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同市基层地震应急处置分析与建议★

2019-01-19

山西建筑 2019年3期
关键词:防震减灾预案

徐 博

(1.山西省地震局,山西 太原 030021; 2.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西 太原 030025)

0 引言

地震应急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一项艰巨而持久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山西大同发生过几次破坏性地震,给当地居民造成重大生命和财产损失,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地震处置经验。本文在现有山西大同数据收集和灾害预评估等实际调研资料基础上,结合山西大同基层实际应急处置特点及相关地震应急处置案例,整理总结山西大同基层地震应急处置的建议与对策。

1 地震处置调查

基于地震应急处置数据的丰富程度、社会影响、范围、代表性及应急处置复杂程度,抽样选取了大同—阳高6.1级地震、大同—阳高5.8级地震、大同—阳高5.6级地震、汶川8.0级地震、鲁甸6.5级地震、云南姚安县6.5级地震共6个具有代表性地震震例来进行应急处置调查、分析和研究。资料处置调查主要采取三个方式:实地调研、真实地震论文摘录、指挥部应急资料整理[1]。

1.1 实地调研

通过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对山西大同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对2015地震重点危险区山西区域调研报告、2016山西地震灾害预评估和应急处置要点报告、2017年度山西现场调研与考察报告进行归纳总结,三次调研共抽取了大同市5个县7个乡镇13个村1个企业的17个调研点。通过对山西大同部分村庄进行实地调研,对山西大同农村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地形地貌特征、气候特征、人口特征、经济特征、建筑物特征和抗震能力、交通概况、水库分布概况、学校分布概况、历史地质灾害概况、地质构造特征和历史地震情况、防震减灾抗震意识、医疗救助水平进行综合研究,主要包括:

1)该区域由于受经济条件和地域的影响,民居多为单层矮旧房屋。房屋结构类型可分为土坯窑洞、土木结构、砖木结构、无抗震设防措施砖木(混)结构、有抗震加固砖木(混)结构五类[2],其中最为常见的结构包括: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具体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

大多数农村自建的老房子都没有抗震设防措施。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a.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落后,农村自建房屋普遍投入低;b.对抗震设防观念薄弱,大量资金投入到房屋装修,对抗震设防和结构安全资金投入小。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政府推动的“抗震安居房”工程的落实,农村住房建设有了极大改善,房屋建设普遍安装圈梁和构造柱。特别是政府投资建设的抗震安居房设计统一规范,整个施工过程管理完善,房屋抗震性能得到极大提升[3]。

2)由于调研区经济落后,留守儿童和老年人所占比例较大、造成自救互救难度较大,同时当地有一些少数民族聚集。由于生活物资储备不足,在救援物资到达前,基本生活保障很难得到保证。

3)大同地区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川三种地貌类型,区域内水库较多,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易造成严重的次生灾害,例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1.2 真实地震论文摘录

真实地震论文摘录的处置经验和建议主要包括:

1)建筑倒塌是地震灾害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实践表明,建筑质量差是地震房屋倒塌的主要原因。鲁甸地震6.5级地震震级不高,但民居倒塌严重,死亡人数较多。地震灾害多发区当地人民政府勘察本县的地质灾害隐患,绘制县地质灾害分布图,凡在隐患处的建筑应根据灾害可能发生的时序、危险程度,分期分批地移植安全地域新建或就地抗震加固,特别是可能发生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山谷河流两侧的城镇、民居,应采取相应的抗震对策。

2)新建民居应提高抗震设防水准。唐山地震后的建筑按地震烈度8度设防,经受了多次5级及其以上地震的考验。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按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建设。

3)应急救援物资短缺是汶川地震、鲁甸地震等地震灾害的共同现象。建设市、县、乡镇、村及各级救援物资储备库,有助于缓解应急救援物资短缺。

4)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居民抗震减灾教育与演习,提高居民的防震减灾意识、知识与技能,且居民应有应急救援的物资储备。

5)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志愿者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需要建立一个志愿者管理部门。

1.3 指挥部应急资料整理

通过对大同—阳高地震、汶川8.0级地震、云南姚安县6.5级地震、鲁甸6.5级地震后的紧急会议纪要、灾害报告、新闻发布信息、现场工作报告等应急处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主要包括:

