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荡生涟漪 相激生灵光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寒号鸟》教学反思

2019-01-19山东省德州市实验小学杨莉莉

天津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寒号鸟喜鹊李老师

■山东省德州市实验小学 杨莉莉

从省专家李家栋老师莅临我校指导“五校共同体低段阅读教学研讨课”到区级、市级的优质课比赛,我有幸执教了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寒号鸟》一课,这对我而言是一种历练。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每一次磨课,每一次思考都值得细细回味,慢慢消化。竞赛结束,反思却从未停止。《寒号鸟》是一篇运用对比手法写的童话故事。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做窝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说明了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来获得,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结合课文特点,除了字词和朗读的基础目标外,我将本课的重点放在了两个目标上:一是通过抓住动作、想象样子,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目标)。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二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美好的生活要靠勤劳来创造,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难点目标)。

李家栋老师看了我们的团队初建稿,听了我对文本的分析后,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样的文本解读和目标设定还停留在“内容分析”的层面,只是在教课文,不是在教“语文”,阅读课是要用课文来教语文。接着,李老师从“识字写字”和“分角色朗读指导”两个目标,进行了细致讲解和指导,我恍然大悟。细细品味,我将李老师指导的教学活动和初设计的教学环节进行对比,找到了症结所在。

一、如何在语境中识字写字

李老师指出,要让小孩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写字,在读读写写中学语文。虽有精髓理念引领,而自己平时的教学仍主要停留在“集中识字”,因为潜意识里总会有这样的想法:在朗读中,我好不容易调动起了孩子的情感,突然冒出个识字、写字环节,不就一下子打破了课堂气氛吗?听了李老师的一席话,带着疑惑我开始尝试在情境中学习生字。在设计体会喜鹊的勤劳时,抓住一个“衔”字,引导学生理解衔字的本义,先是观察衔字的组成,左右两边合在一起是“行”,表示行走,前进,追根溯源,衔表示在马嘴里放一根金属棒来控制马行走的速度。接着,借助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理解衔就是含着、用嘴叼的意思。李老师在肯定设计的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这样的设计虽然理解了“衔”的字义,仍停留在理解字义层面,还未和“语境”相连。抓住“衔”字,创设情境,喜鹊如何衔来衔去,勤劳做窝的?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恍然大悟。之所以我认为识字夹在语境中,能打破朗读气氛,是因为我只抓住了点,没有看到字词在文本中蕴含的情感作用。真正的“语境中识字写字”,不只是在某个环节插入一个“生字”的学习,而是将两者结合,融为一体,自然学习了字词,体会了情感。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打破思维定势,重新设计,在本次市优质课竞赛的课堂上,本环节的设计顺利完成。

教师:喜鹊做的事情中有一个生字“衔”。仔细看,衔的左边和右边合起来是哪个字?学生:行走的行。教师:行表示行走,前进。衔字的最初含义是指,在马嘴里放一根金属棒来控制马行走的速度。(出示图)教师: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谁来说说衔是什么意思?学生:衔是叼的意思。教师:真会观察。衔就是含着,用嘴叼的意思。教师:喜鹊衔回枯草,忙着做什么呢?学生:忙着做窝。教师:瞧,这就是喜鹊做的窝,喜鹊做窝需要多少的树枝和枯草啊!它一早飞出去,东寻寻,西找找,一会儿用尽力气衔回粗壮的树枝做支架,一会儿又衔回细小的树枝往缝隙里插,它就这样每天不停地衔回树枝,不停地衔回枯草,一趟又一趟,一天又一天,忙碌了两个多月才能搭成这样的窝。孩子们,喜鹊搭窝的过程让你感受到什么?(出示图片)学生:喜鹊很辛苦。学生:很勤劳。教师:喜鹊那么辛苦,那么勤劳是为了什么啊?学生:为了冬天住在温暖的窝里。教师:它提前做准备,是为了将来住在舒适温暖的窝。谁能把喜鹊的这份辛苦,这份勤劳读出来。教师:你走进了喜鹊的心里。喜鹊此时在忙做窝,邻居寒号鸟呢?学生:寒号鸟却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板书:忙做窝、玩、睡)

