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诗“一何”句考察

2019-01-18冯广艺宋晓娟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五言诗单音节倒数

冯广艺,宋晓娟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一何”作为表示程度的副词,用在诗句中加强语气,抒发情感,始见于汉乐府民歌《陌上桑》:“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可以看出,“一何”在诗句中的作用明显。“一何”在唐诗五言诗句和七言诗句中较为常见。如“白衣四十秋,逍遥一何久(李群玉《赠方处士兼以写别》)” “敌临烹子一何庸,激怒来军速自攻(周昙《春秋战国门·中山君》)”等,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称之为“一何”句,它是唐诗中的一种特殊感叹句。

吕叔湘先生曾在《中国文法要略》一书中指出:“以感情的表达为主要任务的叫做感叹语气。感叹句就是以表达感情为基本作用的语句。”[1]311也就是说,感叹句是抒发说话人强烈感情的句子。“一何”句是感叹句的一种带有感叹标记的特定句式,感叹标记为“一何”。本文主要考察“一何”句表感叹的语言现象,运用邢福义先生的“小三角”理论,揭示“一何”句的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及语用价值。现代汉语中已基本不用该句式,说明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对其研究也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一、语表形式

“语表形式”是“表—里”验证的起点。[2]395我们考察“一何”句的语表形式,一方面从“一何”句的语言标记“一何”着手,分析“一何”在唐诗五言、七言中出现位置,另一方面分析“一何”句的语言结构。

(一)“一何”在唐诗句中出现的位置

“一何”在五言、七言诗句中出现的位置比较规律,有居于五言、七言诗句上句的倒数第二、三言;居于五言、七言诗句下句的倒数第二、三言;居于五言诗句下句第一、二字以及居于其他诗句上句第一、二言,共四种情况。前两种情况较为普遍,后两种情况仅为个例出现。

1. “一何”在五言诗句中出现的位置

(1)“一何”通常出现在五言诗上句或者下句的倒数第二、三言,位置比较固定。如:

①惠好一何深,中门不曾出。(张潮《杂曲歌辞·长干行》)

②羽卫一何鲜,香云起暮烟。(韦渠牟《杂歌谣辞·步虚词》)

③高楼一何绮,素月复流明。(杨濬《送刘散员赋得陈思王诗明月照高楼》)

④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李白《杂曲歌辞·白马篇》)

⑤有客忽叩门,言语一何佳。(白居易《郊陶潜体诗十六首》)

例①至例③中的“一何”居于上句句的倒数第二、三言,例④至例⑤中的“一何”居于下句的倒数第二、三言。

“一何”在五言诗句中出现的位置也有其他情况,如:

⑥且闻善称君,一何善自殊。且闻过称己,一何过不渝。(孟郊《旅次湘沅有怀灵均》)

⑦荣辱又荣辱,一何翻与覆。(澹交《效古》)

例⑥、⑦中“一何”居于下句的第一、二言。

2. “一何”在七言诗句中出现的位置

(1)“一何”通常出现在七言诗上句或者下句的倒数第二、三言,位置比较固定。如:

①双鹤分离一何苦,连阴雨夜不堪闻。(白居易《雨中听琴者弹别鹤操》)

②今来流落一何苦,江南江北九寒暑。(吴融《赠李长史歌》)

③春风春雨一何频,望极空江觉损神。(李咸用《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④花颔红騣一何偏,绿槐香陌欲朝天。(刘言史《春游曲》)

⑤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李商隐《柳》)

⑥深隐天台不记秋,琴台长别一何愁。(林嵩《赠天台王处士》)

⑦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裴说《柳》)

例①至例④中的“一何”居于上句的倒数第二、三言,例⑤至例⑨中的“一何”居于上句的倒数第二、三言。

除了五言、七言诗句之外,“一何”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如:“一何乐兮一何苦。(可朋《耕田鼓诗》)”其中“一何”居于诗句的第一、二言与倒数第二、三言。

“一何”在《全唐诗》中的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由图1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何”句的标志“一何”在唐诗中共出现135次,说明全唐诗中共有“一何”句135例。居于五言诗上句倒数二、三言的共有62例,居于五言诗下句倒数二、三言的共有47例,居于五言诗下句一、二字的共有3例。居于七言言诗上句倒数二、三言的共有7例,居于七言诗下句倒数二、三字的共有13例,居于七言诗上句一、二言的仅有1例。居于其他诗句上句一、二言和倒数二、三言各有一例。

