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现代互联网热度流量思维探究①

2019-01-28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沈煜航

中国商论 2019年12期
关键词:时效性感性流量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沈煜航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肖文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李甜

在互联网思维中,流量就是金钱,各种产业思维也终归是为流量服务,流量已然成为互联网企业的命脉。以技术换取流量,通过流量进行变现的互联网企业渐渐成为时代的宠儿。流量思维的核心是如何获取流量。互联网思维给出了流量的两个获取途径:一是产生企业自身的热度,二是通过免费的产品服务来吸引用户。本文对现有的流量思维进行反思,根据企业案例,针对热度流量进行批判性分析,提出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看法。

1 恶名热度现象

在流量思维中,凡是获取用户关注度的途径都能产生企业的热度[1]。自造恶名也成为了许多企业赚取流量的方式,这种做法在很多案例中都是成功的。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娱乐圈中的明星工作室,如十年前的“凤姐”因洋相红极一时,她的工作室靠着恶名的流量接下众多广告带来不菲的收益。而在电子商务领域也有一个极好的案例——拼多多的“水军”营销策略。

拼多多作为一个面向中低阶层的电商平台,已经发展了数年且维持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用户圈。但是,大多数圈外的非目标群体对这个平台鲜有耳闻。然而,就在2018年上半年,拼多多突然走入大众的视线,哪怕再无关的路人提起拼多多来都会有一个拼多多卖假货的印象。产生这种爆发式的热度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确实有不少用户对在拼多多上买到假货感到不满;另一方面,如此大的名誉抹黑事件却不见当事公司出面声明,相反却是更多的跟风群众开始加入骂拼多多的行列,很明显,该公司自身也想通过恶名炒作一波,并聘请“网络水军”到各大论坛上掀起骂拼多多的浪潮,以将更多的局外人拖入“恶名宣传”的队伍。不得不说,该热度炒作的结果成效明显,许多人从未接触过拼多多,却都知晓该平台假货多、价格低,直接为拼多多带来了大量的关注度。

拼多多的炒作是一个广撒网式的策略。对于寻常用户而言,他们肯定会更加规避该平台;然而作为拼多多目标用户的“屌丝”们,比起质量更愿意追求价格,在拼多多恶名远扬的同时,这些“屌丝”用户也被大量的吸引了过来。所谓“得屌丝者得天下”[1],拼多多的成功将这句话诠释得淋漓尽致。

自我抹黑后的拼多多该如何寻求后续发展呢?其实,只需要在企业做大后去完善它的商品审核机制,让平台产品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向其竞争对手看齐,并再次雇佣大批“网络水军”进行平台名声的“洗白”,便能一跃成为拥有大量用户流量的正常电商平台,之后想怎么转型都不是难事。当然,不论怎样“洗白”,炒作恶名热度始终会留下企业的历史污点。

2 企业热度与用户感性分析

对于拼多多而言名誉下降并不可怕,热度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完全值得其背负恶名。然而这种流量思维真的正确吗?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说,一切抉择都可以转换成对期权的考量[2],也就是将抉择数字化。如此一来,人类的感性认识都可以排除在计算之外,背负恶名也不过是一串损益的数字,若其未来带来的增益使该期权出现正的净现值,企业便没有理由不去选择这个方案。

然而,从感性上来看这种资本计算却是相当冷血的。在人情社会的这个大环境下,资本至上的思维方式并不能一直吃香,控制不当的恶意炒作终归会招致用户情绪的反弹。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中国,十年前的资本论套用在如今的民众身上是否可靠很值得怀疑。

一方面,流量思维最大的缺点就是“赢了销量,输了品牌”,其结果就是“赢了当下,输了未来”。在品牌建设方面,注重利益的流量思维会伤害到品牌定位,削弱品牌的竞争力。而恶名热度对品牌名声的影响就更为严重,追求短期的利益而缺失了对用户感性的考量,企业必然会在将来自食其果。

另一方面,中国一直倡导企业树立、引领正确的价值观。如果纯粹考量期权,换句话说就是唯利是图。恶名炒作更不该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应有的企业行为。毕竟,于情于理于社会,企业的热度炒作都不应脱离用户感性。