顺利完成优质课比赛后,又找出了此环节的最初设计。

教学环节:喜鹊和寒号鸟分别在做什么?学生找出后,继续问,你认识了一只( )的寒号鸟,(

)的喜鹊。对比两次的教学设计,很容易发现自己设计的这个问题仅仅停留在表面,甚至是无效的。这里的勤劳和通过抓住“衔”字体会的勤劳,学生的感受一定是不同的。同样,在语境中学习会写的生字“面”和“将”也给了很大的启迪。如何关注文本,以学定教,在语境中识字写字仍需今后用心琢磨。

二、如何在找准目标的基础上落实目标

教什么,怎么教,这个问题一直在探索。教什么?也就是教学目标是什么?部编本的教材和教参上给出了细致的指导和明确的目标,这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虽然都说有了目标就好教了,但作为一线教师来说,在找准目标的基础上,如何达成目标,始终是个难题。执教《寒号鸟》一课时,我用心研读课标和教参,有了这样的体会: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思维方法,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二上第五单元的课后题首次明确提出“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有一定难度。对关键语句的感悟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分角色朗读课文”是本课的重点目标,如何落实指导分角色朗读是这节课要突破的地方。在指导分角色读的时候,主要抓住说话前面的动作“躺”,想象着寒号鸟当时的样子来指导分角色读。李老师给出了建设性意见,从关注动作“躺”和想象人物心里的想法切入。

以下是基于团队协作的教学设计和基于专家指导的教学设计:

(一)基于团队协作的教学设计

找出喜鹊和寒号鸟的第一次对话。

一学生做喜鹊,一学生做寒号鸟,教师做旁白。

教师:躺着是什么感觉?学生:很舒服。教师:你来舒舒服服地读。学生读。教师:谁能想象着寒号鸟躺的样子再来读?学生读。生生合作读。教师总结方法:刚才我们读的时候,就抓住了说话前边的动作,想象着说话的样子就把课文读得更有趣啦!

(二)基于专家指导的教学设计

出于对邻居的关心,喜鹊是怎么说的呢?

学生读:“寒号鸟,别睡了。天气暖和,赶快做窝。”教师:我听出了你对邻居的关心。寒号鸟怎么答的呢?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寒号鸟的话。学生: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傻喜鹊,不要吵。太阳高照,正好睡觉。”(出示课件)教师:同学们,读好人物的对话里面是有秘密的。注意看,关注这一个动作“躺”,就能读好。寒号鸟是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的,谁能来读?学生读。教师:你读出了寒号鸟当时的样子。教师:寒号鸟躺在崖缝里,什么感觉?学生:很舒服。教师: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学生读:读出舒服的感觉。教师:要想读得生动,除了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躺”,还要想一想寒号鸟躺在崖缝里,它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学生:寒号鸟想,太阳这么好,我可要好好睡觉。教师:带上寒号鸟的这种想法,你再来读。学生读。师生合作读:老师想和你们合作读一读。老师来做喜鹊,你们来做寒号鸟。生生合作读。女同学做喜鹊,男同学做寒号鸟。

抓住动作和想象人物心里的想法,用这样的方法,同学们都读好了人物的对话,读得绘声绘色。

对比以上两种教学设计,不难发现,同样是从动作和想象切入,专家指导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指导可见一斑。团队的设计旨在指导读好分角色读,但朗读方法的指导不够深入,方法不够明确,学生学完以后,对本篇课文如何读好对话有所感悟,但很难用这样的方法学同类型的人物对话。问题出在哪儿?反复对比斟酌,终于明白“扶”着学生读好人物对话,是指导的一种朗读方法,关注的是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生长。借由此法,学生自然而然会读好分角色朗读课文。历时一个多月,教学设计在多次的困惑中最终明朗。在省市区专家领导和我校团队的不断修订中成型,收获的充实感一直伴随我走进课堂,课堂顺利完成。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有的环节问题指向不够明确,语言不够简洁,集中识字环节再充实一些会更扎实。

正所谓:“相荡生涟漪,相激生灵光。”磨课的过程,有种破茧成蝶的顿悟,特别感谢给予我帮助的专家领导,以及学校团队教师的关心与帮助,由“文本解读式”的教学到“语文知识学习”的教学,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仍需不断探索和实践。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不断努力,立足课堂,不学寒号鸟得过且过,学习喜鹊辛勤耕耘。

猜你喜欢

寒号鸟喜鹊李老师
寒号鸟
你真的认识喜鹊吗
《寒号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该得奖的李老师
解救寒号鸟
喜鹊
舍不得您,李老师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李老师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