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花卉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业态创新与对策研究

2019-01-23马子森向宏桥

焦作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业态花卉旅游业

马子森 向宏桥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 焦作 454000)

花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特点,国外比较典型的有荷兰、日本、美国、哥伦比亚等。在河南省发展实践中,“洛阳牡丹文化节”和“开封菊花花会”是国内外知名的花卉旅游节会,取得了较大成功,反映出河南省花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巨大可能空间。

河南省是花卉产业大省,花卉种植面积长期名列全国第二或第三位,但单位面积销售额却位居全国第二十多位,花卉出口额居全国中等水平,反映出花卉产业链条延展不够、效益水平不高的问题。进一步促进花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是破解这一困境的现实选择。因此,立足于河南省的花卉产业大省和旅游资源大省优势,探究这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业态创新路径与战略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1.河南省花卉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条件

1.1 花卉产业基础优势

(1)生产规模巨大。河南省花卉种植面积总体上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2016年花卉种植面积128160公顷,名列全国第三,占全国 9.9%,相对于2007年种植面积64246公顷,十年间规模增加了近1倍。其中,2016年切叶切花产量65500万支,是2007年切叶切花产量的9倍,观赏苗木产量51886万株,名列全国第五位。

(2)初步形成产业化发展格局。目前河南已经基本形成了以郑州、南阳为主的月季生产集聚区,洛阳牡丹生产集聚区,开封菊花生产集聚区,濮阳、商丘鲜切花生产集聚区,安阳桂花盆景生产集聚区,许昌鄢陵、信阳潢川的观赏苗木集聚区[1]。

(3)“互联网+花卉”模式显现。河南省花卉除了现场交易外,很多商户还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发布花卉供销信息,拓宽销售渠道,挖掘潜在消费者,并实行线上交易支付,进一步扩大了市场规模和影响范围。

1.2 率先发展优势

(1)已经拥有全国知名花卉旅游品牌。洛阳牡丹文化节和开封菊花花会是河南省的两个知名花卉旅游品牌。每年举办的洛阳牡丹文化节接待国内外游客已达到20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200亿元左右,成为全国花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成功范例。开封菊花花会对开封旅游发展也起着引领作用。

(2)雄厚的区域发展梯队。河南省花卉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后备梯队主要是南阳和许昌鄢陵。南阳采用“赏花旅游+文化活动+经贸活动”的发展模式。南阳月季文化节大大提高了南阳月季博览园的知名度,并有效促进了经贸交流和合作。鄢陵腊梅文化节举办腊梅盆景大赛、腊梅书法(画)摄影大赛等文化活动以及 “踏雪寻梅游”“温泉养生游”等系列旅游活动,对促进当地旅游业、花卉产业的发展以及经贸交流与合作发挥了较大作用。

(3)丰富的项目建设。河南省花卉旅游项目遍地开花。郑州建有普兰斯薰衣草庄园、郑州市植物园、月季公园、陈寨花卉市场等花卉旅游项目;洛阳建有洛阳牡丹园、洛阳国花园、神州牡丹园、中国国花园、国家牡丹园、隋唐遗址植物园等花卉旅游项目;南阳建有南阳月季博览园,鄢陵建有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等。

1.3 地理区位优势

(1)优良的地理气候条件。河南省位于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区域,地理气候条件优良,造就了河南省丰富的花卉资源。如洛阳牡丹品种已达300多种,拥有红、紫、黄、白、蓝、绿等各种花色;开封引进和选育的菊花品种已达1500多个,占全国菊花品种的一半以上;南阳月季品种已达300多个;许昌鄢陵大力发展花卉产业,花卉资源初具规模[2]。

(2)便利的交通区位条件。河南省地处中原,交通枢纽地位明显。以郑州为中心的高铁和城铁形成了连接北京、西安、武汉、太原、合肥、济南、南京等重要城市的“两个半小时旅游圈”;郑州至新乡、开封、洛阳、焦作等城市的城际轨道交通线的贯通,形成覆盖3000—4000万人口的米字形半小时经济圈;郑州航空港的建设发展,更为河南省花卉产业和旅游业的国际化融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

