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干预在强制隔离戒毒领域的应用现状

2019-01-19韩雨梅孟林盛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戒毒多巴胺有氧

韩雨梅,罗 昕,孟林盛,吕 慧,董 晋,卢 红

毒品泛滥是威胁公共卫生和破坏社会生产力的全球性问题。吸毒者不仅会使自身健康受到极大的伤害,更会给自己的家庭带来毁灭性打击,最重要的是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毒品贩卖活动诱发和加剧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扰乱公共治安、引起艾滋病传播及增加公众医疗负担等。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在2017年6月22日发表的《2017年世界毒品问题报告》显示:2015年,世界上约有2.5亿人使用毒品,其中,全球成年人口的0.6%(约2 950万人)深受毒品危害之苦,包括成瘾导致的毒品依赖。报告同时指出,阿片类药物是全世界最有害的药物类型。70%毒品滥用后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均与阿片类药物有关[1]。

采用逐渐减少替代药物量和对症治疗是目前国际上治疗药物成瘾最常用的手段;其次,对强制戒毒人员进行心理治疗,帮助其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消除心理障碍,从而恢复到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另外,也可通过生物反馈法等行为矫治的方式,帮助强制戒毒人员减少负性行为,重塑健康行为模式,逐步实现毒瘾的心理戒断[2],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是上述治疗手段存在使用范围有限,复吸率高、效果不稳定等局限。运动干预自身具有的普适性、可操作性、绿色无副作用等优点,使其近年来成为干预强戒人员脱毒康复的一种新兴方式。规律性运动能够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改善心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其健身功能早已被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所证实[3,4]。一项系统综述研究表明:通过跟踪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与毒品使用的调查发现,参加体育运动可以显著降低对毒品的依赖性[5]。同样有研究证实长期有规律的有氧运动有利于海洛因依赖者的身心康复,对其最终摆脱毒品有一定意义[6]。

现阶段关于运动干预毒瘾戒断的研究相对有限。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关注运动与吸烟、运动与酗酒等领域。在运动干预抵御毒品侵害和改善戒毒人员康复效果及机制方面的研究,国内学者进行了积极的尝试。面对严峻的毒品滥用现状,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运动干预手段帮助戒毒人员在生理和心理上戒除毒瘾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笔者通过对目前国内外运动干预在强戒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全面展示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不同运动干预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对强戒人员的作用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运动干预戒毒的疗效和机制研究提供实践和理论参考。

1 运动干预在强制隔离戒毒领域的效果研究

国内学者对身体活动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下称“强戒人员”)疾病预防和康复治疗方面的效果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长期有规律的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血液流动,增强血管的舒缩功能,减少冠心病和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还能够提高肌肉力量,增强关节的稳定性,提高自身的平衡能力[7]。王飞等人研究发现,经过12周的康复操运动处方干预试验,强戒人员的速度、耐力、柔韧以及平衡素质与实验前比较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康复操可以提升速度,增强柔韧和耐力素质,并且大幅度提高平衡素质[8]。李德祥的研究强调了运动干预在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坚持长期有规律的低强度运动,对吸毒者的康复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能有效地控制稽延性戒断综合症[9]。82名戒毒康复人员随机分组进行为期一年的身体素质训练、体育拓展活动训练、传统养生保健康复训练以及脑功能恢复训练[10]。结果显示持续有规律性的体育运动后 93.5%的强戒人员身体素质达到合格标准,80%以上的强戒人员身体素质综合评价达到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

现代戒毒模式一般包括脱毒、康复、后续照管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戒毒人员都存在身心差异,因此运动方法的选取应保证其科学性和有效性。适宜的运动可以降低成瘾者对毒品的依赖程度,但把握不好运动强度容易对强戒人员的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甚至产生消极的干预效果。

