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棚覆地膜注意事项

2019-01-15

农家参谋 2019年10期
关键词:甲壳素寒流抗寒性

多层覆盖薄膜增加保温性

秋冬季节,气温往往呈断崖式下跌,遇到寒流时,气温快速下降,之后又有所恢复。想要延长拱棚蔬菜生长期,基础就是提高棚室日常保温性,一般可在拱棚上增设套棚膜、无纺布等。

1.拱棚两侧、北侧等设置无纺布

拱棚两侧与外界接触面积大,热量散失更快。一般来说,最初出现冷害的位置都在拱棚两侧。因此,菜农应在拱棚两侧覆盖无纺布、草帘等,可大大提升其保温性。尤其是东西向拱棚,北侧可以设置一层秸秆风障,减少空气流动,也可以减少热量散失。

此外,菜农还要特别注意破损处的修补,确保通风口与地表不存在疏漏之处,减少夜间拱棚内外的空气流通。

2.设置套棚

套棚膜是菜农最常使用的保温手段,增加一层薄膜覆盖,可以提高棚内温度2℃-4℃。外界气温降低到8℃以下,拱棚内就应该增设套棚膜,尽量提高棚内夜温,促进蔬菜生长。

增设套棚膜后要加强温湿度调控,尤其是通风变差后,容易产生滴水,棚内湿度大大增加,要注意加强喜湿的细菌和真菌性病害防治,如细菌性角斑病、软腐病、霜霉病等。菜农可以每隔3-4天用空气消毒片进行空气消毒一次,控制空气传播的真菌性病害传播;间隔5-7天,喷洒一次氯溴异氰尿酸、噻唑锌、噻菌铜等药剂。茎叶与地面都要喷洒到,减少地表病菌扩散。

增强蔬菜自身抗寒能力

蔬菜自身抗寒能力的差异,对延长蔬菜生长期非常关键。同样的植株,其抗寒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天气、水肥等条件不断变化。无机盐、可溶性糖、氨基酸、核苷酸等,对植株的抗寒性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平时强调培育壮棵,就是为了加强有机产物的积累,保证植株充足的营养供应,维持植株抗性的稳定。

植物对逆境的适应还受激素的调控影响。脱落酸、乙烯等生长抑制剂可以明显提高植株抗寒性,而赤霉素、2.4-D等生长促进剂则会降低植株抗寒性。近年来,甲壳素、海藻酸等功能性物质在蔬菜上的使用效果得到验证。甲壳素可诱导蔬菜自身的生理变化,产生提高蔬菜抗性的物质。海藻酸等喷洒后,可诱导花芽分化,提高蔬菜抗逆性。

寒流到来之前,菜农可以用全营养叶面肥、氨基酸和白糖或葡萄糖等养分,搭配海藻酸、甲壳素、乙烯等喷洒植株,可有效补充植物体的营养。

加强寒流过后的管理

寒潮过后,天气迅速转晴,棚内气温一般升高较快,要加强管理,减轻寒流后蔬菜二次伤害。一是注意缓慢升温,这时菜农应提早通风,保持棚内温度平稳升高,上午最高温度最好不要超过25℃,保证蔬菜受害组织有恢复的时间。二是喷水增湿,晴天后通风早,棚内湿度下降快,待发现植株萎蔫时,应该立即向植株上喷洒温水,提高棚内湿度,减少叶片蒸腾作用强度。三是补充养分,喷水时,还可加入甲壳素、光合动力全营养叶面肥、白糖等,补充叶面营养,促进叶片功能快速恢复。

猜你喜欢

甲壳素寒流抗寒性
西番莲不同种质资源抗寒性测定
谁言寒流衬暖阳都说暖风驱寒冬
微生物甲壳素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基于EMS诱变的晋麦90号小麦抗寒突变体创制
甲壳素在食品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不同品种大花萱草抗寒性比较
甲壳素对蔬菜表观状况的影响
甲壳素对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
寒流来了,父母如何从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