1.4 旅游市场优势

河南省是旅游资源大省,旅游业发展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017年,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数量为66511万人次,占全国总量的12.9%,旅游总收入6751亿元,占全国总收入的12.8%(数据来源于全国和河南省统计公报)。可以看出,整个中国旅游市场,河南省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河南省在入境旅游市场上处于弱势,这更反映出河南省在国内旅游市场上的优势地位。河南省在旅游市场上的巨大份额以及在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优势,为花卉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2.河南省花卉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业态创新

2.1 花卉旅游业态

花卉旅游,是指人们为了非工作目的而前往花卉资源集聚区域进行的花卉生态审美休闲与花文化体验认知活动[4]。花卉旅游是花卉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最直观业态。花卉旅游业态的本质在于资源融合和市场融合[5]。一方面,花卉产业资源用途不再局限于花卉产业产品,还可以开发成为旅游产品,资源范围也由纯粹的有形资源扩展到无形资源。另外,旅游市场延伸到花卉产业市场,有效扩大了花卉产业价值和效益。

当前国内外实践中,国内外花卉旅游业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紧密融合的花卉旅游产业发展业态模式,另一类是松散融合的花卉旅游节庆营销发展业态模式,花卉旅游仅表现为旅游营销措施,产业化特征不明显[4]。

2.2 花卉旅游商品业态

花卉旅游商品业态,是指利用花卉产业资源开发出能够满足旅游者需要的商品的一种产业融合业态。从广义角度而言,花卉旅游商品业态包含花卉旅游业态,因为花卉旅游就是一种利用花卉产业资源开发出来满足旅游者需要的一种旅游活动产品。从狭义角度而言,花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所形成的花卉旅游商品业态,仅指花卉农产品、各种花卉加工产品以及利用花卉农产品或加工品提供的服务产品 (如表1所示)

表1 花卉旅游商品的分类及内容Tab.1 Classification and contents of flower tourism commodities

2.3 花卉会展业态

花卉会展是指以花卉为主题的会议和展览等活动。既包括以花卉为主题的专业学术研讨、文化技术交流等会议,也包括花卉宣传、花卉贸易等展览会[6]。

以花卉为主题的专业学术研讨、文化技术等会议,虽然可以直接增加游客量,但影响有限,一般不能作为核心吸引物。这类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营造花卉主题,提升花卉旅游目的地形象。

花卉宣传类展览会包括花卉文化、花卉艺术、花卉品种等内容,既可以促进花卉知识、文化艺术的传播,激发潜在的花卉旅游需求,也可以增强花卉旅游的趣味性,甚至发展成为旅游核心吸引物,对游客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如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中国开封菊花花会等。花卉贸易类展览会虽然以促进花卉产品交易为目的,但其影响力并不局限于交易者,在花卉主题营造、花卉旅游形象塑造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往往对游客产生较大的吸引力。

2.4 花卉单项旅游产品业态

旅游者的一次旅游活动是包含很多具体单项旅游产品(吃住行游购娱等)的整体产品。花卉单项旅游产品业态,是指某些单项旅游产品实现了花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的一种业态。如花食、花居、花行、花购、花娱等。

花卉单项旅游产品业态,是花卉产业与旅游业的部分融合,虽然没有形成旅游整体产品的融合业态,但对于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增强旅游吸引力,更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旅游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根据游客对花游、花居、花食的需求,花卉单项旅游产品可以形成诸如花卉公园、以花卉为主题的酒店、花卉食品和饮品等单项产品。