整体观之,无论是五言诗句、七言诗句亦或是其他诗句中,“一何”主要居于唐诗上句或者下句的倒数二、三言,个别居于唐诗上句或者下句一、二言。

(二)“一何”句的语言结构

通过层次分析法,逐层分析一何句“X+一何+A”的内部结构关系,主要有:联合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以及主谓结构。“X”为名词或名词性短语,“A”为单音节形容词。

五言诗中“X+一何+A”的结构:

七言诗中“X+一何+A”的结构:

在《全唐诗》中,无论五言还是七言中“X+一何+A”的结构,第一层①都为主谓结构,第二层②为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或是联合结构。

1. 唐诗中“X”的结构

唐诗中“X”的结构主要由联合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以及主谓结构,充当“一何+A”的主语。如:

联合结构:

①寒暑一何速,山川远间之。(张说《赠赵公》)

②山水一何丽,君子在其中。(白居易《旅次华州,赠袁右丞》)

③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孟浩然《晚春卧病寄张八》)

④阴阳雕刻花如鸟,对凤连鸡一何小。(钱起《紫参歌》)

⑤穆满当年物外程,电腰风脚一何轻。(罗隐《八骏图》)

⑥栩栩无因系得他,野园荒径一何多。(徐夤《蝴蝶三首》)

⑦春风春雨一何频,望极空江觉损神。(李咸用《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五言诗句例①至例③中,寒暑、山水、草木等均为名词性联合短语,充当“一何+A”的主语。七言诗句例④至例⑦中,对凤连鸡、电腰风脚、野园荒径、春风春雨等均为名词性联合短语,充当“一何+A”的主语。

动宾结构:

①王公希代宝,弃世一何早。(李白《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

②念我一何滞,辞家久未还。(马戴《落日怅望》)

③采山一何迟,服道常苦蹇。(陆龟蒙《樵人十咏·樵风》)

④西上青云未有期,东归沧海一何迟。(罗隐《所思(一作西上)》)

⑤不能随尔卧芳洲,自念天机一何浅。(皇甫冉《杂言月洲歌送赵冽还襄阳》)

⑥不得商於又失齐,楚怀方寸一何迷。(周昙《春秋战国门·再吟》)

⑦花颔红騣一何偏,绿槐香陌欲朝天。(刘言史《春游曲》)

五言诗句例①至例③中,弃世、念我、采山等均为动宾结构短语,充当“一何+A”的主语。七言诗句例④至例⑦中,东归沧海、自念天机、楚怀方寸、花颔红騣等均为动宾结构短语,充当“一何+A”的主语。

偏正结构:

①蒙马一何威,浮江亦以仁。(储光羲《相和歌辞·猛虎行》)

②秋山一何净,苍翠临寒城。(王维《赠房卢氏琯》)

③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李白《塞上曲》)

④经国远图无所问,何曾言指一何神。(周昙《晋门·再吟》)

五言诗句例①至例④中,蒙马、秋山、胡马均为偏正结构短语,充当“一何+A”的主语。七言诗句仅有例④一例为偏正结构短语,充当“一何+A”的主语。

主谓结构:

①自问一何适,身闲官不轻。(白居易《首夏》)

②蔼蔼帝王州,宫观一何繁。(王维《瓜园诗》)

③予悲方为老,君责一何空。(卢纶《与张擢对酌》)

④路逢园绮笑向人,两君解来一何好。(李白《答杜秀才五松见赠(五松山在南陵铜坑西五六里)》)

⑤终日相逢不相见,两心相去一何遥。(白居易《谕亲友》)

⑥深隐天台不记秋,琴台长别一何愁。(林嵩《赠天台王处士》)

⑦日用不知一何苦,酒之肠,饭之腑,长者扬声唤不回。(修雅《闻诵(法华经)歌》)

五言诗句例①至例③中,自问、宫观、君责等均为主谓结构短语,充当“一何+A”的主语。七言诗句例④至例⑧中,两君解来、两心相去、琴台长别、日用不知、双鹤分离等均为主谓结构短语,充当“一何+A”的主语。

