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视角下“太极拳健康工程”特征及其建设缺失

2019-01-19李金龙刘映海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太极拳工程

郭 威,李金龙,刘映海

“太极拳健康工程”是在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大背景下提出的。它是“以武术中群众喜闻乐见的‘太极拳’为载体,旨在形成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科学规范的太极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并且“这项工程将力争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惠民为民的民生幸福工程”[1]。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太极拳健康工程”的特征分析,探寻“太极拳健康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促进太极拳健康工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太极拳健康工程”的关系

李国新[2]、蔡武[3]、圣章红[4]等人认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中心,由政府主导,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服务大众的公益性的文化传播服务体系,即“既继承传统,又适应现代,还顺应未来,核心是实现服务水平与现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所处发展阶段大致相适应的体系”[5]。

“太极拳健康工程”正是这样一个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百姓对太极拳需求为导向,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太极拳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民主化、高效化、多元化、均等化、大众化、标准化等特征,这些特征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是相符合的,即“太极拳健康工程”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部分。

《“太极拳健康工程”实施三年成果丰硕》[1]一文指出:到2030年,我国将建立起以“太极拳健康工程”为核心的太极拳公共服务体系,培养全面、科学、稳定的太极拳核心骨干力量,太极拳辅导站点覆盖全社区、乡镇,习练太极拳的人数达到近亿人;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供给运行机制,使太极拳文化产业获得更大发展,太极拳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推动太极拳文化“走出去”等;工作目标为构建规范体系、服务基层百姓,打造精品项目、树立品牌形象,加强骨干培训、强化科学健身,挖掘健身内涵、搭建沟通平台;核心内容[6]是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服务意识,搭建信息平台。

2 “太极拳健康工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征

2.1 服务目标均等化

“均等化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要求”。[7]“太极拳健康工程”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其建设必然不能脱离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要看到各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与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而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太极拳健康工程”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实现均等化的目标。

“太极拳健康工程”是全民参与、全民享有的工程,针对的是全部民众,因此不能因地域不同而区别对待,要求男女均等、老少均等。这里的均等指的是参与太极拳的机会(练习机会、比赛机会、观赏机会等)均等、享有太极拳资源配置(太极拳培训、太极拳书籍、影视等)均等……均等不是平均,也不能等同于平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除实现资源配置均等化外,还要针对边远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农村、山区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方案,以期更好落实十九大坚持的扶贫工作,更为确切的实现“文化扶贫”。目前,“太极拳健康工程”积极响应“扶贫”号召,先是在都江堰举行首期培训、湖南长沙二次培训后,考虑到新疆自身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武术师资人才相对稀缺的困难,针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太极拳爱好者又制定了第三次培训计划,这也是国家武管中心开展“武术扶贫”的一项工作。2018年广西南宁“北海市银海区福成西村健身气功、太极拳培训班”在银海区福成镇西村村委开班,再次将体育健身项目送进乡村,进一步丰富了当地乡村群众文化活动内容,使得“太极拳健康工程”真正走入了乡村……这些都是“太极拳健康工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服务目标均等化的表现。

2.2 服务内容标准化

“标准化”[5]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要求。因此“太极拳健康工程”的另一特征就是要求达到标准化,而且标准化越来越成为一事物能否在当今充满激烈竞争环境下存在的重要因素,正可谓“得标准者得天下”[8]。

“太极拳健康工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服务内容标准化是大势所趋。据资料显示:2016年,国家武管中心举办了以“送技术、送服务、送书籍”到基层为宗旨的一系列太极拳培训活动,促进了太极拳在基层的推广普及,这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的具体表现;2018年,全国太极拳公开赛分为华南、华东区,西南、西北区,华中、华北区和东北区四大分赛区,并于6月到10月分别在南京高淳、宝鸡市体育馆、武当山特区国际武术交流中心和东北师范大学综合体育馆拉开了帷幕,11月来自全国17个省、市42个代表队162名运动员在重庆参加了总决赛,此次赛事是“太极拳健康工程”服务内容标准化的体现,更为具体地说是赛事方面的标准化。武管中心副主任、中国武协副主席陈国荣曾表示,对于各地争相举办太极拳赛事,需要一个规范标准赛事来进行整合以确保太极拳本身的影响力,而“全国太极拳公开赛”就是一个很规范的标准赛事。

2.3 服务效能高效化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最高检验标准是高效化”[6]。“太极拳健康工程”的建设从开始到完成大概需要长达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建设的成功与否需要通过一系列考核评价机制手段对其进行检验,考核评价机制是否完善是“高效化”的一个具体表现,“太极拳健康工程”是否高效主要取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受惠度和满意度,而广大人民群众的受惠度和满意度又要求决策部门不断地做出调整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除了考核评价机制外,政府带头作用是“高效化”的另一个具体表现。在我国,古往今来,无论任何行业、任何领域,政府都是人民的领跑者、主心骨,政府怎么指示,人们就怎么做,政府在各项工作中不仅能起到正确的引领作用,更是有着无形的强制作用,当然前提是建立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基础上。2016年,江苏省宜兴市由政府部门牵头,面向全市开展了陈式太极拳大型公益培训活动;2018年,江西共青城太极拳运动“百千万”工程就是共青城市委作出的一项重要决定,旨在让城市更具活力、让百姓更加幸福、让中华文明更好传承。他们的成功表明,正是因为有了政府的支持,才使得太极拳相关公益活动更具高效化。