2 运动干预在强制隔离戒毒领域的具体应用

2.1 运动方式

体育运动可分为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及拉伸运动三类。有氧运动包括篮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等球类运动以及跳绳和室内功率自行车等。此类运动能够改善运动者的心肺功能、代谢和内分泌等系统的功能;抗阻运动包括举重、负重蹲起和引体向上等。此类运动能够激活肌肉力量,改善肢体形态和功能;拉伸运动包括瑜伽、太极拳、医疗体操和康复操等运动。此类运动能够有效地释放精神压力,在消除精神疲劳的同时,减轻机体的疲劳程度。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也具有显著作用。

2.1.1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通过有氧代谢提供能量的低中强度的耐久性运动。研究已证实有氧运动能够刺激垂体腺分泌内啡肽,从而产生生理镇静作用,以有效缓解海洛因依赖者的戒断症状。运动还可以改善药物成瘾者的焦虑情绪。相关研究将甲基苯丙胺成瘾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施以有氧运动干预,对照组则不进行运动。结果显示有氧运动对提高苯丙胺成瘾者的有氧运动能力、肌肉力量以及耐力等都有良好效果。表明运动能改善身心状态,有利于药物依赖康复[11]。目前普遍认为有氧运动干预方式促进和改善强戒人员康复的效果最为明显。

2.1.2 抗阻运动抗阻运动指的是肌肉在克服外来阻力时进行的主动运动。Dolezal等让甲基苯丙胺依赖者在有氧运动之后借助训练器械或哑铃使用全身主要肌肉群完成了一个渐进的循环式阻力训练计划。在训练计划的前3周,受试者进行了一组非常轻的热身运动,然后完成了一组8~15RM的抗组训练;在训练方案的最后5周,受试者抗组训练增加到两组,并将阻力提高到8~12 RM的负荷水平。结果发现甲基苯丙胺依赖者在有氧能力、肌肉力量和耐力以及身体成份方面都有显著改善。这些发现证明了对这些参与者进行运动训练干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运动应激导致的生理变化可能会促进药物依赖的恢复[12]。

2.1.3 伸展运动伸展运动是一种身体保健运动,有助于放松肌肉,减轻运动伤害和疲劳,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度,增强新陈代谢。国外一项研究选取20名吸毒人员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该中心的除瘾项目;实验组除常规中心项目外,还接受了瑜伽治疗,具体内容包括瑜伽、瑜伽体式、卡帕尔·巴提、调息法和冥想。结果表明:实验组在进行为期6周的瑜伽运动干预后,表现出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自信心显著增强[13]。在另一项研究中所有受试者均有严重的戒断症状和药物依赖症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20名)和对照组(20名)。实验组每周进行瑜伽运动5次,每次50分钟,运动干预时间为3个月。研究结果表明瑜伽运动可以减轻戒毒者对毒品的依赖程度[14]。

2.1.4 其他运动方式有研究者采用一些新型或传统的体育项目如拓展训练、全身振动训练、导引养生功等对强戒人员进行运动干预。结果表明气功或太极拳练习对改善强戒人员心理健康具有一定作用,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及与他人沟通配合的能力[15]。研究结果提示:运用太极拳作为脱毒治疗后稽延性症状的辅助治疗,效果显著[16]。

2.2 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是运动处方中的关键因素,是处方定量化和科学性的核心问题。由于毒品危害巨大,戒毒人员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受到了较大的伤害,进行运动处方制订时,要密切关注以上三个系统的实际情况。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应当循序渐进。有研究指出运动疗法是康复治疗中的一种低成本的非药物方法,可以减轻戒断症状,并且认为运动时间为1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强度阈值为40%~60%心率储备,50%~60%最大摄氧量,60%~70%最大心率)干预效果最佳[17]。中等强度的自愿运动,被认为能够通过有效介入“HPA激活-CORT介导”这一路径,下调去甲肾上腺素合成速率和机体交感神经兴奋水平,实现对药物渴求心理及强制觅药冲动的抑制[18]。

