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高校体育旅游人才培养契机、挑战及体系研究①

2019-01-28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秦丽芬

中国商论 2019年12期
关键词:贵州省人才旅游

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 秦丽芬

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朱亚成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 杨利芳

1 贵州省高校体育旅游人才培养契机分析

贵州独特的地形地貌、雄奇壮丽的自然风貌,适宜的气候,独特的民族习俗和民族风情形成了贵州省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同时成为开展体育休闲旅游的绝佳之地。无论是攀岩、漂流、蹦极、越野、皮划艇等高档次、超独特的原生态旅游资源,还是摔跤、赛马、射箭以及民族舞蹈等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无不令人向往[1]。2017年8月16日,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永在2017年国际山地旅游即户外运动开幕式上致辞时提出,“我们致力于把贵州建成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国家体育总局支持贵州示范新业态、新模式、新机制体制,率先在全国走出一条体育旅游新路。此外,国家和贵州省相关政府部门对发展贵州体育旅游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成立了贵州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中心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支持贵州发展好体育旅游产业,这就给贵州在打造“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的宏伟目标带来了契机,而拥有一定数量与质量的体育旅游人才是贵州发展体育旅游产业以及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贵州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最主要供给基地应充分抓住契机,结合省情适时增设体育旅游专业或方向来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标准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来适应贵州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2 贵州省高校体育旅游人才培养挑战分析

由于贵州的体育旅游起步较晚,可供借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不多,与两河流域相比,在规模、档次、效益和感染力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且贵州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极度缺乏高素质的综合性专业人才,尤其是懂策划、懂营销、懂法律、懂体育、懂旅游的复合型体育旅游人才,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总量、质量、专业与分布构成等状况都不容乐观,且成为制约贵州体育旅游产业长足发展的瓶颈[2]。此外,贵州省属于西部经济相对落后的多民族大省,在体育旅游发展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且缺乏健全的体育旅游相关法规和政策来制约,致使市场秩序混乱出现盲目开发、破坏和浪费旅游资源的现象,这就对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3 贵州省高校体育旅游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人才培养体系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无论是全国乃至贵州省体育旅游市场都需要高标准的体育旅游应用型人才,进而需要专门的人才培养体系来对体育旅游人才进行培养。因此,体育旅游人才培养体系不仅要体现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指导思想,还要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以实现人才培养体系丰富多样。

3.1 培养方案与目标构建

体育旅游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的构建,为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过去应社会需求体育相关专业中夹杂旅游内容和旅游服务管理专业中融入体育元素的尴尬窘境疏通了脉络[3]。体育旅游人才培养方案与目标的制定是以社会需求为根本,根据体育旅游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和规格量身构建的一套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适应体育旅游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为顺应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服务。培养目标具体是从培养熟练掌握旅游学、体育学以及相关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能够从事体育旅游工作所要求的综合职业本质和业内管理、营销和技术技能指导等综合实践能力;此外,还要结合贵州省的省情在培养方案中应设计到针对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内容,以突出本土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使培养出的体育旅游人才能在各旅游行政部门,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旅游景区等部门胜任体育旅游高效能预测、分析、导游、营销与管理以及饭店服务等诸多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3.2 制定并细化教学大纲、进度计划、教案

要培养专门的体育旅游人才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体育旅游人才培养方案,并且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设置上需要制定系统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以及教案,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每门课程细化到对应课程进度、计划和教案中。比如:根据培养方案细化教学大纲、进度计划、教案等将每个学期所学的专业必修课、选修课以及公共基础课所占学时、学分,成绩分配、考试方式、实习实训过程等细化,评估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具备现代教育与体育教育学科、旅游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来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3.3 课程体系与结构设置

体育旅游人才的一系列培养,离不开对相关课程的学习与掌握,体育旅游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的设置要立足市场的需求、结合培养单位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适合体育旅游人才培养规格的专业课、选修课以及公共基础课程。除了学校理论课程的学习还应与市场接轨、结合贵州省省情开设一些少数民族理论与实践课程,让学生多方面学习并掌握与体育旅游相关知识,并通过实习实训的学习与锻炼成为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人才。

