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农产品出口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①

2019-01-28长春财经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董毓玲

中国商论 2019年12期
关键词:吉林省跨境出口

长春财经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董毓玲

1 吉林省农产品出口现状

1.1 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扩大

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国家商品粮基地,农产品出口是其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以来,吉林省的农产品出口额在波动中上涨。2006年,吉林省的农产品出口额为8.02亿美元,而对外出口总额为29.97亿美元,农产品出口额占其对外出口总额的27%。2008年出现全球金融危机,各国经济呈现低迷状态,对吉林省农产品需求量大幅减少,导致农产品出口额降至7.91亿美元。2009年以后,各国经济逐渐恢复平稳,农产品国际市场环境日益改善,吉林省与周边国家的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吉林省农产品出口额达12.36亿美元,与2006年相比增长了4.34亿美元,且在其对外出口总额中占比达到27%。

1.2 农产品出口品种结构优化

吉林省农产品出口品种不断升级,逐渐从初级产品向深加工产品转变。2005年以前,吉林省出口的农产品95%以上为初级产品。2006年以后,吉林省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有所提高,深加工农产品不断增加,在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占比达40%。从农产品出口品种构成上看,逐渐从玉米、大豆等粮食产品向食用油籽、蔬菜、水果、药材、肉类等方向转变。以2016年的数据为例可以看到,粮食出口额为10.58亿元,在其出口中总额中占比为39%,位列第一。其中,玉米、大豆在粮食出口占50%以上。食用油籽出口额为6.44亿元,在其出口总额中占比为24%,位列第二。其次为鲜、干水果及坚果、肉及其杂碎、水海产品、蔬菜、药材。

2 吉林省农产品出口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困境

2.1 出口的农产品附加值低

出口的农产品附加值低,是吉林省农产品出口转型面临的难题。当前,在吉林省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中,土地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占主体,而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则相对较少。农产品出口附加值低在于:第一,吉林省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农产品加工转化程度低、加工成本高,严重制约其农产品向深加工、精加工化;第二,当地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展现;第三,农产品的营销方式较为传统,难以展现农产品的国际形象。

2.2 出口的农产品不具品牌优势

众所周知,品牌价值是核心竞争力,它代表着产品、企业和国家的形象。而农产品品牌在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虽然农产品质量在不断提升,出口量在不断增加,出口品种多元化,但一直以来却忽视了对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影响了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吉林省农产品缺乏品牌优势受多方面影响:第一,农业生产者品牌意识淡薄。农业生产者缺乏参与农产品国际竞争的经验,对品牌价值并无概念。习惯于现有的生产销售模式,对农产品产业链的发展也没有长远的规划;第二,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而散,缺乏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实力,而且加工企业大多数为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产品也没有统一的品牌标识。

2.3 农产品出口市场集中

吉林省的农产品出口到亚洲、欧洲和美洲较多,出口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意大利和东盟各国,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农产品出口市场集中,将提高农产品出口的市场风险。2018年的中美贸易摩擦引发全球热议,美国对来自于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意味着中国商品在美国商场的价格将大幅上涨,消费者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将大幅降低。美国作为吉林省玉米大豆的主要出口市场,贸易摩擦使吉林省的农产品出口数量减少。短期内,吉林省难以拓展新市场,不仅使农产品出口受到限制,农业发展也将受到影响。

2.4 出口农产品受到贸易壁垒的限制

现阶段,实行贸易壁垒的方式可分为两种:一是为保护国内产业发展,进口国通过征收关税或设置非关税壁垒限制国外农产品进入。二是为保障国内消费的质量安全,进口国通过设置“绿色贸易壁垒”严格限制国外农产品的进口。其中,“绿色贸易壁垒”作为新型的贸易保护方式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用。“绿色贸易壁垒”即进口国对来自于出口国的产品设置了严格的要求,生产时必须采用清洁的技术设备,出口的农产品必须符合ISO9000系列标准体系,农产品的包装及品牌标志必须绿色环保。然而,吉林省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农业企业技术管理水平较低,农产品质量与国际质量标准仍存在较大差距,使出口的农产品经常遭到国外技术性壁垒的限制。