新近研究发现,高强度运动对药物成瘾者的康复同样具有改善作用。Daniel等人进行了一项个案研究,受试者为一名32岁男性,20年来一直酗酒和吸食可卡因,对其进行的高强度运动训练计划为4次30秒的“全面”运动,每周进行3次,持续4周。受试者在高强度运动训练前后进行了脑电图(EEG)活动、认知、心脏自主控制和心理社会问卷评估。结果发现受试者经过高强度训练后,脑电地形图分析显示在认知测试过程中前额叶皮质更活跃,认知测试的表现得到增强;副交感神经心脏指数增加;睡眠质量提高,焦虑水平降低,前额叶皮质氧合血红蛋白增加。上述结果说明高强度运动训练改善了前额叶皮质功能,心脏自主神经控制和心理评定相关的参数。因此,高强度运动同样可以作为一种替代和非药理学干预方法,有助于戒毒者身心康复[19]。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成瘾者往往体质健康水平较低,康复过程中实施高强度运动干预应提前对其身体状况进行合理评估,并在运动过程中密切监控心率变化,运动结束后及时反馈高强度运动训练的干预效果。

2.3 运动持续时间及运动频率

运动持续时间是指一段时间内进行体力活动的总时间,即每次训练课的时间、每天或每周的时间。研究表明,每周至少进行 3 次,每次持续时间为30~ 40min的运动训练才能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

有氧运动时机体的能量代谢以有氧代谢为主,运动强度一般为最大心率的60%~80%,且运动时间应在30min以上。李德祥等随机选取120例海洛因成瘾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以慢跑为主,辅以步行、跳绳、健身操及各种球类活动、家务活动等有氧耐力运动,运动强度 40%~70%VO2max,运动心率为110~150次/分钟,2 次/天,3 次/周,一次运动时间为20~30min;对照组日常活动,两组均予以高蛋白饮食,口服谷维素等。120例患者在美沙酮撤药24h 后,均出现稽延性戒断症状。两组通过 10 天的观察,运动组的戒断症状的控制好于非运动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第 6~10 天后,运动组精神较好,戒断症状明显好转,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随后的12个月的随访中,运动组脱毒率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17]。一项关于太极拳对苯丙胺类药物依赖者康复效果的研究中,实验组每周进行5次太极拳的练习,每次45min,包括准备活动和放松运动各10min,25min太极拳具体动作练习;对照组进行同等时间的康复广播操练习,3个月后的实验结果表明太极拳运动对强戒人员的康复有着积极作用。既可以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也可以促进心理健康。可以作为强戒人员康复训练手段[7]。

3 运动干预改善强戒人员康复效果的机制研究

3.1 运动干预对强戒人员神经生物学方面的影响

针对大脑生理结构的实验研究发现,体育运动与毒品使用均能诱导大脑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体育运动可以强化大脑功能,而吸毒则会弱化记忆与认知控制系统。也就是说,体育运动与吸毒会对大脑记忆和认知控制系统产生正反功效。吸毒者长期吸食毒品,其自我控制、判断、决策、记忆和行为方式都会受到消极影响,毒品对身心的强化效应增强,自身的毒品摄入需求增加,成瘾特征显现;体育运动可提升与优化大脑认知控制功能,增强人们抵御毒品诱惑的能力,从而使得吸毒者少吸或者戒断毒品。因此,吸毒者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改善因吸毒而耗弱的大脑记忆和认知控制系统。大量证据显示: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的未成年人吸食毒品的可能性较小,并且他们在青少年期或成年期也不会吸食或者滥用毒品。因此,在预防和戒除毒瘾方面,体育运动是一剂良药[20]。

