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学校特色文化应注重“三结合”

2019-01-22符礼科四川武胜县街子初中

教书育人 2019年2期
关键词:书卷气书生校长

符礼科 (四川武胜县街子初中)

两年前,段校长本来在一所条件较好地学校担任副校长,为了“改薄”而调到一所比较薄弱的乡镇初中担任校长,又恰逢县教育倡导各校创建特色学校,段校长原来所在的学校创特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但他没有采用“拿来主义”。在这所农村初中,段校长通过半个学期的调查研究、分析思考,提出创建“新书生教育”特色文化,并同步申请了“农村初中‘新书生教育’的实践研究”的市级校本课题,受段校长的邀请,笔者担任了该课题的主研人员,并负责执笔撰写了从开题报告到成果检测报告等文字材料。两年来,笔者纵观,新到任的段校长创建学校特色文化注重了“三结合”。

一、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作为新任校长,在创建学校特色文化时,切不可为了所谓的创新和所谓的政绩而全盘否定以前的成绩。为此,段校长积极思考:什么样的教育能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能促使学生涵养深刻,让学生德才兼备?换句话说,本校的特色教育是什么?它要既能有所创新,具有个性,这种个性能够继承传统,又能形成传统,代代相传。

经过再三思量,段校长最终把思维指向了课外活动。一方面,本校已有教师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如何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品质,包括提供阅读书目、统一安排时间、分享阅读成果和取得家长支持四个方面;再如,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用英雄人物的故事激发、用相关诗词所蕴含的感情激发和用教师自己的阅读感受激发。另一方面,近年来,本校文学社的校刊《农孩》已创办五期,通过学生阅读、写作和发表,给学生留下了一片空间,给学生提供了一方舞台,学生为自己的心灵种下了葱绿的庄稼,给自己留下了成长的足迹,给自己存放了少年时的真、善、美,真正达到了抒写真情、关注人生、追求理想、展示才华、丰富课余生活和繁荣校园文化的目的。

但是这种阅读成果还是个别班级的,校刊发表的文章涉及面还相对较小,如果经过全力和合力推动,把阅读和写作面扩大到全校所有班级所有学生,把阅读和写作从课外发展到课内外相结合,那会形成什么样的局面呢?答案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书卷气。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书卷气,这样的教育就是“新书生教育”。

二、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学校特色文化的建设是一条创新之路,也是一条改革之路,既要有较为丰富的实践基础,又要能概括出理论依据,从而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方面,“书生教育”不缺乏比较深厚的现实基础,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程红兵的理想就是做一个书生校长,现在他已成为中国颇有影响的书生校长,像这样的书生校长还有李镇西、魏书生等。有很多理想有追求的教师都在争做书生(学者)型教师,有人这样来形容书生型教师:他们集知识、智慧和教养为一体;语言文雅,充满真理和热情;感情高雅,充满亲切和诚意;行为秀雅,自然而充满活力,民主、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以端庄大方、真诚亲切的教态,向学生传输自己的爱心、耐心和公正之心,成为“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

校长和教师争做书生,理所当然地,根据“潜移默化”和“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该也可以让学生做书生。

另一方面,从理论上看,著名学者达良厚《让基础教育回归书生教育》一文认为:要破解钱学森之问,最基础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让基础教育超脱功利教育樊篱,回归书生教育本位。现代书生教育的入世,是积极、理性地参与、干预、引领现实生活;超世是不同流合污于世俗阴暗,同时又站在时代前沿、站在未来高度引领人生、引领社会、引领未来。朱永新教授也提出了新教育理念六大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双语口才训练,建设数码社区,构筑理想课堂等。

“新书生教育”的研究将解决新形势下农村初中素质教育所面临的在应试教育下发展的困境。通过探索农村初中“新书生教育”的内容、途径和策略,整体规划农村初中书生教育的内容序列,探索“新书生教育”的多种形式,以课外活动为主、课堂教学为辅,通过博览、勤文和讲辩的综合训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集中体现出一种书卷气,以此来消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爱读书、爱写作的习惯和能言善辩的能力,从而体会到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幸福成长成才的滋味,进而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提高生命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以后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长大后爱国报国、胸怀天下的理想抱负和人生努力播下优良的种子。