1)对不同震级的地震应急,应启动不同层级的应急预案。反应过量会引起社会动荡,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反应不足则会贻误战机,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2)快速、准确地确定地震参数与正确的判断震情趋势是应急决策的依据;市、县领导熟悉市情、善于综合情况,果断决策是保证地震应急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社会各界与灾区民众同心协力、艰苦奋斗是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的根本。

3)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防震减灾知识的深入宣传,对迅速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提高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有序性、稳定社会秩序有重要的作用。

4)原地重复发生地震的震中区的村镇远离震区整体搬迁。重建家园应坚持质量第一,统一设计,分片集中,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原则[4]。

2 应急处置建议

2.1 进一步加强地震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5]

1)防震减灾工作涉及政府各个部门,震后和震前的工作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要保证抗震救援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工作,不仅需要震前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更需要震后快速、高效的反应。进一步完善信息沟通,协调和传播机制,有效发挥指挥权和统一协调在重大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中的作用。

2)加快推进应急平台建设。在各县(市、区)建立健全符合技术规程的抗震救灾指挥平台,进而实现四级(国家、省、市、县)联动地震应急指挥贯通。推进建成“功能完备、系统健全、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实用可靠”的全市大应急指挥平台。

3)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各级基层组织要加强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成立相关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确立相关人员职责,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把防震减灾工作责任真正落实到乡镇、社区(村)的最基层,充分发挥基层在地震应急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2.2 切实提高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体现实用性、可操作性

1)进一步扩大预案覆盖面。要继续修改和完善预案工作,制定分工明确的应急救援程序和救援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学校、医院、社区、农村及大型商场等应急预案。

2)有效提升预案内容质量。各级防震减灾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的修订、审查和备案制度,加强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准确定位预案,确保相关预案之间的动态衔接。着力推进地震应急响应流程图的发布。应急响应流程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山西省地震应急预案》和本区域地震应急预案,充分体现应急响应流程的实用性、科学性、快速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3)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县(市、区)政府应当制定各种演练计划,每年在行业内组织至少一次防灾减灾综合演练。政府应至少每两年组织一次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防震减灾综合演练。应急演练应按计划逐步进行。各部门要制定应急演练计划,不断通过演练补充和改进应急响应预案。

2.3 大力提高房屋抗震能力建设

村镇房屋目前普遍存在以下特点:村民自建房屋,没有整体建设规划,未进行正规设计,完全按照当地的传统习惯建造,结构形式单一,建筑风格类似。无抗震设防措施。因此,房屋的选址存在隐患,材料强度低,结构整体性差,建筑物抗震性能薄弱。鉴于地震灾区旧房危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房屋抗震性能:

1)从工程抗震的角度出发,要提高房屋本身的抗震能力;对已经竣工的建筑物和结构不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应当按照抗震性能评价方法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村民自己建房时,要适当增加圈梁和构造柱等抗震构造措施。重视非主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施工和管理。

3)新建筑物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发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设计[6]。

2.4 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救援保障体系

1)加强地震应急物资体系建设。设立地震应急储备专项资金,完善储备管理制度。有效整合现有应急资源,统筹规划应急物资调配[7]。

2)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基层队伍应急救援能力。建议各乡镇组建一支“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人数建议在50人左右。各村根据实际情况,组建一支不少于20人常备力量,有针对性的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3)加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建设科学合理城乡应急避难场所和紧急疏散通道。

4)成立志愿者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培训志愿者,成为一支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地震应急救援补充力量。

3 结语

长久以来,大同市政府在同地震灾害频繁博弈中不断总结经验,大力开展地震风险防范和应急准备。在增强人们防震减灾意识,提高人们的地震预防和应对知识和技能[8],减少地震及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已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地震应急预案、应急知识宣传、应急队伍建设、应急演练、应急物资和工程建设、避难场所建设以及水库防震等方面的应急预防准备工作还面临许多挑战。只有不断完善防震减灾工作,积极做好各种应急预防准备工作,才能防患于未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9]。

猜你喜欢

防震减灾预案
中日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对比研究
防震演练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家庭防震
机械手表中的防震器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