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2019-01-19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六坝镇六坝小学

天津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圆形长方体新课标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六坝镇六坝小学 王 忠

新课标的实施给小学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是无法达到新课标要求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方法的转变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法的不断完善给教学方法的转变提供契机。所谓探究式教学,主要就是指在教学一些原理或者概念时,教师不会直接给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而是会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或者事例,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观察、实验等各种途径进行一些主动探究,并最终掌握相关结论的教学方法。毋庸置疑,在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当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性,而学生的自主学习一直以来都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当中,以此促进教学全过程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为此,在本文我将具体谈一谈怎样把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一、创设探究情境

在探究式教学法的实施当中,其直接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达到这一要求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就是教学内容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不难理解,课堂情境的创设可以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发生变化,同时,这种具体而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探究式小学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探究活动:3 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节的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热情,我在教学时首先通过一个课堂游戏创设了教学情境。游戏的内容是:我在课堂中进行点名,当我叫到一个学生的名字之后,会任意说出一个数字,并给这个学生3秒钟的时间判断这个数字是不是3 的倍数,若学生回答错误或者超时,则该学生被淘汰,按照这种方式,直到决出最后的胜利者。在这个游戏的进行中,由于一开始我说出的数字都是比较小的,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很快正确判断出数字是否为3 的倍数,但随着游戏的进行,我提问的数字越来越大,而学生出现的错误也越来越多。这时,有学生认为这么短的时间根本无法对特别大的数字进行准确判断。于是,我将提问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对我进行提问,学生发现,无论他们说出什么数字,我都能够很快给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学生都十分好奇,想知道我是通过怎样的方法进行计算的。然后我趁势对学生说:“其实3 的倍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如果了解了3 的倍数特征,就可以提高这个游戏的正确率。”最终,借助课堂游戏的辅助,不但活跃了课堂学习的氛围,而且有效调动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

二、组织合作学习

正如前文所述,在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当中,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性。之所以说这种特点十分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主要因为新课标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这种自主性的学习无疑可以有效巩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自主探究活动。

同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是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的,并且这一时期的学生思维发展尚不完善,所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从而使学生可以进行相互之间的分工协作。此外,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适度的引导,这样可以更好地保障学生的自主探究质量。

在《圆的面积(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最主要的知识点就是圆形的面积公式。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我在教学时组织学生进行了合作学习。首先,我依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将其划分成了几个小组,然后,我让每个学生自主复习了之前所学的圆的基本特征、圆形的周长等相关知识,接着,我给每个小组都发了几个完全相同的简易圆形,并要求学生将这几个圆形进行了分割,每个圆形都要分割成不同的数量,并且要保证分割的数量是一个偶数,之后,利用恰当的方式将每个分割之后的圆形重新拼接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认真观察当圆形的分割数量不同时,拼接的近似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发现,当圆形的分割数量越来越多时,那么拼接成的近似平行四边形会越来越趋近于一个长方形。于是,我进一步给学生提出了问题:“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分割之前的圆形之间存在怎样的对应关系?”然后我让各小组根据这个问题进行了合作探究,而学生最终也比较准确地发现,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形周长的一半,而近似长方形的宽则对应着圆形的半径,根据这一发现,多数学生都比较准确地归纳出了圆形的面积公式。

三、优化课后任务

在探究式教学当中,课堂练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及时和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完成基础知识的讲解之后,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课后练习。此外,教师应避免单一的习题练习的方式,而是应该采用更加丰富的练习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加理想的课后练习效果。

以《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节的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理解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之后,为了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我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练习任务。我说:“同学们,大家可以发现我们教室的装潢已经有一些陈旧了,所以学校决定要给每个班级进行装修,主要就是对墙壁重新进行粉刷、屋顶和地面也要进行一定改动,那大家想一想,以我们班为例,装修的总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认真观察了一下,发现教室的形状可以当作一个比较标准的长方体。于是,马上有学生提出:“这个教室是长方体形状的,所以可以测量出教室的长、宽、高,然后再套用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就可以。”这个学生说完之后,马上就有学生补充道:“这次只装修墙壁、屋顶和地面,所以门窗的面积是不能包括在内的,在计算出教室总的表面积之后,还需要再减去门窗的面积。”最终,通过这个任务,不但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有效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主要就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判断。不难理解,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对整体的教学过程进行更加准确的掌握,从而促进教学过程的进一步改进。而为了做好小学数学的教学评价,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发挥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第二,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避免过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只有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改进,才能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同样是在《圆的面积(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完成合作学习之后,我马上组织学生进行了教学评价。首先,我让学生发表了意见,要求学生谈一谈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自己存在哪些疑问。通过学生的意见,我大致了解了学生对这一节内容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疑问进行了针对性讲解。接着,我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主要关注的是合作学习中小组讨论氛围、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等方面的内容,并对学生进行了激励性评价。最终,通过这样的评价模式,进一步强化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

总结来说,探究式教学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熟练掌握探究式教学的开展方式,以此促进教学过程的不断优化。

猜你喜欢

圆形长方体新课标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为什么窨井盖大多都是圆形的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
圆形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