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通过有趣的故事走进学生的心灵

2019-01-22李翠娥山东农业大学附属学校

教书育人 2019年2期
关键词:沈周刘氏孝敬父母

李翠娥 (山东农业大学附属学校)

教学中,我发现单纯说教的效果很一般。但如果通过古代的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来教育他们,效果会很好。这种方法能走进学生的心里,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这大概就是“文以载道”的含义吧。“文以载道”是宋儒理学家周敦颐提出来的,意思是文章是可以阐明道理,弘扬精神的。我深以为然,中国文化是有灵性的文化。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开始,对人的启蒙作用不容小觑。如何实现传统文化文以载道的特殊育人功能,是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深思和探索的教学课题。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积极地借助有趣的故事来引导学生,很容易达到教育的效果。

一、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尊重老人

现在的孩子不懂得体贴老人,孝敬父母为何物,整天把父母或老人呼来喝去,干这干那。有一天我放学送路队,听到一个孩子高声喊着:“爷爷,给我背书包。”我看了一眼,虽然觉得不妥也没出声制止,后来这孩子的一句话让我很气愤,他指着爷爷又指着自己的鞋说:“老头,给我系上鞋带。”虽然不是我班的学生,我也批评了他几句,并告诉他爷爷,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去做,不要惯着他。之后,我越想越气,在第二天的语文课上,正好讲到《三字经》中孝敬父母、尊重老人的内容。讲完课后,我就此事先给学生们上了十多分钟的教育课。单纯地给他们讲道理,他们似乎听不进去,于是我就通过所学的课文《三字经》不断扩展开去,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教育他们。让他们明白该如何对待长辈。还讲了其他的故事来引导他们孝敬父母,尊重老人。

我讲了“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出名。他9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细心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穿上衣服扶父亲上床睡下。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十分让人佩服,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学生听得很入神、很认真,而且带着一种神圣的敬佩之情。

听过这些生动的小故事,学生的感触都很深,但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让他们将所学落实到行动上。我启发孩子们:“你能为你的父母做点什么?无须费力,力所能及。”他们的回答五花八门:可以为父母倒杯茶,可以为父母做顿饭,还可以为父母洗洗脚,也可以帮父母打扫卫生,还可以帮他们洗袜子。我说:“只说不做那是棒槌。”结果孩子们当晚就行动起来了,做了很多令家长们很感动的事,家长们觉得自己的孩子突然间长大了,懂事了,后来才知道是老师“启发”的,又倒过来夸老师会教育孩子。

二、要教育孩子尊重老师

现在的孩子都被宠坏了,不太怕老师,也不太知道要尊重老师。于是结合他们平时所学的课文和他们平时的表现,我经常对他们进行尊师教育。尤其是看到他们上课时坐姿很随意;老师回头在黑板上写字时,学生有小声说话的现象;有时候进教室不喊报告随便就进;作业写得潦潦草草,这些都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古人都是非常尊敬老师的,我给他们讲了唐伯虎和沈周的故事。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从小就喜欢文学和画画,师从当时著名的画家沈周。转眼一年过去了,他画技大长,在附近很有名气。唐伯虎开始有点洋洋自得,于是,他借口母亲需要照顾,向老师提出想早点回去。他还拿出自己的画作请老师点评,实际上是想炫耀自己的画艺。

沈周老师知道他的心思。他既没有强留唐伯虎,也没有看他的画作,只是请他到自己的房间来吃饭。这个房间只有一扇窗户,窗外景色宜人,沈周老师就让唐伯虎过去开窗通风。唐伯虎朝窗户走去,可谁知那“窗”怎么开也开不了。唐伯虎问:“窗户上锁了吗?”沈周笑笑说:“哈哈,你看仔细了再开。”唐伯虎揉揉眼睛,仔细一看,才发现这哪是什么窗户,而是老师挂在墙上的一幅画。老师这画画得十分逼真,以至于让唐伯虎误认作是窗户。唐伯虎羞愧地对老师说:“请老师原谅我的肤浅骄傲,我愿意再跟您学习三年。”此后,唐伯虎改变了目空一切的学习态度,认真领会老师的教导,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三、教育孩子们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让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