2.4 运行机制民主化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最基本的程序要求是民主化”[6],关于民主化,有些国家和地区值得我们去学习,如澳大利亚,由社会参与组建的理事会对各大文化设施和文化院团进行管理;香港西九龙综合文艺娱乐区的开发,就曾面向全社会公开咨询意见[9]。这些做法对于我国“太极拳健康工程”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如:可在各地市成立专家委员会,这里的“专家”是指当地各行各业知名人士,因为他们具有一定的群众代表性,由他们在各地组成当地太极拳文化委员会,对当地的太极拳发展相关政策和管理机制进行整体审视;提高决策透明度以及完善评价体系,让公民个人直接参与,如“太极拳健康工程”供给主体单位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做到开放透明,让广大公民享有知情权并对其进行监督与评价,同时面向全社会公开收集意见,这就需要政府开辟各类通道,为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提供便利。

2.5 服务理念大众化

大众化即强调以人民大众为中心,以人民需求为导向,这是从服务理念考虑的。“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提升自我的需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6]

同样,“太极拳健康工程”的构建也必须时刻坚持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实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大众化。具体如,提供人民群众读书看报的资源与机会,满足人们学习太极拳文化的需求,从而以太极拳为载体,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举办太极拳文化交流大会等活动,让人们通过聊天的方式交流心得,各取所需,从而提高人们生活品质,起到弘扬太极拳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各地制定太极拳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力求通俗易懂,让每个公民都能感觉到简单易行,这样才能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度与满意度,让人们更快更好的融入“太极拳健康工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去。

2.6 服务手段信息化

“太极拳健康工程”的建设作为现代公共文化体系的产物,其服务手段必然离不开网络信息的高效技术支持。其建设需要网络和各种新媒体的参与,以通过不同渠道搭建起太极拳运动的网络沟通交流平台,特别是充分利用人们所常用的微博、微信、QQ等客户端作为网络信息传播手段,还可以将广场、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充分利用起来,为太极拳文化传播提供载体,最终推动太极拳运动的开展。通过“太极拳健康工程”的信息平台,一方面方便人们的学习与交流,另一方面决策层可以及时地通过各种大数据信息,了解太极拳练习者的习练现状,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提升太极拳运动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能力,为太极拳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打下基础”[2]。

2.7 制度建设法制化

“太极拳健康工程”的建设需要法律化、制度化的保障,且应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当今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迫切任务是综合运用规划、政策、法律等形式,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涉及的各方面主要问题进行规范[10]。“太极拳健康工程”还未完成,在其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包括管理、服务、财政等方面各式各样的问题,虽然《全国武术赛事活动办赛参赛指南》《关于进一步加强武术赛事活动监督管理的意见》《中国武术协会纪律处罚办法》《中国武术协会章程》等规章制度对太极拳这一武术项目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保驾护航作用,但是专门针对“太极拳健康工程”公共服务的指导性文件现在还很难查找到,尤其是地方性“太极拳健康工程”公共文化服务法律规范更是难觅踪迹,这是当前“太极拳健康工程”制度建设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去认真考虑的。当然,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如考核制的充分利用,通过本人实际参与及查阅资料了解到,各地区在举办太极拳相关培训活动中都有着重要的环节即培训考核,一方面旨在以考核方式促进被培训者的学习积极性及认真性,另一方面又旨在通过考核为基层提供师资保障及内容标准,有利于“太极拳健康工程”的更好实施。

2.8 供给主体多元化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重要的举措是实现供给主体多元化”[6]。“太极拳健康工程”供给主体多元化主要指的是在建设“太极拳健康工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时,提供太极拳相关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主体多元化,而不再是传统的政府单一供给。

“太极拳健康工程”的服务如果仍按照传统供给模式,那么“太极拳健康工程”必将会出现诸如各地区供给不足、水平不均、质量不高、效率偏低等问题,所以供给主体多元化非常必要,如各个太极拳社团、协会提供“小额蛋糕”,满足少部分人的需求,为大众供给减轻压力;借助“互联网+”行动计划,网络媒体主动承担起太极拳文化宣传的重任,为政府分忧解难;社会一些企事业单位主动请缨,出钱出力,承担起太极拳文化产品以及服务直接供给重担;此外,公众应该积极参与,应努力做到自给自足,如自掏腰包购买太极拳书籍,通过视频主动学习太极拳等。目前很多地方已经开始朝这个方向转变,如2017年山西晋中“健康中国,太极同行”的公益活动,就引起了当地媒体的注意,县新闻中心更是对该公益工程作了详细报道,并号召大家将太极文化和太极健康传递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2018年江西“共青城太极拳运动‘百千万’工程”得到了大宋体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扶持并邀请太极网对其进行监督与宣传,这些都是供给主体多元化的最好体现。相信如果供给主体多元化模式真正实现,那么“太极拳健康工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水平质量和效率将会有飞跃性的提高。

