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 省新旧动能转换研究
—— 以智能装备制造业为例

2019-01-28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李瑜珊

中国商论 2019年12期
关键词:山东省装备制造业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李瑜珊

习近平主席曾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的转型升级,经济增长动力、资源要素等约束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主导发展的现代智能制造产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装备制造业水平的关键指标。山东省是经济大省,也是信息化和互联网发展的排头兵,是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业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现代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产业作为工业强省的重中之重,实现智能装备制造业的新旧动能转换,不断促进产业创新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助于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体系,有助于驱动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供给侧结构改革,将山东省的智能装备制造业打造为中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1 山东省智能装备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现状

1.1 装备支撑

山东省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具有一定优势。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统计资料显示,2017年山东省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3.86万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三位。智能装备制造企业超过230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8000亿元,居全国第二名。山东省具有较高的智能制造装备优势和较强的研发制造能力,具备实施智能制造条件的工业企业达到40.6%,焊接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机械加工智能生产线等智能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为智能制造业提供了装备支持,成为推动山东省工业优化升级的强大新动能。

1.2 政策支持

在顶层设计和路线规划上,山东省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推进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关于贯彻国发[2016]28号文件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山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7—2022年)》《〈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和22个实施方案,以及最新出台的《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同时,多部门联合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文件推进两化融合及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政策的支持有效地引导了各生产要素的流入,不断推动山东智能制造强省的建设,为山东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和政策保障。

1.3 两化融合

智能装备制造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需要强大的信息化支撑。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为山东省智能制造业的新旧动能转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山东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018年山东省两化融合指数达到75.96,仅次于江苏省和上海市,位居全国第三。

1.4 多渠道建设

为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山东省多地市进行了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搭建了高层次、高水平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基地,一方面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有效的收益分配机制使研究成果商业化,高校和科研院所可以获得相应的收益回报,在财力上有效反哺了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山东大学与日照高新区合作共建了山东大学日照智能制造研究院,围绕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载体建设等全方位进行产学研合作。泰安市以泰山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作为资源整合平台主体,聘请院士挂帅组成智囊团队,开创了国内一流的智能制造新模式。

同时,山东省积极开展两化融合项目试点、工程示范和区域试验,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数量居全国首位,培育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示范典型。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等5家山东企业的6个项目入选工信部2018年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在核心基础产品、智能控制产品、制造业智能化提升等方面均有所突破。

2 山东省智能装备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的问题

虽然山东省智能装备制造业的新旧动能转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发展仍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2.1 产业链低端,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

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具有一定规模,智能装备制造业也有所突破,但高端产品品种依然较少,低端产品仍唱主角,代表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智能装备基本空白,装备生产企业的核心硬软件技术积累严重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重点领域发展急需大型智能成套生产线、关键核心零部件和数字化设计、仿真分析等自主配套软件仍未全面实现中国制造,3D打印关键核心技术、高档伺服、智能数控等共性技术,数据采集、核心算法等工业控制系统核心技术仍然依赖进口,智能产业生态尚未形成,智能制造存在“空心化”危险。

2.2 资本市场不完善,高端人才匮乏

资本市场不完善,场外交易不发达,融资体系不健全,缺乏经营智能制造行业的人才队伍,尚未形成符合产业特点和要求的投资环境。而智能装备领域的创新主体主要是生产企业,由于企业融资困难,研发投入的资金规模不足,科技与经济脱节,企业研发长效机制不健全,加之部分地区地理位置不佳、企业实力较弱以及品牌知名度较低等原因,引进高端专业人才尤为困难。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前端研发设计与原创性技术产品寥寥可数,数控机床、机器人等高端产品仍然大量使用国外关键部件和软件系统。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研究机构较少,共性技术和基础工艺研究短缺,缺乏成熟的人才承接平台,难以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团队,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2.3 行业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同质化竞争严重

山东省装备制造业作为传统动能,在向新动能转换过程中,存在着先进制造、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融合度不够,行业管理体制条块分割,行业之间标准不同、数据不通用、有效数据不足等问题,这严重阻碍了跨地区、跨部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步伐,影响了产业加速跨界融合的进程。信息资源不统筹,极易导致相关部门间信息孤岛的形成,智能硬件和工业软件盲目堆砌,从而出现部门行业重复建设、产品趋同,资源浪费,投入效益低下等突出问题。

2.4 集群产业链短,布局分散

山东省智能装备制造业虽已出现集群化发展态势,但现有的产业集群仍存在产业链较短,结构松散,布局分散的问题。上下游企业的前后关联效应不强,中间产业薄弱,集群企业间联系不密切,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比较大,有限的资源无法形成合力。集群内部企业未能进行有效的分工合作,龙头企业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未对非核心产品的生产业务进行彻底有效的剥离,导致企业的成产要素未能集中在核心环节,从而影响了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非核心业务未能有效分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阻碍了民间资本的进入。

3 山东省智能装备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建议

3.1 拓宽融资渠道,构建政银企合作平台

智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无论是技术的研发还是人才的引进,都势必需要资金的大量持续性支持。解决企业融资困难,除了依靠政府专项资金投入支持外,更应在政策上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企业提供贷款优惠,并引导建立长期稳定的银企合作关系。此外,更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创新金融工具,利用多种融资工具建立多元化的融资体系。鼓励支持民间资本进入企业,充分利用市场化私募资金,实行核心重大装备专项资产证券化。构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简化信息传递流程,让企业快速了解金融政策及融资方式,让银行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稳定信贷支持,优化项目投放,有利于实现政府、银行、企业的有效对接。

3.2 做好人才智库建设,发展技术创新联盟

深化人才体制改革,打造智能装备制造业高端人才智库。建立奖励与评估机制,对智库人才给予股权、期权激励,完善风险共担和收益分配机制,吸引优势人才,鼓励跨界人才的加入,吸附融合发展优秀人才。同时,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开放绿色通道,优先推荐智能高端人才和团队申报省级、国家级人才认定。优先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智能装备制造攻关专项,利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多元资金的流入,用项目和资金吸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人才及团队。发展技术创新联盟,充分依托商会、团体、民间组织,汇聚行业内外优秀人才。举办常态化的专业领域学术和产业论坛活动、人才交流活动,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装备领域赛事活动,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参与交流。充分发挥联盟优势,快速进行产业承接、技术转移、成果转化。

3.3 制定国际标准与国际先进接轨

新技术与新业态为标准化价值体系变革带来了新的驱动力,在信息化大变革的背景下,标准化成为智能制造系统互联互通的必要条件。在推进智能制造过程中,大量关键技术和内容需要进行标准化,因此,智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生产成为占领产业竞争制高点的重要环节。集群内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标准的重要性,通过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国际组织技术标准的活动,开拓国际产品市场。同时,通过大数据整合与分析技术,将关键技术与内容整合为标准化资源,构建标准化服务平台, 形成企业间专利战略联盟。推动企业结成标准化利益共享、标准化风险共担的合作共赢机制,突破国外技术壁垒,打造自主标准。最大限度地实现行业标准体系,并成套成体系地开展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以此来引领智能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

山东省装备制造业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港警新装备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防晒装备折起来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山东省即墨市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