三、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

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是学校特色文化创建成功的检验标尺之一。可持续性是指特色文化既要让学校当前获得发展,又要考虑学校长远发展。与此同时,要把特色文化的创建外显,从而转化为具体的学校或班级活动,外化为师生的行为表现。

从可持续发展来看,“新书生教育”的研究目标是实现由功利教育、订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人本教育。“新书生教育”的内涵和实际操作分解为四个层面,也可以浓缩为四个关键词,即“博览”“勤文”“讲辩”和“书卷气”。博览者,谓博览群书也,即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博览群书,才能博学多才、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博览能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和阅读感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铸造学生的完美人格,让学生走上“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道路。勤文即勤练文笔,以此提高写作水平。就学校层面看,目前对写日记的课题研究硕果累累,值得学习,如“共写日记,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写专题日记,提升写作能力”等。就教师而言,不少优秀班主任非常重视写日记,并且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讲辩即演讲辩论。“新书生教育”不仅让学生爱读会写,而且也要让学生能言善辩。辩论的作用在于开阔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查找资料的能力、统筹分析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从多方面去考虑问题,发散思维;可以加强学生辩论团体之间的默契、团结协助能力,增进友谊;可以让比较胆小的学生在辩论中锻炼自己的勇气,在众目睽睽之时可以侃侃而谈。学生通过博览、勤文和讲辩的综合训练,便能集中体现出一种书卷气。

从可操作性来看,农村初中“新书生教育”有以下有效途径和方法:

建立自由阅读周制度,即集中一周中的大量时间,让学生有一次享受阅读乐趣的尝试和体验。“自由阅读周”活动,即把一周内所有的语文课都拿出来供学生自由阅读,自由阅读也得有规则:统一借书、分散登记;阅读地点可在教室、走廊、上下操场,但必须在教师可监控的视线范围内,必须保持安静;准备专门的笔记本摘抄、赏析和写读后感;一周后,分小组交流阅读成果,然后推荐在全班展示。分小组交流,组长主持并做好记录,互看互改、然后推荐阅读成果……据了解,包括好几个平时写不好作文的学生在内都写了阅读体会。

最后,在全班展示被推荐学生的阅读笔记和阅读体会文章。“自由阅读周活动”结束,可是多数学生还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如此,引领学生走上阅读之路,让一些学生真正爱上阅读。

让学生阅读教育类报刊。两年来,我校各个班级利用班会课和语文课,阅读了教育类报刊上适合学生的文章,这些文章成了师生心灵沟通的“彩虹桥”,师生一起快乐地成长。对此,教育类报刊功不可没。

每学期学校都要举行演讲比赛活动。活动时既要指导学生如何写好演讲稿,又要在班级小组和全班预赛,这样能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演讲能力。

每学期学校举行了其他比赛,学生进行了“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手抄报大赛、“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征文大赛、古诗词诵读大赛,“让书香伴我成长”硬笔书法大赛,一大批成果显著的学生脱颖而出。

还有阅览室的建设,一是推荐了学生阅读书目;二是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使图书馆的工作规范化;三是认真做好图书、报刊等各种资料的分类编目、流通、管理等工作。

两年来,“新书生教育”的课题已在市上结题并获奖,而且学校办学成效显著——

“中国梦”征文及演讲,庆国庆、五四文艺汇演、经典诵读比赛、“走近清明”特色实践活动、包饺子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活动丰富多彩,书卷气日益浓厚。

“青年教师千课大赛”“向同事学习课堂教学艺术”“彰显新活力,研讨好课堂”和“学会观课”……各种主题教研活动,实现了教师专业不断成长。

最近一个学年度,师生及学校获得片区、县、市的奖励138项:学生有运动会获奖、征文获奖、学科竞赛获奖;教师有竞教获奖、书法获奖、优秀称号获奖、艺术节指导获奖、教育教学论文获奖;学校获综治工作先进集体、安全管理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段校长坚信,注重“三结合”,即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新书生教育”的特色之路在本校一定会走得更稳,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猜你喜欢

书卷气书生校长
读书人为何丢了书卷气
现代汉语中“书卷气”一词语境拓展及语义增值
因为一首诗,记住一个人 你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却又“为谁风露立中宵”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书卷气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涵养书卷气
为什么总是书生遇女妖?
人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