机制建设。 地方高校应当重视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素养,相应在科技发展、科研水平进步等条件下,加强对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 在培养机制方面,主要围绕当前地方高校的科研管理水平、先进案例科研管理水平来设定培养内容,要求每位科研管理工作人员要参加培训,并要定期整理出各阶段的培训报告,由此初步确认培训效果。 如果培训效果没有产生实际价值,则应当继续培训;如果多次培训依旧没有得到提高,则要考虑通过人事手段来进行调整[11]。 此外,在培训结束后,有必要定期对已参加过培训的科研管理工作人员进行考察回访,由此才能确认培训的真实效果。

2.人事管理改善。 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付出除了要得到薪资待遇方面的回报以外,还应当给予相应的晋升空间,这一点十分重要。 首先,地方高校需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通过每位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评价其工作表现程度;其次,对照绩效考核情况,提拔考核优异的科研管理工作人员,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积极性。

(三)地方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优化

职业操守的问题在各个行业当中都受到了高度重视,尤其是在管理职能岗位中,这一点尤为重要。 具体来说,地方高校应当充分了解科研管理工作岗位的职业操守内涵,提出相应的管理约束条件[12],杜绝“私收红包”“徇私舞弊”的现象。 同时,为了体现约束能效,还要建立处罚机制,一旦发现违反管理约束条件的行为,则视情节轻重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情节严重者不仅要赔偿损失,还要受到法律惩处。由此可以提高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降低不良行为的出现。此外,地方高校要建立合理的科研管理和监督体系,切实优化科研管理工作路径,以提高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

猜你喜欢

理论素养科研工作专业化
“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 辐射带动我校科研工作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有效提升初中英语教师知识管理能力的三个支点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语文教师应具有的素质
浅析油田基层班子建设的重要性
实现党校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目标的几点思考——以昌吉回族自治州党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