脱离感性的恶名热度虽有一时之效,但难成长久之计,早期的名声哪怕“洗白”也终归会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深远影响。恶名热度终究离不开在企业的背景中画上污点,短期的收益或许能为企业带来发展的资本,但这同时也是在消费企业名誉,这些污点迟早会变成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变数。总而言之,恶名热度并不适合作为流量思维的一环,新时代的流量思维应该用更具有用户思维的方式去取缔恶名炒作。

对于用户感性的考量是用户思维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现有的互联网思维中,流量思维强调“销售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3~4],而用户思维强调“销售额=粉丝数×转化率×粉丝平均价值”[5]。这两个式子都过于极端,前者将一切都压在流量上,后者又是全依靠粉丝盈利,为什么就不能将二者杂糅在一起?在冰冷的流量思维中加入用户思维中对用户感性的考量方式,这才是新互联网时代下该有的流量思维。各思维间的交叉互补、互相完善,是“万物相连”的互联网中应有的思维方式。

因此,企业热度与用户感性缺一不可。企业在追求热度的同时,也应时刻注意用户的感性需求,二者都不能走向极端,成功把握其中的度量才能维持长久稳定的经济效益。即是说,流量思维不能只考虑盈利,也应关注用户感性,二者共赢的思维方式才是新互联网时代下应有的流量思维。

3 热度的时效性分析

热度乃一时之热,终归是有其时效性的,其时效包含热度的持续性时效与热度的可行性时效两个方面。

3.1 持续时效性

热度的持续性时效也就是热度的持续时间。在互联网时代中,热度主要是靠炒作产生的。炒作的本质并不是这个新产品正在走向成功,而是宣告现有的产品要过时[5]。现有的流量思维强调如何在过时之前将用户流量利益最大化,然而却回避了一个问题——过时之后怎么办?

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个典型案例——罗永浩的锤子科技。罗永浩凭借自己一张嘴,将自己产品的未来吹的神乎其神,在这个鼓励全民创业的社会环境中成为了时代的宠儿,赢得无数的关注度与资金支持,甚至一度获取到成都市6个亿的投资额。然而随着热度时效性的流逝,锤子科技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就在不久前,因资金上的重大问题,热度曾红遍中国的锤子科技突然濒临解散。

为了在过时后还能持续迎来企业的发展,就必须拥有足够多的支持度以熬过“寒冬”,这些支持可以是现金流也可以是用户的“情怀”“信仰”。在热度时效期间内,不仅需要获得充足的现金流以维持过时后的发展,还需要将一部分热度流量转化为企业的持续流量。关于热度的转化,有将涉及到前面所提到的用户感性问题。流量思维必须将流量转化放在与流量变现相同的地位,维护稳定的用户流量与通过用户流量盈利同样重要。

3.2 可行时效性

既然企业需要蹭着热度时效期来获取固定流量,那么企业为什么不能选择一直进行炒作以激起长期性的热度?看上去这种做法或许比流量转化更加容易实现,然而持续性的炒作并不可取,因为这涉及到热度的可行时效性。

与持续时效性不同,可行时效性并非针对热度而言的,而是针对炒作热度的方法进行描述。可行性时效就是一种炒作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后是否还有效果,或是一家企业在炒作后紧接着进行二次炒作的效果。

以恶名热度为例,这种炒作手法在娱乐圈早已被玩烂。早些年,大量明星通过绯闻挤上头条获得大量热度,之后又聘请网络水军进行“洗白”,只为在群众面前混个眼熟。然而这个套路并非屡试不爽,愈来愈多的人看透套路后开始在网络上进行公开抵制,激起与粉丝、水军的大面积冲突。冲突的结果不言而喻,“得屌丝者得天下”,恶名炒作最后真的只在“屌丝”大众中落下恶名。

至于互联网企业,则不常有这类的自我抹黑行为,因此恶名热度总保持一定的可行时效性。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便是各大企业的黑点,以致于拼多多的水军出现时,大量无关群众主动跟风,掀起网络上对拼多多的热议。但若是在拼多多的基础上,再有企业组织水军进行“带节奏”,想必很难再取得和拼多多一样的效果。