3 推进吉林省农产品出口转型升级的路径

3.1 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

调整农业结构,首先应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从市场需求及省情出发,引导农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减少玉米生产,降低玉米库存,增加大豆、大米、蔬菜等其他农产品的生产,实现农产品品种的多元化,满足各类国际市场的需求。其次,调整农产品加工结构。当前,在吉林省出口贸易中,初级、低附加值农产品仍占较大比重,导致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难以提升。对此,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资金投入支持,放宽对其投融资的限制,加大科研投入,打造一批产业化示范基地。而企业作为农产品加工的主体,也应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将精加工、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作为工作发展的方向和突破点。

3.2 优化农产品供给质量,提高农产品出口品质

农产品的供给质量是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要议题,它关乎人们的生命安全、社会秩序的稳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及国家的国际形象。因此,吉林省应努力做好以下工作来提升农产品的供给质量。第一,做好农产品品种的繁育工作。一方面通过科学的程序和方法保持已经审核通过的优质农产品的种性,将已经退化或混杂品种更换成优质的农产品品种;另一方面科学、合理、计划、系统地繁殖和推广优良新品种,延长新品种使用寿命,提升农产品种子的纯度和品质。第二,淘汰落后农产品的种植模式和栽培技术,采用“优质、高产、稳产、低耗”的配套栽培技术,并不断研发、更新栽培技术。

3.3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成本高导致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竞争力,因此,吉林省应将降低农产品成本作为重头戏。降低农产品成本,重点在于降低农产品生产要素成本、提高农业技术的应用。具体应通过以下途径解决:第一,减少对农药化肥的投入,限制农药、肥料的不合理使用,提高农药和肥料的利用率,降低单位农产品成本,有效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的出口国际竞争力。第二,应加大农业科技的应用力度。推进“3R”技术、精准施肥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4 打造农产品国际品牌,提升农产品国际地位

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不具有竞争力,关键在于缺乏知名品牌。因此,吉林省应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通过做好以下工作来提升农产品品牌。第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掌握国际消费者及竞争对手的信息,确定好农产品品牌的发展方向;第二,强化农民的品牌意识。政府应以报纸、微信、电视等多媒体为媒介,向农民传递农产品品牌的概念和建设的意义,以提高农民对品牌建设的重视;第三,应充分挖掘吉林省农产品的优势特色。如吉林大米、长白山人参、长白山林蛙、白城绿豆、白城燕麦、松原小米、扶余四粒红花生等,打造以生态质量为核心、以地理标识为基础的农产品知名品牌;第四,做好农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农产品是否为国外消费者所认可,宣传工作当然必不可少。企业可在国外开办展销会、参加国际展览,为吉林省农产品品牌进行大力宣传。

3.5 推进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转变农产品出口方式

近年来,国内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势头良好,各类农产品跨境电商平台相继开通。发展农产品跨境电商能够有效减少贸易中间环节和农产品流转成本,降低出口壁垒限制,拓宽贸易渠道。然而,吉林省农产品跨境电商平台尚未开通,农产品通过“线上”跨境交易的数量为零。因此,吉林省应顺应“互联网+”的浪潮,积极推动农产品跨境电商平台的建立。中小企业应积极学习农产品跨境电商的平台建立,积极参与农产品的跨境交易,带动农产品跨境电商的发展;政府应做好海外物流体系的完善工作;培育农产品跨境电商人才,为农产品“线上”出口提供专业的人才支撑;建立“线上”农产品质量的严格监管机制,制定标准的“线上”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避免出现质量安全及信用问题。

猜你喜欢

吉林省跨境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3月份吉林省原煤产量89.67万t 同比下降11.19%
2月份吉林省原煤产量53.67万t 同比下降49.92%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给情绪找个出口
跨境直投再“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