二、语里意义

“语里意义”是隐含在内的关系或内容。[2]396这里我们先分析“一何”句的显性标志“一何”的语义内涵,再统计“一何”修饰的感叹中心在一何句中的出现频率,然后结合感叹中心词的语义特征,划分“一何”句表达的情感内容类别并讨论“一何”句的语里意义。

(一)“一何”句的显性标志“一何”

吕叔湘先生曾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指出:“从形式上来看,感叹句又可分为两个类型。一类含有指示程度的指称词或限制词,如‘好’‘多’‘多么’‘这么’等,加于感叹中心的形容词之前。……感叹句的第二个类型,不用指示词,也不借助疑问,直接发为感叹。”[2]何乐士先生《古汉语虚词词典》认为“一何”为复音虚词,即程度副词,用于谓语前作状语,多用于感叹句表示程度高。一则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另一则表示疑问,相当于“为什么”“怎么”。[3]这就说明“一何”句采用显性标志“一何”作为表示感叹的形式手段,属于吕先生所说的前一种类型。如:

① 流景一何速,年华不可追。(武平一《杂曲歌辞·妾薄命》)

② 羽卫一何鲜,香云起暮烟。(韦渠牟《杂歌谣辞·步虚词》)

③ 高楼一何绮,素月复流明。(杨濬《送刘散员赋得陈思王诗明月照高楼》)

例①至例③都是在表示感叹中心的单音节形容词前,加含有表示感叹语气的标记词“一何”。

(二)感叹中心

“一何”作为标记感叹的手段,那么紧接在“一何”后面的成分单音节形容词就是感叹中心。如:

①羽卫一何鲜,香云起暮烟。(韦渠牟《步虚词十九首》)

②群公一何贤,上戴天子圣。(韩愈《东都遇春》)

③和之一何晚,今日乃成篇。(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和雉媒》)

④翔风一何厉,中道伤其雌。(戴叔伦《孤鸿篇》)

⑤残莺一何怨,百啭相寻续。(司空曙《残莺百啭歌同王员外耿拾遗吉中孚李端游慈恩各赋一物》)

以上各例中,加粗的黑体字都是感叹词“一何”所修饰的感叹中心。如威、鲜、贤、晚、厉、怨等单音节形容词。

《全唐诗》“一何”句中的单音节形容词总共有75个(不重复计算),现全部列举如下:

苦、幸、深、长、速、频、高、晚、绮、盛、愚、多、威、鲜、早、小、繁、久、迟、遥、乐、微、偏、酷、远、驶、净、尊、扰、哀、丑、骄、好、滞、贞、古、工、轻、过、贤、闲、猥、修、安、颠、懒、峭、迷、庸、神、静、浅、坚、卑、急、厉、新、怒、负、空、壮、荣、妍、怨、异、迅、愁、丽、迥、催、佳、适、翻、覆、喧、宏。

《全唐诗》“一何”句中的单音节形容词的出现频率,如表1所示:

表1 《全唐诗》“一何”句中的单音节形容词的出现频率

通过表1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全唐诗》“一何”句中的单音节形容词以“苦”和“幸”的出现频率最多,说明一何句主要功能还是表达了对命运的感慨。

(三)“一何”句的语义分类

我们结合一何句中75个感叹中心词的不同语义特征,将“一何”句表达的情感内容做出以下七小类划分。

1. 表示对客观时间变化感慨,用得较多的是:久、晚、早、迟等。如:

①王公希代宝,弃世一何早。(李白《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

②采山一何迟,服道常苦蹇。(陆龟蒙《樵人十咏·樵风》)

③西上青云未有期,东归沧海一何迟。(罗隐《所思(一作西上)》)

④和之一何晚,今日乃成篇。(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和雉媒》)

⑤秋风雁又归,边信一何早。(苏拯《思妇吟》)

⑥庞眉忽相见,避世一何久。(钱起《裴侍郎湘川回,以青竹筒相遗,因而赠

之》)

2. 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用得较多的有:多、微、繁等。如:

①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柳宗元《饮酒》)

②蠢尔树间虫,形质一何微。(白居易《寓意诗五首》)

③蔼蔼帝王州,宫观一何繁。(王维《瓜园诗》)

④夙尚一何微,今得信可大。(刘禹锡《谒柱山会禅师》)

⑤栩栩无因系得他,野园荒径一何多。(徐夤《蝴蝶三首》)