另外,若一家企业持续性进行流量炒作,则更容易起到相反效果。这类问题就类似于“狼来了”的故事,一个月喊七次“狼来了”必定会在最后失去关注度,然而若是隔数年甚至数十年趁流量低迷时喊一声“狼来了”,热度流量的爆发效果便是最好的。对喊“狼来了”的时间间隔的把控,正是对热度可行时效性的把控。

在互联网时代中,热度是万能的,但以错误的方法维持热度是万万不能的。用户不是傻子,企业想得到的方法用户也终归能看透,只依靠不考虑时效性的流量思维立身于世,企业迟早会淹没于互联网时代排山倒海的流量之中。

4 新互联网时代流量思维构建基础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行业的革新,互联网思维更不应止步于现有的体系,而是该与时俱进。遵循摩尔定律的今天,每18个月都会迎来一次信息技术的大革新,几年前的盈利模式如今可能已成为泡沫,因此具有时代特色的互联网思维是必不可少的。

流量思维强调的是流量变现与用户粘性。然而一个极端的例子,P2P网贷,将流量思维活用得淋漓尽致,既有极大的用户粘性以致于将许多用户套牢在平台中,又通过流量变现获得了大量的现金流。然而,P2P网贷与非法集资仅一墙之隔,而许多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的P2P平台本质就是非法集资。在这个例子中,过于重视套现的流量思维最终带偏企业走上不法的道路。

另外,流量思维鼓励所有类型的热度流量,这其中也包含恶名热度。但就算恶名热度的期权价值高到足够吸引企业,恶名带来的污点也不利于企业未来长期的发展。并且,恶名热度本身的价值观存在很大的问题,其招致的用户反弹可能对企业造成沉重的打击,甚至可能受到道义的制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恶名热度是不值得提倡的,企业应该在流量炒作方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上述两点都在强调一个问题,即现有的流量思维于道德层面和价值观方面缺少严谨的限制,而过于重视流量带来的经济效益。这是这个时代中不可取的,构建新时代的流量思维,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商业伦理,淡化资本的重要性,规避不义、不法,有伦理的商业才是好商业。

除此之外,热度具有时效性,再红极一时的企业终将面临过时的问题,这就是马化腾说的“没有人保证一个东西是永久不变的,因为人性就是要更新”“有时候你什么错都没有,就错在太老了”。反思现有的流量思维,并不能很好的解决企业热度过时后的问题,当流量成了“流走的量”时,企业面临着何以维继的问题。流量思维强调“吸睛”,强调“量”,而现有的互联网商业,“阶层固化”正在或业已形成,各行业大佬盘踞流量关口,小微和新创企业唯有通过能打动用户的、带给用户价值的创新才能生存,将流量引向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能满足和符合用户情怀的好伦理的商业转化。

5 结语

流量思维是互联网时代新的商业模式。热度流量思维之于伦理层面、于价值观方面缺少严谨的限制,而过于重视流量带来的经济效益这并不是可取的。新时代的流量思维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商业伦理,淡化资本的重要性,规避不义、不法。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新时代的流量思维应该强调企业从用户感性入手,激发

用户与企业文化的共鸣,从而将热度流量转化为固定 流量,获得一群忠实的用户群体。这也是说,新时代下的热度流量不仅是用来变现盈利,更应该作为企业文化向外界传达价值观和商业伦理的接口,从而创建并维护稳定的用户流量。

综上所述,新互联网时代的流量思维需要淡化利益、重视感性、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商业伦理。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互联网思维必须与时俱进,保持进化,落后的思维终将被淘汰,唯有不断迭代更新的思维方式才是真正的互联网思维。

猜你喜欢

时效性感性流量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冰墩墩背后的流量密码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张晓明:流量决定胜负!三大流量高地裂变无限可能!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时效性分析的草莓种苗脱病毒技术
寻找书业新流量
《????》???? ?????? ????? ???如何提高“数学广角”课堂的时效性
Ⅰ型铁路信号安全协议的消息时效性防护机制
五位一体流量平稳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