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设计方案探索

2019-01-23卢天喜

焦作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焦作干渠景观规划

卢天喜

(焦作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3)

南水北调不仅仅是我国的一项基础水利工程,而且还是一项重大的生态工程、民生工程,可以说它是一条兼具公益性与效益性的供水保障线。焦作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唯一从中心城区穿越的城市,享受着水资源补济的实惠以及相关投资带来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因焦作城区发展呈现的人口密集、工矿交通布局复杂等特点,使其面临着沿线民众拆迁安置、土地整合、节水治污、社会稳定等诸多问题[1]。随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线贯通并正式通水,对其水质进行有效且可持续的保护日益成为沿线地区亟待解决的又一重大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水质,提升水生态文明,焦作市将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城区段两侧规划建设100米宽的绿化带。这就要求以景观规划的视角,从生态性、功能性、经济性、文化性、社会性等方面综合分析,尊重焦作城市发展历史背景,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增强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构建集生态保护、公共休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环水域生态园。

1.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现有绿化资源分析

焦作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唯一从中心城区穿越的城市。为了保证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的水质安全,依据国家相关部署,焦作市有关部门研究决定,将在南水北调总干渠中心城区段两侧分别规划建设100米宽的绿化带。为了保护相关区域已有植被免遭损害,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就需要对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现有绿化资源进行有效把控。

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城区段滨水区百米绿化带范围内植被分布情况调查,发现其主要分为三大类:灌木、乔木以及藤本植物。而其中以乔木种类最多,占总量的百分之九十左右,主要以椿树、杨树、榆树、桃树为主。其次是灌木类,其中以人工景观栽培的大叶黄杨占最大比例。藤本植物类主要以枫藤(爬山虎)、葡萄树为主,数量较少,且较为分散。这些树木大多分布在东西王褚、恩村、墙南村等沿线村落,主要集中在人民路与普吉路西北区域,以及民主路、政二街、焦东路、山阳路周边。

根据对相关区域内树木规格分析,约占一半的树木胸径达到10公分以上。这些树木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良好、规划利用价值高。其中法国梧桐、国槐、棕榈树、大小叶女贞等都是很好的行道树或景观树,其本身已经具备美化环境、保护水土的双重作用。如果在对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工程规划时,能够充分考虑这些已有树木的价值,将其作为直接绿化资源,对其进行合理地规划和调整,便可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缩减工程量,从而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2]。

2.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已有景观设施介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横穿焦作中心城区,根据有关部门的规划布局,除了在干渠两侧设计100米宽的绿化长廊外,还在干渠上建设了七座以“人性化、可持续性、安全、景观”为理念的跨渠景观桥梁。这七座桥梁不仅起到了保护水源、优化交通的作用,而且还具备承载观光旅游的作用。它们分别是以“乘风破浪”为主题的丰收路桥、以“工业雄风”为主题的人民路桥、以“星河漫步”为主题的南通路桥、以“焦作之窗”为主题的民主路桥、以“新月临江”为主题的政二街桥、以“月季之桥”为主题的焦东路桥、以“未来之窗”为主题的山阳路桥。这七座桥梁风格或现代,或古典,或庄重,或浪漫,加之LED灯光的映射,将呈现美仑美奂的人文风光,充分展现焦作的历史文化底蕴、经济活力、民俗特色以及现代化建设的雄厚实力,成为焦作又一重要的城市名片。

跨渠桥梁的建设是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工程总体规划的重要一环,为打造“一桥一景,一渠两廊”的绿色景观目标提供了基础支撑。在对南水北调两岸百米绿化带规划设计时,可以以此为参照,将绿色景观规划和跨渠桥梁有机结合,形成新的景观特色。

3.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工程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示例