3. 表示对人和事物的感慨,如:小、长、修、静、峭、妍、骄、高、绮、迥等。如:

① 凭轩一何绮,积溜写晴空。(苏颋《奉和圣制至长****登楼望稼穑之作》)

②投砖聊取笑,赠绮一何妍。(李端《酬丘拱外甥览余旧文见寄》)

③问业一何修,太守德化加。(欧阳詹《益昌行》)

④潺潺青嶂底,来处一何长。(李中《泉》)

⑤东阁一何静,莺声落日愁。(钱起《晚春永宁墅小园独坐,寄上王相公》)

⑥迢迢一何迥,不与众山连。(李德裕《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海上石笋》)

⑦诸岭一何小,三江奔茫茫。(岑参《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

4. 表示对人和事物的赞斥,包括:好、贤、佳、庸、新、愚、尊、威、卑、长(年长)厉、丑、负、丽、异、壮、古、鲜、酷、贞、坚等。如:

①敌临烹子一何庸,激怒来军速自攻。(周昙《春秋战国门·中山君》

②诬善不足悲,失听一何丑。(储光羲《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

③翔凤一何厉,中道伤其雌。(戴叔伦《孤鸿篇》)

④所猎一何酷,终年耗林麓。(苏拯《雉兔者》)

⑤群生一何负,多病礼医王。(卢纶《送惟良上人归江南(一作郢上人)》)

⑥路逢园绮笑向人,两君解来一何好。(李白《答杜秀才五松见赠(五松山在南陵铜坑西五六里)》)

5. 表示对人或事物动作、行为的无奈,主要有:安、盛、偏、哀、颠、翻、覆、驶、扰、催、迅、滞等。如:

①花颔红騣一何偏,绿槐香陌欲朝天。(刘言史《春游曲》)

②文雅一何盛,林塘含馀清。(顾况《酬本部韦左司》)

③锋剑剿遗孽,报复一何迅。(徐彦伯《比干墓》)

④问身一何安,太守恩怀多。(欧阳詹《益昌行》)

⑤传骑一何催,山门昼未开。(项斯《题赠宣州亢拾遗》)

⑥念我一何滞,辞家久未还。(马戴《落日怅望》)

⑦女实主下人,与夺一何偏。(韩愈《孟东野失子》)

6. 表示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体验,包括:空、闲、懒、净、喧、苦、急、荣、乐、神、迷、怨、怒、幸、愁、工、猥 、宏、适等。如:

①深隐天台不记秋,琴台长别一何愁。(林嵩《赠天台王处士》)

②不得商於又失齐,楚怀方寸一何迷。(周昙《春秋战国门·再吟》)

③经国远图无所问,何曾言指一何神。(周昙《晋门·再吟》)

④声音一何宏,轰輵车万两。(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

⑤澹师昼睡时,声气一何猥。(韩愈《嘲鼾睡》)

⑥花笺一何荣,七字谁曾许。(欧阳询《道失》)

7. 表示感慨客观事物的程度变化,有:深、遥、浅、速、远、轻、频等。如:

①淮水连年起战尘,油旌三换一何频。(元稹《赠李十一》)

②终日相逢不相见,两心相去一何遥。(白居易《谕亲友》)

③穆满当年物外程,电腰风脚一何轻。(罗隐《八骏图》)

④不能随尔卧芳洲,自念天机一何浅。(皇甫冉《杂言月洲歌送赵冽还襄阳》)

⑤艰难此为别,惆怅一何深。(李白《送麹十少府》)

⑥有思一何远,默坐低双眉。(白居易《移家入新宅》)

可以看出,“一何”句的语义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三、语用价值

“小三角” 的第三个角是“语用价值”,语用价值有时是修辞值,有时是语境值。修辞值,固定格式有其特定的修辞效果。语境值,不同的句式有适应不同语境的价值。[2]398这里重点考察“一何”句的修辞效果。

(一)强烈的抒情性

感叹句的主要作用是抒发情感,表达说话人快乐、惊讶、悲伤、愤怒、厌恶、恐惧等浓厚的感情。“一何”句作为感叹句的一种特殊格式,同样也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如:

①目极千里际,山川一何壮。(李隆基《春台望》)

②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李白《相和歌辞·丁督护歌》)

③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李白《杂曲歌辞·白马篇》)