2.9 价值取向品牌化

《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推动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服务项目,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体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提出要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国家大力提倡发展品牌化服务项目,这是因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不仅能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还能引导人民群众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11]。

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一打就垮,而没有精神和文化,不打自垮[12]。打造“太极拳健康工程”文化品牌,符合《意见》中“优秀文化产品”的要求,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一个具有无与伦比文化魅力的运动项目。

“太极拳健康工程”自实施以来,武管中心高度重视太极拳的推广,尤其是重视国外推广,为此,重点打造了一些国际太极拳系列品牌赛事,如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这样的品牌赛事不仅让太极拳文化享誉世界、享誉全球,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我国在世界上的文化知名度,促进了中西方交流、这对全球化进程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除此之外,各地也是积极响应,打造当地品牌,如2018年山西太原工人文化宫,积极响应市总工会普惠制工作要求,与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打造的“致中太极”联手合作,共同开办太极拳培训。文化宫也以此为契机,努力打造“南宫致中太极”这一山西品牌,这既是弘扬传统文化的表现,也是以实际行动迎接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的具体举措。

2.10 技术体系科学化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科学化已经成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纲要》指出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要普及科学健身知识以及健身方法。太极拳是全民健身中最为重要的运动项目,其推广与普及更是需要注意科学化。

“太极拳健康工程”的科学化包括太极拳系列教材的科学化、太极拳基本技术内容的科学化、太极拳健身骨干队伍的科学化、太极拳培训模式科学化、广大习练人群习练方式科学化、放松方式科学化等,通过这些规范化、科学化技术体系最终达到全民健身科学化的目的。

3 “太极拳健康工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缺失及对策

3.1 “太极拳健康工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缺失

《“太极拳健康工程”实施三年成果丰硕》[1]显示,“太极拳健康工程”品牌已经初步建立,第一阶段的“四个一”目标基本实现,但是因为“太极拳健康工程”实施年限较短,在建设过程中仍有许多缺失。

在均等化方面,“太极拳健康工程”尚未普及全部民众,目前还主要是在都江堰、长沙等大城市展开,而且主要是一些骨干力量、政府领导班子以及太极拳爱好者参与其中,其他大多数地区的大多数基层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村群众对于“太极拳健康工程”还是闻所未闻,而且就连很多中小学甚至高校的武术老师对于该工程也是知之甚少,这主要是因为覆盖全民的网络信息平台仍未建立,政府对其宣传不到位,没有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手段;在标准化方面,虽然很多县配备有流动文化车,开展了流动文化服务,但大多是以红色革命宣传为主,关乎太极拳的宣传少之又少;在科学化、信息化方面,太极拳科学技术体系还需继续规范、《太极拳健康指导手册》等系列教材需尽快编写完成,“太极拳健康工程”网络信息组织机构需要完善,技术骨干队伍作用也需尽量使用其全面显现;在多元化方面,国家政策以及资金支持不足、社会各界等第三方组织参与不够、多元主体运行机制未完成;在其他方面也有缺失,如大众的赛事参与度不理想,“六进”目标未全面实现,各省市地方性“太极拳健康工程”相关文件未出台,相关评价、反馈体制机制未建立,群众缺少上荐的渠道,参与监管更是无从谈起等。

3.2 “太极拳健康工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根据当前建设缺失现状,笔者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期望能够推动“太极拳健康工程”的建设:(1)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手段,使“太极拳健康工程”充分被我国每一个公民所了解,具体如在广场、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进行太极拳宣传内容的循环播放,相关部门和抖音、快手等APP进行合作等;(2)每个县配备用于太极拳表演、太极拳电影或宣传片放映等服务的流动文化车,在各个村或者居民社区成立太极拳服务中心,因地制宜配置音响、太极扇、太极剑、太极杖等器材;(3)在各社区、学校、工厂等举办关于太极拳的全民阅读活动、各乡镇社区免费提供阅览室;(4)继续完善全方位、立体式、上下联动的“太极拳健康工程”工作机制;(5)建立太极拳专用资金使用监控体系,防止建设资金被滥用挪用;(6)建立太极拳群众反馈专用通道,以便领导者及时进行决策;(7)寻求当地体育公司、文化公司等的帮助,以“赞助”形式为“太极拳健康工程”开展提供基础物质保障等。

4 结语

“太极拳健康工程”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努力推广太极拳项目,促进全民健身战略的发展。但是目前“太极拳健康工程”的发展还存在许多缺失和不足。如在制度机制方面,“太极拳健康工程”的地方指导性文件还未制定,相关评价反馈机制仍未健全等。总之,我们在“太极拳健康工程”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太极拳工程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子午工程
工程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
工程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