高水平的多巴胺已经被证实是精神依赖性的基础。造成毒品成瘾者机体多巴胺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既往的药物摄入扰乱了脑内正常的神经体液调节,使得包括多巴胺在内的大量递质释放紊乱。物质成瘾方面的研究显示:在脱毒后早期毒品依赖者体验药物欣快感的能力是处于低位水平的,而这一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达到特定阈值后,将再次形成对药物的心理渴求,进而产生强迫性觅药冲动、用药行为,即复吸。在药物点燃作用下,这种体验欣快感的能力回升将更快,这与机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由下丘脑大量释放,并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活化中脑多巴胺系统,最终引起多巴胺能神经元生理活动加强[21,22]。尽管成瘾者在脱毒后受稽延性戒断综合症的影响,其行为能力、认知功能都暂时有所下降或受损,但机体充足的多巴胺前体即酪氨酸会缩短药物渴求性冲动的形成时间[23]。

运动作为一种替代的非药物途径,与药物竞争,具有降低多巴胺使用的可能性。所以,脱毒和防止复吸的目的,就是通过外源性干预使多巴胺回落至正常水平[24]。积极的运动介入后,多巴胺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由多巴胺参与脑内奖赏和强化的犒赏通路(从中脑被盖区投射到前额皮质,由经前额皮质-伏膈核核部谷氨酸通路激活伏隔核,强化寻药行为)未被有效激活,多巴胺及其受体的可利用率也明显下降[25]。因此,毒品依赖者体验药物快感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由此实现复吸行为的发生间隔延长、复吸频次下降。此外,运动锻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多巴胺的分解,并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抑制其水平含量,进而达到实现抵抗复吸的效果。

3.2 运动干预对强戒人员心肺功能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运动干预能够动员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和骨骼,使机体呼吸、神经、内分泌等系统受到刺激,有利于发挥和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运动可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脏的射血功能,从而改善强戒人员的心脏功能。

运动可促进胆固醇的代谢与分解,同时还能提高体内脂蛋白酶的活性,加速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降低血脂总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从而有效预防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许多研究显示运动可以替代毒品产生积极的情绪,参与运动者的情绪得到调节,体验到愉悦,因毒品产生的沮丧症状和失眠等干扰会因此而降低[26]。其机制为体育运动提高了去甲肾上腺素和内啡肽水平,从而能够缓解压力、改善情绪。

3.3 运动干预对强戒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

运动能提高参与者的心理健康,在运动中个人主观目标的获得(克服运动中的困难等)可以促进不良情绪的缓解[27]。Craig等选取4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8]。其运动干预的首要条件是强戒人员的全面运动康复计划必须考虑康乐、健康成就和满足感因素,并透过参与运动计划而感觉良好。结果表明,情绪提升、自信意志力是通过运动获得的更好的健身和健康改善所带来的心理状态和体验。人格特征和心理特征的积极转变,是通过改善健康状况和健身(通过运动康复计划获得)所获得的态度,直接改变了吸毒者对生活和毒品的态度,增强了其戒毒或对毒品产生耐药性的意志力和愿望。

4 展望

综上所述,运动干预能够提高强戒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效缓解强戒人员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并可以增强其调节自己情绪和平衡心态的能力,对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凝聚力和对他人的信任力,以及改善其人际关系的敏感状况,加强自身体魄和增强自信心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目前运动干预在强制隔离戒毒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强制戒毒人员这一特殊人群如何科学制定运动干预处方及其运动干预效果的评价尚缺乏统一标准。

毒品对吸毒者的危害是致命的,毒瘾对吸毒者来说也是致命的。尽管有许多的强戒人员能够在一段时间的脱毒之后,达到了表面上的生理、心理脱毒,但其因长期吸毒已使身体受到损害。更多的吸毒人员,在离开戒毒所不久之后便再次吸毒并被重新遣送回来。因此,如何促进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受益于运动干预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积极效应,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自觉抵制毒品诱惑是需要运动康复专业人士及科研工作人员长期系统研究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戒毒多巴胺有氧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贪婪的多巴胺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戒毒人员外出探视管理及戒毒人员意见调查分析
跟踪导练(四)(4)
糖有氧代谢与运动训练
不抛弃,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