④鹪鹩一何幸,于此寄微躯。(薛能《杂曲歌辞·升平乐》)

⑤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杜甫《石壕吏》)

例①“山川一何壮”描述山川是多么的壮丽,例②“拖船一何苦”描述拖船这种工作是多么的辛苦,例③“轩盖一何高”描述轩盖是多么的高,例④“鹪鹩一何幸”讲述鹪鹩是多么的幸运,例⑤“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深刻矛盾。

再如:

农舍田头鼓,王孙筵上鼓。击鼓兮皆为鼓,一何乐兮一何苦。(可朋 《耕田鼓诗》)

七言诗句“一何乐兮一何苦”中用了两个“一何”,通过 “王孙筵上鼓”和“农舍田头鼓”这一“乐”一“苦”的对比,表达了强烈的思想感情。

(二)功能的特殊性

唐诗中的“一何”句往往选取一些自然物象,采用多种修辞手段,形成富有隐喻特征的语言,因而具有特殊的表达功能,如:

①鹪鹩一何幸,于此寄微躯。(薛能《杂曲歌辞·升平乐》)

②双鹤分离一何苦,连阴雨夜不堪闻。(白居易《雨中听琴者弹别鹤操》)

③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李白《塞上曲》)

例①字面意思是说鹪鹩是多么的幸运,可以寄居于此,语里意义是诗人借鹪鹩来隐喻自己,以自嘲的方式表达自己如鹪鹩一样居住着。例②字面意思是感叹双鹤被迫分离是多么的可怜,实际上是诗人借双鹤分离比喻因战乱而被迫分离的夫妻,对他们的悲惨命运表示同情。例(3)字面意思是离长安不远的五原,就驻扎着胡人骄悍的兵马。以“秋草绿”“一何骄”突显战况相当危急,骨子里是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三)韵律的和谐性

“何其”“多么”“何等”都与“一何”的意义相当,作为一组同义词,诗人在作诗的时候为何倾向于选用“一何”而不是“何其”“多么”“何等”?杜甫在写作《石壕吏》的时候,为何不将“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写作:

①“吏呼何其怒,妇啼何其苦。”

②“吏呼多么怒,妇啼多么苦。”

③“吏呼何等怒,妇啼何等苦。”

关键在于“一何”在诗中体现的语音修辞作用。“语音的和谐是语言形式美的标志,也是语言运用者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4]语音在突出语义和增强音律美方面为言语表达提供了条件。唐代诗人都非常注重诗歌语言的语音和谐和音律美感,“一何苦”“一何愚”“一何速”等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清脆,用词简洁,音节匀称。相比之下,“何其”“多么”“何等”达不到这种效果。

此外,如上文所述,“一何”在五言诗句中大多居第三言和第四言位置(倒数二、三言),构成五言诗句的“2+3”节律格式,[5]符合五言诗句的韵律要求。在七言诗句中一般居七言诗句的第五言和第六言位置(倒数二、三言),也符合七言诗句“4+3”的韵律要求。

结 语

本文运用“小三角”的理论和方法,考察唐诗中的“一何”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一何”在诗中位置相对固定,无论是五言诗句、七言诗句亦或是其他诗句中,“一何”主要居于唐诗上句或者下句的倒数二、三言(个别居于唐诗上句或者下句一、二言),结构上表现为“X+一何+A”格式,整体结构为主谓结构。

其次,程度副词“一何”作为“一何”句的显性标记,在句中专门修饰感叹中心单音节形容词。统计表明《全唐诗》“一何”句中的单音节形容词以“苦”和“幸”的出现频率最多。根据感叹中心的语义特征和“一何”句表达的情感内容,本文将其语义作了七个小类的划分。

再次,“一何”句的主要目的是抒发情感,“一何”作为程度副词,本身就具有增强语气的效果,用在句中修饰表性状的单音节形容词,增强了诗歌整体的感情色彩,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不仅如此,“一何”与大量单音节形容词组配使用,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韵律美。

猜你喜欢

五言诗单音节倒数
语文单音节词教学初探
惊喜倒数日历
在农村小学语音教学中提升学生认读拼读能力初探
论汉魏六朝五言诗雅俗观的变迁
建安五言诗比兴艺术考察
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的地位研究
《穆斯林的葬礼》中单音节动词重叠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