3.促进河南省花卉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优化空间布局

从表2可知,河南省部分地市几乎没有花卉旅游主题景点,只有影响力较小的花卉旅游节庆项目。其中,洛阳市的花卉旅游景点较多,知名度较大。开封菊花花会虽然影响力大,但是以菊花为主题的实体景点并不明确。南阳被称为“中国月季之乡”,并有月季主题景点。许昌鄢陵被称为“中国腊梅文化之乡”,有花卉旅游主题景点但没有突出腊梅主题。因此,河南省花卉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河南省花卉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广度。

表2 河南省各地区花卉旅游景点或项目Tab.2 landscapes of flower tourism in many cities in Henan province

3.2 打造区域公共品牌

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封菊花花会是河南省内的两个区域公共品牌,并不属于具体旅游企业,而是整个区域共享的公共品牌。许昌鄢陵腊梅文化节、南阳月季文化节具有一定的品牌基础和发展潜力,有望成为知名的花卉旅游品牌。河南省花卉旅游品牌在培育过程中要避免 “有牌无品”和“有品无牌”这两种表现形态。“有牌无品”是说具有知名的旅游品牌,却没有相配套的一系列旅游产品。如开封菊花花会就属于“有牌无品”的情况。“有品无牌”是说虽然形成了一系列旅游产品,却没有一个知名的牌子来统帅。这两种情况都会对品牌的形成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7]。

3.3 人才技术支撑

河南省花卉产业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占花卉从业人员比例仅为3%,而国内花卉产业发达省份的比例高达20%左右。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势必会影响花卉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使得花卉产品科技含量低,造成花卉低档产品遍布而优良花卉产品匮乏,从而不利于花卉资源的旅游开发。需要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打破“引进一个,留下一个;引进一群,留住大部”的传统人才发展模式,实现“引进一个,提升一批人才水平,培养一群本土后备人才”的人才使用格局。

河南花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中,花卉生产、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产品营销、物流保鲜、旅游服务等环节都需要技术支持[8]。在实践中,一是要重视花卉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大力发展花卉产业相关技术;二是要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三是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四是创新推动风险投资的发展,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五是要调整和完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

3.4 创新特色产品开发

应深入挖掘花卉文化内涵,注重差异化的原则,多开发一些有花卉文化特色旅游的项目,如举办一些花卉主题活动、花卉产品展销、插花花艺大赛、组合盆栽现场展示、花卉摄影作品展等主题旅游项目。

采用特色产品多维开发模式。一是多维产品层次。花卉旅游商品有形层,主要是鲜花、干花、花种、花卉首饰、花卉沐浴品、花卉化妆品、花卉食品、花卉饮品、花卉香包香囊等;花卉旅游产品核心层主要是指花卉文化产品,包括花卉审美文化、花卉和药膳花卉等饮食文化、花卉美容文化、花卉典故、花卉香味文化、古老花卉传说等相关的花卉文化旅游产品;花卉旅游产品延伸层主要是围绕花卉旅游的服务产品,包括花卉式主题茶室、花卉酒吧、花园式酒店、花卉学术研讨会、花卉养殖讲座、花卉博览会、花卉节庆、花卉休闲农园、猜画谜、花卉摄影展等。二是多维产品档次。开发普品、精品、特品、绝品等档次产品,以适应不同的消费者层次。三是多维产品市场。细分游客市场,开发适合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文化层次的旅游项目。

3.5 政府主导下的市场主体多元化

花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客观上存在传统产业界限障碍,需要政府发挥其优势作用[9],扮演好四个角色:规划引导者、市场规范者、利益协调者和信息服务者角色。更要加强市场主体建设,推动多元投资渠道发展。河南省花卉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需要足够的资金,这就需要推动多元化的投资渠道,除了政府财政投入、企业自身投入外,还需要通过市场运作吸收民间资本参与投资。要扶持一些骨干企业的发展,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政府可以采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贴息、土地审批等多种方式,支持从事花卉旅游业务的旅游企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业态花卉旅游业
李鱓·花卉十二开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花卉之二》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