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员工学习力提升的势科学研究

2019-01-23张超男

焦作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要素科学目标

张超男

(济南大学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2)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西安交通大学李德昌教授在2015年《信息人管理学》管理情境中的势部分中,详细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势。而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势成之”,他对“势”从文化方面进行了阐述[1]。 无论在传统的管理情境中还是现代信息人社会的复杂管理中,“势”所富含的极大管理信息量都有助于企业人才成长和组织发展。在自然科学中,许多学者也提出了关于“势”的观点,如物理学中的电势、位势、真空势、量子势,化学中的化学势等。

从传统农业社会到工业化社会再到现代信息化社会,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信息给人类带来了困惑和焦虑,所以,厘清信息概念的逻辑本质,研究信息的作用机制,是信息化社会生产和文明发展的根本路径。而从国外学者申农对信息的定义,知道了系统要素之间的“差别”和“联系”就能消除认识的不确定性。中国学者李德昌教授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科学中的势进行解读,基于科学的逻辑视角,给出了势的逻辑定义,即:势=梯度=差别÷距离=差别×联系,其中梯度=斜率=导数=比例[2],p=d÷ s=d× c。

图1 势的逻辑定义

势,之所以能将差别巨大的事物联系起来,就在于势揭示了“信息”的本质,信息本质上具有导数的内涵,信息即有序。李德昌教授定义势科学为势的产生及运行机制的科学。在信息文明中,势=差别×联系(距离和联系是反比)。“差别促进联系、联系扩大差别”,揭示了信息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从根本上阐述了信息化社会加速发展的现实。势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概括的抽象事物,在社会科学中揭示了人的素质、人才成长和企业管理的基本规律。按照势科学的理论,企业要想提高竞争力,就必须提高员工的学习力,企业就需要造势,这种势就是学习优势,就是不断学习先进知识和技术。企业员工学习力提升形成的内在机理是什么?如何构建企业员工学习力模型进而寻找员工学习力提升途径?势科学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新视角。

1.企业员工学习力研究综述

1.1 企业员工学习力的内涵

福瑞斯特教授在1965年发表了 《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并在论文中提出了学习力,他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将未来企业的思想组织形态和员工的学习力结合起来,强调员工与上级的工作伙伴关系及两者之间的快速交流与学习。在维基百科中,学习力是一个人有效参与各种学习挑战的心理特性和各项技能的综合体现[3]。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衡量学习力的构成要素,他们主要是在朱振光教授提出的学习力三要素基础上进行的演变发展,将其总结为人们获取知识、分享知识、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是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可以归纳其根源为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从主体来看,学习力分为个体学习力和企业学习力两方面。个体学习力是组织学习力的基础,本文着重分析个体学习力。学习力着重表现为以下几方面,见表2。

研究企业员工学习力对企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学习力是个人成长和组织发展的根基。具体就是获取知识并转换为实践,树立学习目标并坚持执行,内心有强大的学习动机并有良好环境的支持。它们之间整体互动,增强人们的学习力,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因此,只有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学习力和竞争力,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求得发展。

表2 学习力构成要素

1.2 企业员工学习力构成要素研究综述

为了清晰界定企业员工学习力要素,本文研究了大量相关文献和资料,主要以以下学者为代表,其中,Watkins和 Marsick将组织学习分为三个层面,即个体学习、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组织学习以个体学习为基础,是个体学习的整合。组织为个体学习提供充足的沟通与交流的机会,本文主要分析员工个体的学习,个体学习体现为个体在知识、能力和行动上的改变[4]。高志敏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分析了学习力与企业的关系,学习力提升有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他强调要关注员工学习力的培养,构建了学习力的基本构架及六大要素[5]。上海明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黄健提出以身体健康为基础,个体学习力由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两个方面构成,给出了个体学习力的三角形模型。同时,将个人学习力的一些研究成果“移植”到企业学习力领域,认为影响企业学习力的关键要素包括个人学习力、团队学习力及其信息技术等[6]。

以上学者并没有充分体现学习力要素的特征,朱振光从企业如何提升员工学习力方面分析了员工学习力要素及其模型,他指出员工学习力模型包括三大要素,即: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提出了员工学习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分析了提升员工学习力的途径与策略。这三大要素为本文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7]。由以上分析将学习力要素从势科学角度作进一步分析,培养企业员工学习力是企业发展的途径之一,而学习力的形成取决于学习者将知识系统化和有序化,并且要有学习的兴趣和毅力。因此,本文旨在从势科学视角下寻求企业员工学习力提升方法。

2.企业员工势科学学习力数理模型及对称性机制

与传统企业不同,现代企业需要学习型员工,学习型员工是企业创新之本,员工学习力的提升有助于建立学习型组织。李德昌教授认为学习能力即学习力,学习力的提升是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力即个人或组织具有的内在信息力,并从牛顿定律信息作用中推出 “信息动力学数理模型”,即 F=F(M,A),其中 F代表信息力,M表示信息阻尼(情感粘性),A表示信息势。用公式表达为:

即信息力=信息阻尼·信息势=信息阻尼·信息差别/信息距离=信息阻尼·信息差别·信息联系。可推导出企业员工学习力“信息动力学数理模型”,学习力F是学习环境f、学习阻尼(情感粘性)M 和学习势 A 的函数,即 F=F(f,M,A),用公式表达为:

即个人学习力=环境·学习兴趣·内在知识信息势。f为环境,M为学习兴趣即情感粘性,A为内在知识信息势即个人原有知识的差别乘以联系。学习力的形成取决于学习者对有关知识的有序结构和对有关知识的兴趣及环境。运用势科学学习能力数理模型对员工学习力进行阐述,力求在创新型社会中实现个人学习力的极大提升。

李德昌教授从集合中推出了对称性原理,对称性原理是势科学的核心。集合要素符合独立性、相容性和完备性,集合规模大小可由集合势来度量,势就是集合的元素的个数,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决定了势的个数。独立性和相容性分别用差别和联系来表达,而完备性是由差别和联系这个机制来表达。学习力中的要素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符合以上集合性质,因此,可对学习力三要素从势科学角度进行对称性分析。

由势的两个机制即“差别促进联系、联系扩大差别”,对象之间差别大,联系紧,最后达到相反相成,进而达到对称,而对称与泛对称构成群,从而实现各层次上的和谐。由势科学定义和进动过程可以发现,势科学的逻辑发展可以表述为图 3[8]。

图3 势科学的对称性机制

将以上原理应用到企业员工学习力提升问题上,就是在强大的学习势推动下,企业在发展中使学习力要素形成对称,差别大、联系紧,所包含的信息量就越大,越有利于员工学习力的提升。程世清在《对称化管理》一书中也认为,有没有做到对称化管理是企业成败的根本原因之一[9]。对于企业员工的学习力要着重从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之间进行分化达到各要素的对称,进而实现学习力各要素对称和谐。企业员工学习力三要素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或三者失去了平衡都会使企业发展止步不前,进而失去竞争优势被社会淘汰。如从对诺基亚和华为公司的比较可以发现,诺基亚失败的原因是员工学习力不强导致的,产品技术落后。而华为公司每个员工不断学习,产品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企业致力于使每个员工的学习力得到有效提升,不断对员工进行培训,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员工的内部学习和外部学习及其和谐发展能不断提高企业创新。综上所述,企业员工学习力提升的形成路径如下(图 4)。

图4 企业员工学习力提升形成机理示意图

3.构建势科学视角下企业员工学习力模型

李德昌教授在深层次上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内在机制,从牛顿定律推导出,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内在知识信息势。势科学视角下学习力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学习者对有关知识的有序结构和学习者对有关知识的兴趣。一个人对有关问题的已有知识的融会贯通程度越高,对有关问题的知识越有兴趣,对该种问题的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效率就越高[10]。由传统学习力三要素并结合势科学中的学习力,提出学习力=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参照李德昌教授人才素质六维对称模型,构建企业员工学习力对称模型。学习动力完备要素为内部动机和组织环境,学习毅力完备要素为学习目标和学习持久力,学习能力完备要素为获取知识和学习转化力。如图5所示,该模型包括获取知识、学习转化力、学习目标、学习持久力、内部动机和组织环境六维要素。它以情感势为恒等元,六维要素差别大、联系紧,而差别大、联系紧的要素就是对称性要素。

图5 三维学习势激化为六维学习势的过程

传统学习力要素三维对称破缺,形成六维要素对称和谐。

图6 六维学习势对称结构模型

“显势”与“潜势”的总体作用机制是“显势靠潜势来驾驭,潜势靠显势来激励”。潜势和显势的互动作用形成“知识创造的螺旋”,推动着个人和组织的成长[11]。在以上六维对称模型中,其中显势包括学习目标、获取知识和组织环境,潜势包括内部动机、学习转化力和学习持久力。它们之间如图6所示差别最大、联系最紧,达到对称和谐,进而学习势值最大。所以,获取知识和学习转化力是对称的,只有员工平时获取大量的知识才能在实践中转化应用,只有员工学习的知识信息量丰富才能形成差别大、联系紧的强大知识势。员工学习目标和学习持久力是对称的,当员工设置的目标清晰、独立且相关,那么员工坚持目标并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内部动机和组织环境对称和谐,学习动力驱动员工学习能力的提高,员工自身对学习有极大的兴趣,且组织环境中领导支持并激励员工学习,它们之间差别越大越有助于员工的学习力提升。当然员工学习力的提升要以情感势为恒等元,它将企业内外部差别巨大的信息知识和员工兴趣动机紧密联系起来,营造员工学习势。