3.4 提升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优劣对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要培养一流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就必须要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一直以来都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环节。《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出台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寻求新的制度突破提供了契机。而现有的体育旅游专业教师主要有三大来源:体育或旅游类相关专业毕业的硕士、其他专业调剂、旅游从业人员等。教师队伍要么缺乏行业实战工作经验,要么半路出家,理论、技能知识不够深入,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数量有局限。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专兼职教师比例应保证在1:1较为合理。从严体育旅游专业教师选聘环节,并增添教师挂职磨炼机会,不断引进行业内具有真才实干的体育旅游专业骨干人参与学生联合培养,提升对体育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4]。此外,可定期安排教师深入企业或到开展体育旅游项目的地区和景区学习和工作,以提升教师体育旅游方面的技能和经验来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的实战能力,以提升师资质量。

3.5 深化教学实践

在体育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体育和旅游相关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根据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教学实践来更深入的加强技能学习并检测学习效果。在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可采取岗、课、证、赛四位一体的教学实践模式进行,也就是岗位实践、科目学习、职业资格证获取以及职业大赛相结合。通过岗位实践、职业大赛检验对课程学习的效果,通过职业资格证博取来增加课程学习的深度[5]。通过对教学实践设置与实施,依托体育旅游的教学平台,可创建“一标三监”的体育旅游教学体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所谓“一标三监”是指:统一课程标准。即,对于贵州省高校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课程标准要与学校人才培养内容、企业职工工作天职一脉相承。“三监”是指:企业监督学校课程教学、学校监督学生在企业的岗位实践状况、家长监督校企合作双方的人才培养效果[6]。学校、企业、家长环绕体育旅游人才培养这个核心,三方合作,协调管制。此外,还应将学生的人文素质与体育旅游专业技能的培养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提升体育旅游人才的社会适应度,高度融合贵州省市场需求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实践过程。

3.6 强化校企合作、人才实践与考核制度

“教学与就业相结合”:通过设立实习实训与教学驻地、开展合作办学等方式与体育旅游相关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借用高校的教学资本为企业培养所需的体育旅游人才,促进人才培养与就业相结合[7]。国家和相关部门鼓励校企合作,来完善体育旅游人才实践与双向选择就业,合理配备体育旅游服务工作人员,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善人才实践与考核制度以提高实践能力;另外,要结合学校供给情况,立足企业对体育旅游人才需求情况不断深化校企合作频率和要求,提高管理水平,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进而促进学校人才供给的可持续发展,充分挖掘人力资源,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需求,实现校企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双赢局面。

3.7 建设专业人才梯队

建设专业人才梯队是检测所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需求的有效保障,体育旅游人才是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角色,通过对所培养的体育旅游人才进行分类智库,建立人才梯队库以适应社会相关企业的需求。高校按照人才培养体系,与相关企业合作培育出各类体育旅游人才并按照项目、类型、所属地域等分门别类将同一类人才集合在一起,建立人才梯队库并定期培训与考核,以便为市场输送各类体育旅游人才,以保证贵州省体育旅游产业的高效发展。

4 结语

贵州省体育旅游市场已初具规模,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市场快速发展与高质量的人才供需比重的失衡,影响了贵州省乃至全国体育旅游业的发展。虽然,贵州省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户外运动、休闲体育方面也开始了各类研究,但在体育旅游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因此,贵州省要发展好体育旅游产业、要实现打造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的宏伟目标,贵州省各高校应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立足自身优势、抓住契机、迎接挑战,重视体育旅游人才培养问题,尽可能地尝试设置体育旅游专业或方向来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体育旅游人才,为贵州省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供给支撑。

猜你喜欢

贵州省人才旅游
贵州省种公牛站
人才云
贵州省博物馆大悬挑超限结构设计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旅游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