3.1 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工程景观规划设计区域格局概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城区段总长约8.4公里,自城市西南方向的丰收路穿越中心城区,至东北方向的墙南村终止。水域总面积达970万平方米,城区段总干渠宽度120米左右,干渠两侧绿化景观规划各宽约100米。本设计中,规划范围定位为西到西环路城区入口,东至民主南路与干渠交叉口,北至焦新铁路处,南至人民路以北,涉及干渠总长约1.6公里。此区域是焦作城市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状况都具有代表性。通过本部分区域的规划,能够起到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为今后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的整体绿化景观设计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3.2 方案设计主题说明

焦作市地处中原大地,四季分明,自然环境多样。丰富的环境气候变化,使得当地在不同季节能够呈现不同的自然景观。春季草长莺飞,万物复苏;夏季夏树苍翠,郁郁葱葱;秋季秋风红叶,瓜果丰硕;冬季皑皑白雪,银装素裹。本次景观设计立足“山水焦作,一渠两廊”的理念,旨在打造南水北调干渠两侧绿色人文景观长廊。在整体布局理念上取“多彩四季”之意,共分四大主题滨河公园,分别是“春风化雨”太极主题景观公园、“云台拔翠”贤哲主题文化苑、“云淡风轻”滨水观光园、“冰花玉树”工业文化生态园(见图1)。

图1 景观规划设计平面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本次规划设计的整体造型灵感来源于焦作市的一个重要城市名片——太极拳发源地及相关文化背景,其造型与太极阴阳互补的观念相呼应。干渠两岸的绿化长廊犹如双鱼隔水相望,并交汇于一处。并且通过地形高低层次的划分,使得鸟瞰景观呈现深浅交织、阴阳相容的视觉感。

3.3 方案设计景观分区

3.3.1 “春风化雨”太极主题景观公园

焦作是陈式太极拳的发祥地,长久以来,太极文化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作为该地区重要的城市名片,太极标签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山水焦作”品牌上。迄今为止,焦作地区已经成功举办“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多次,并且还获得过“五万人同打太极”吉尼斯世界记录,由太极文化交流衍生的旅游资源为地区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本景观节点的设计就以“太极”为主题,以太极文化为切入点,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

本部分的规划设计中,主要乔木胸径规格控制在8-12厘米,局部景观树胸径规格为15厘米。在处理绿地与河道的关系上,植物以组团方式进行种植,通过开花、色叶植物突出本节点设计的“春意盎然”。园路采用水泥砖铺贴,丰富的起伏地形与植物搭配相得益彰。同时适当地建立休闲活动空间,服务附近居民的休憩及活动。植物选择方面:行道树选择大叶女贞,组团绿化主体背景植物采用白蜡、银杏、合欢等,中层开花色叶植物选择紫荆、海棠、红枫等(见图2)。

3.3.2 “云台拔翠”贤哲主题文化苑

焦作地区历史文化悠久,覃怀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更是积淀了浓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从上古传说中的盘古开天地、黄帝战蚩尤、大禹治水,到“竹林七贤”相会云台山,再到陈王廷创立太极拳,历史故事、先贤轶事不胜枚举。其中文学家韩愈、诗人李商隐、画家郭熙、理学家许衡、历史学家朱载堉等,更是成为地区文化中的标志性人物。本部分节点的规划设计中,在干渠两侧各设立一个主题文化苑,遥相呼应,以名山秀水为依托,特别突出云台山的历史文化承载地位,重点体现地区浓厚的文化底蕴。

本部分规划设计在绿化布局上着力于绿荫的打造,采用树型较好,绿量较大的雪松、女贞、刺槐等营造夏天绿树成荫的效果。局部规划成整洁的阳光草地。同时在相对应河岸处布置活动空间供人们休憩及游玩,为河岸提供较好的观景平台,与阳光草地形成良好的对应关系。行道树以法国梧桐为主,同时搭配部分中层植物,丰富河岸立面,沿河种植垂柳,突出河岸的静谧(见图3)。

图3 “云台拔翠”贤哲主题文化苑平面图 (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3.3.3 “云淡风轻”滨水观光园