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青蛙写诗》,青蛙写诗了,小蝌蚪给他当逗号,水泡泡给他当句号,荷叶上的一串水珠给他当省略号。于是小青蛙写出了优美的诗“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青蛙的世界里大家都能互相帮助,我们呢?是不是更要团结互助呢?你都做了什么帮助他人的事?有的学生说同桌没带铅笔,我借给他了;还有的学生说同学摔倒了,我把他扶起来了;还有学生说同组的同学没交作业,我帮她交了。我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并且说不要觉得帮助别人是吃亏,有时候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因为等你有困难时别人也会伸出援手。然后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上古时候,有个寡妇刘氏,刘氏独自抚养孩子。白天她在田里劳动,晚上织布,日子倒也过得宽裕。邻里有贫困的人家,刘氏总是喜欢拿些粮食、衣服去接济他们,可她自己的儿子却不理解自己的母亲,嫌母亲太大方,浪费了很多东西。后来,刘氏去世了。她死后三年,刘家着火,衣服、房屋都被烧毁了。邻居们都主动给刘家送来衣物,并为刘家砍树建房子。到这时,刘氏的儿子才明白母亲的心意。

多去帮助同学吧,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人都能互相帮助的班级才温暖。

四、教育孩子们要心胸开阔,不要锱铢必较,斤斤计较

因为教室比较小,平时为了排座位整齐,总是安排两个桌一排,按理说一人一张桌子,不应该出现矛盾,可学生总是因为你占了我的桌子一点,我占了你的桌子一点而出现矛盾,有时候甚至会因为这事打起来。给他们处理了,过不了一两天又来矛盾了。后来我给他们讲了一个“六尺巷”的小故事,这类事情就少多了。人家那是祖上留的宅基地都能让出来三尺,你用的是学校的桌子,学校里的空间,还争来争去,你们觉得对吗?今后谁再争来争去,就让这些小肚鸡肠的人回家去,你家里的桌子大,你自己在家上学吧,只留那些大方不计较的孩子在学校,你们说行吗?结果都不答应。既然如此,就按老师的说法来办,你也不用多了,让出来3厘米就行,咱们看看谁做得好,谁将来就能有当宰相的胸怀,当宰相的可能。此后,学生就不再因此闹矛盾了。后来我也为他们写了一首打油诗:“同位吵闹只为线,让他一寸照样办,六尺深巷今犹在,不见当年廷玉殿。”

五、教育孩子不要自满,要知道学海无涯,学无止境

班里总有这样一些孩子,学会几个字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学了几篇文章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总是说,这些我都会了,全掌握了。一听这话我就来气,有时候就专门来一次全班听写,专门来一次阅读测试,结果一听写,还是这些孩子出错最多,一做阅读,数他们丢分严重。然后重点批评他们,说得他们低头不语,但是,光来硬的还不行,还得让他们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于是我给学生讲了“学无止境”的故事。泉城贤人苏东坡从小就喜欢读书,他天资聪明、过目不忘,每看完一篇文章,便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他很骄傲,还在自家门上写了一副对联“读遍天下书,识尽人间字”,过了几天,苏东坡正在家看书,忽听仆人通报门外有人求见。他出来一看,是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老太太指着门上的对联,问他:“你真已读遍天下书,识尽人间字了吗?”苏东坡一听,心里很不高兴,傲慢地说:“难道我能骗人吗?”老太太从口袋里摸出一本书,递上前说:“我这里有本书,请帮我看看,上面写的是什么?”苏东坡接过书,从头翻到尾,又从尾翻到头,书上的字竟一个也不认得。他不禁羞愧万分,伸手想把门上的对联撕掉,老太太忙上前阻止:“慢!你可以把这副对联改一下。”于是在每句前面各添两个字,改成:“发愤读遍天下书,立志识尽人间字,”并告诫苏东坡:“年轻人,学无止境啊!”

听了这个故事,孩子们都很受启发,都能认真写字做作业了,写完了也都能主动地去做其他的练习,因为他们通过测试,知道了自己的水平如何,通过听故事也知道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从我发现了这个方法后,我就经常有意识地积累古代的小故事,遇到什么问题,就讲哪方面的故事,讲完后再让学生讨论,引导他们谈看法、说体会,最终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总之,我觉得用讲传统小故事的方式来教育学生是很有效果的,你不妨也试试。

猜你喜欢

沈周刘氏孝敬父母
沈周&唐寅:佛系老师与跳脱徒弟
沈周油画作品
富春山居图
往顶上跑
什么是给父母最好的爱?
沈周的气度
后母
有心计的麻雀才能变凤凰
家长要从小教育孩子懂得孝敬父母
蒲松龄之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