4.企业员工学习力提升的对称性路径

势科学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利用对称性机制管理企业员工的学习力,企业要增强竞争力,就必须不断提升企业员工学习力,就要以情感势为恒等元促进企业员工学习力要素对称化。

4.1 内部动机与组织环境的对称和谐

内部动机和组织环境是学习动力的完备要素,与情感势有很大联系,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情感势是学习中的重要推动力,在情感势推动下,知识是“意识流”积累的结果[12],当员工情感势很大时,思维产生非线性分岔,学习力六维要素信息量最大、作用量最小,宏观上表现为知识的创新。学习动力能增大员工的学习情感势,如在企业员工的学习中,如果在差别很大的学习对象中找到内在联系,产生学习动力,进而就会产生强大的情感势,情感势反过来又会作用于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指自觉的内在驱动力,员工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等方面属于学习动力,企业通过激励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学习动力。学习动力由内部动机和组织环境决定,寻找内部动机和组织环境的差别和联系,作为潜势的内部动机和显势的组织环境彰显互动,实现最大化对称和差别最大、联系最紧的目的,进而员工内部学习动机更强烈,组织环境更有益于员工的学习,最终实现内部动机和组织环境的对称和谐。因此,员工自身要有学习的愿望,喜欢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有信心完成任务艰巨的工作。同时,企业应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以提升员工的内部学习动机,有了内部学习动机,再利用组织培训等组织环境因素从而达到学习动力增大。

4.2 学习目标与学习持久力的对称和谐

学习目标和学习持久力是学习毅力的完备要素。学习毅力有助于学习行为的保持,它是指员工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并支配其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学习目标的状态,它是获取知识及实现知识转化的维持因素,对员工的学习来说不可或缺。学习目标和学习持久力之间是对称的,学习持久力受到学习目标的影响,学习目标和学习持久力差别大、联系紧,符合势科学运行机制,员工应树立差别明显的学习目标和工作目标,并坚持实现目标。学习目标明确清晰且差别大,越有助于员工持久的专注于学习目标,两者联系就越紧,达到对称和谐。组织环境影响员工的学习驱动力,而目标使之产生学习持久力,学习目标与学习持久力彰显互动提升了学习毅力。

4.3 获取知识与学习转化力的对称和谐

学习能力,指接受新知识并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它既包括先天的智力还包括后天的自身努力,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按照势科学定义引申出,要想提升员工的学习力就必须使员工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已有经验证实,员工对信息掌握越好,已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水平越高,企业员工的学习力就越强,企业求导的效率就越高。具体来讲,就是扩大知识的差别和联系,增强知识结构有序性,企业员工获取知识差别大,组织文化情感势使组织成员联系紧,企业员工拥有强大的信息量,员工知识转化力越强,就能实现两者对称和谐。员工在强大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毅力情感势的推动下,增强学习能力,提高拥有知识的有序性,促进个体知识结构系统化,个体和组织提升了学习力,进而参与社会的竞争力就越强。

具体到企业,企业开展培训或让企业中高层员工去高校进修,使员工提升学习能力,并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定期开展工作交流会议,使员工系统掌握知识。另外,现在越来越多的组织使用扁平化的结构,增强员工与员工、员工与领导之间的沟通,使信息的传递更迅速,员工得到的信息量越多,信息势就越大。在人事方面,企业中员工之间的轮岗就是通过扩大差别并加强与其它岗位的联系,通过岗位轮换可以增加企业员工的信息量,以增强企业员工的知识在差异性构建的张力中融会贯通。企业岗位的差别和联系帮助企业员工加深对业务活动的理解,提高员工的整体能力和增强企业员工的多种学习能力和信息的来源。个体持有的知识差有助于扩大创造知识的能力,让员工在不同岗位上增强学习能力,从一开始员工对岗位的兴趣增加情感势,到后来完全胜任此岗位,掌握必要的知识,并不断学习,从而使企业提高竞争力。

5.结语

信息化社会,大多数企业建立了学习型组织,强调全体成员的学习,企业员工的学习力需要通过信息即势来增强,促进企业员工学习力的差别并增强其联系。本文借鉴李德昌教授势科学人才素质对称结构模型,提出在以情感势为恒等元的基础上,使企业员工学习力六维要素对称有序,使企业构建学习力对称和谐,并对员工学习力六维要素进行分析,提出提高企业员工学习力的途径。在势科学视角下有三个主要途径提升企业员工的学习力,即增强企业员工的内部动机和组织环境的对称和谐、学习目标和学习持久力的对称和谐与获取知识和学习转化力的对称和谐,本文的不足是还需要深入研究企业员工学习力,实证分析企业员工学习力模型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猜你喜欢

要素科学目标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科学拔牙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