干渠两侧绿色长廊的修建不仅仅是作为水资源保护,也不是只为沿线居民提供公共休闲的场所,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城市知名度,成为吸引外来游客观光旅游的地方资源。在绿化带景观规划时,可以将野生植物引入到园区,并且可引进飞鸟鱼虫等小动物,增加园区生机活力,体现城市滨水景观的趣味性,成为除具备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以外的景观旅游观光园。

本部分景观规划设计意在打造 “秋高气爽,视野开阔,内容丰富”的旅游观光园,所以在布局上设置两条主要园路:一条曲折园路,一条沿河园路,共同营造丰富的地形,为观赏植物与河道景观提供良好的基础,更利于对植物叶、果进行趣味性观赏;在布置休憩活动广场时,通过席架、花坛等景观小品合理划分空间,使可视内容更加丰富。该区主要以大叶女贞、桂花作为绿色背景,通过黄山栾树、银杏的季相变化展现四季景观,以开花植物月季、杜鸹,观果植物石榴等,营造繁华多彩的秋收景象(见图4)。

图4 “云淡风轻”滨水观光园平面图 (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3.3.4 “冰花玉树”工业文化生态园

焦作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炭,在唐宋时期已经有规模性开采,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当地的经济支柱。近现代以来,较早起步的矿产开采业带动了冶炼、制造等行业的发展,致使焦作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焦作正在积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但人们对工业时代的印象是深刻的,工业时代形成的城市文化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挥之不去的。本部分景观规划设计将昔日工业城市文化作为切入点,布局以简洁明快的几何造型为主,呈现工业化元素,为人们构建能够体验旧情怀的工业文化纪念园。

本部分景观规划设计还是“多彩四季”系列中“冬季”主题风格园区。为了体现冬景景观的特点,在园区植物的选取上应避免浓密的植物配置,通过硬质铺装、条石、阶梯花坛等,丰富整体景观元素。同时通过地形的变化,营造丰富的空间及立面景观。植物品种主要选择如枇杷、白皮松、水杉、腊梅、刚竹等冬季植物,打造“冰花玉树”具有冬季意味的景观带(见图 5)。

图5 “冰花玉树”工业文化生态园平面图 (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4.结语

本文以焦作地区发展为立足点,阐述了南水北调工程能够对焦作地区生态环境起到改善、修复的积极作用,研究分析了干渠绿化工程规划现状。特别强调了干渠沿线区域内已有的可利用绿化资源情况,这为绿化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数据支撑,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绿化成本。在对绿化工程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时,突出干渠绿化带“防风固土,保护水质”的首要目标,同时兼顾其文化承载和公共休闲功能。

目前,焦作已经在积极开展南水北调城区段百米绿化带区域内的拆迁工作。如此规模宏大的干渠绿化工程,是史无前例的,面临着诸多的不可知因素。在景观规划时,我们能够借鉴国内外相关滨水区绿化工程的经验。但是很多滨水区绿化工程趋于形式,着力于城市形象的塑造,在功能上缺乏合理布局,在对区域经济发展上缺乏实质性的意义[3]。焦作现在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干渠两侧百米绿色长廊的修建,不仅是一项生态环境工程,也是展现城市人文特色的文化工程,更是助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工程。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紧密结合焦作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特点,尽可能规避各种风险,少走弯路,寻找适合当地发展要求的设计方案。同时,设计方案紧密契合“山水焦作,一水两廊”的设计理念,为焦作早日完成“四城联创”艰巨任务贡献力量,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段的整体绿化工程提供理论支撑。总的来说,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区域文化优势明显,绿化景观设计可塑性强,能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要素。

猜你喜欢

焦作干渠景观规划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南干渠儿童活动空间
《万方乐园景观规划》
GIS技术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省自贡市釜溪河仙市至沿滩复合绿道郊野段景观规划为例
临轩听雨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焦作:政府买服务的签约之路
如何开展新闻踏访——“三千里干渠探访”报道体会
青海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输水隧洞全线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