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学视阈下的纪录片文化意义探究

2019-01-15周营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视阈人类学纪录片

周营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130021)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扩张和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物质生活品质的追求,物质生活的迅速提高吞噬了社会真正的文化意义,阻碍了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发展。作为现代社会重要媒介工具的纪录片,能够生动具体地体现世界的原貌,其整体姿态直接关乎人类社会文化的传播,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大使命,对社会发展、人际关系、文明进程等都发挥着极大的影响力,以各种风格类型的纪录片展现了社会真实的一面,揭示了当今社会人们所忽略的角落,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承。通过镜头的视角了解文化,通过镜头的语言展现文化,不仅能够更好地进行社会传播,而且能够促进人们有效注重生活,更有利于探索人类学视阈下纪录片背后丰富的民族文化。因此,对人类学视阈下纪录片文化意义的探究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人类学视阈下纪录片的历史渊源

人类学视阈下的纪录片研究最早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社会,当时的人类学研究集中体现人类文化和人类社会,记录人类成长、变迁、进化的过程。而纪录片则具有真实再现人类社会的现实生活,以镜头的角度反映真人真事,以艺术的手法反映人性的本真,以真实的视觉体验引导人类的反思和思考的功能。人类学视阈下的纪录片侧重于对人类社会的人文关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给予深思,折射出浓浓的人类学文化意味。以1923年的《北方的纳努克》这部纪录片为例,从镜头的角度细腻记录了原始族群的习惯、方式、文化风俗、民族信仰和渔猎方式,折射出深刻的人情世故和人文情怀。

此外,纪录片不同于以往的文字记录,光影结合的摄影技术有利于资源的充分采集利用,极大地节省了资料保存空间,与传统文字图片的表现方式相比,纪录片信息量更大,表现力更强,人性化更深刻。因此,运用人类学的视角看社会,运用纪录片的镜头拍摄现实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随着现代社会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物质文明的飞速进步,当代媒介资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起来,更加推动了纪录片的传播,人类学视阈下的纪录片更是独占鳌头,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仅有效记录并保存了当代社会的影音图像,而且充分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真实和美好,再现了历史和现实社会中人性的本真,深层碰触人类心灵,引发人类对人性的探索和追求。

二、人类学视阈下纪录片的文化内涵

人类视阈下的纪录片以民族的文化探究为核心,涉及到整个民族发展历程中的文化现象,展现社会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是记录和保存社会现象的一种高效的媒介方式,在当今社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人类学视阈下的纪录片凝聚了人类学研究成果的印迹,以人类学的研究宗旨为指导,以纪录片的形式进行媒介记录和传播,深刻再现了人类文化发展的特征。人类学视阈下的纪录片涉及范围很广,不仅关乎民族和国家的地理文化、历史积累、民俗风俗,还涉及到人类社会中现实生活的方式、状态、规范、信仰、价值观等,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人类学文字表达,更是与传统的纪录片大相径庭,记录方式灵活,立体生动,达到了科学与艺术的巧妙结合,以及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以纪录片的方式展现人类学研究的目的和方向,体现了新时代浓厚的社会人文价值。

三、人类学视阈下纪录片的文化意义

人类视阈下的纪录片擅长使用整体论的视角,观察现实社会细致入微,深入探讨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类的生存处境,分析现实社会文化现象之间巧妙的联系和互动,以全局性的眼光看问题,看到各种文化现象之间的联系,以发展的态度审视当今社会的前进方向,探索人类社会所体现的深刻的文化意义。人类学视阈下纪录片的文化意义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体现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随着纪录片的发展,特别是灌输人类学理念的纪录片,偏重于人性的体现,关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生命的平等,追求生命的尊严,体现生命的存在意义和价值,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对于人类学视阈下的纪录片而言,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是纪录片创作和拍摄的灵魂凝聚和迸发的关键,镜头中残障人群的悲欢、妇女儿童的孤弱、空巢老人的孤独、身心顽疾患者的离合都是社会主流关注的焦点,人类学视阈下纪录片的拍摄旨在提高社会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关注,唤起社会改善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的意识。

以纪录片《舟舟的世界》为例,片中围绕一位19岁的先天愚型患者——舟舟,他既没有文化,也没有修养,同时也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但是,舟舟没有自甘堕落,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饱含热情,投入对音乐的疯狂迷恋中,以音乐唤起心底的美,以音乐激发对生活的渴望。他纯粹的音乐追求,执着的音乐目标,得到了观众由衷的尊敬和对生命的敬重,这也是该纪录片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一切生命都具有尊严,要尊重自己,尊重生命。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值得所有人的尊重与敬意。这部纪录片透过镜头分析弱势群体的生活状态和生命意义,对弱势群体表现出敬意与关怀,是人类学视阈下纪录片文化意义的重要表现。再如《父亲》《厚街》纪录片以极具灵感的镜头展现,折射出现代化进程背景下的底层人群悲凉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冰冷的、缺乏人文关怀的物质文明,以此唤醒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对孤独生命的敬仰,对人性的尊崇以及对现代社会发展的理性思考。此外,纪录片《呼唤》和《壁画后面的故事》等作品也表现出对生命的敬仰,抗拒死亡,推崇人性,以独特的视角和人性之光演绎出生命的顽强,他们将镜头对准身体的弱者,生命的强者,将人类学理论升华到至高境界,宣扬生命的激情,倡导生命的坚韧,是人类学视阈下纪录片文化意义的重要体现。

2. 表现对社会文化的反思与自省

现代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源于当今社会人类的基本生活需求,以人类生存的现实生活为依托,展现对未来的憧憬与渴望,反思过去,自省过往,追逐未来。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是信息的传承,也是社会精神的延续。人类学视阈下的纪录片更关注于人们对精神文化的传承,例如人们对生活方式的延续,对宗教信仰的遵循,都是人类学视阈下纪录片文化意义的根本体现。纪录片的拍摄就是为了保留历史的证据和时间的印迹,是历史文献资料的储存库,是历史时光流转的鲜活证据,而且忠于历史变迁,记录社会逆转,具有丰富的历史性和史料价值。但是,人类学视阈下的纪录片不仅仅是文献资料的价值体现,更注重人性的反思,从而形成新的社会观念和文化行为,并得到人们的接受和支持,促进新的社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整个社会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为新的社会文化的兴起和旧的社会文化的消亡,人类学视阈下的纪录片是社会文化的深刻体现,表现为对社会文化的反思与自省,纪录片的主要宗旨是接受新鲜事物,符合时代发展,拒绝固步自封,顺应时代潮流,超越自我,净化灵魂。作为社会历史的必然存在,社会文化体现为历史存在的价值,人类学视阈下的纪录片核心是对当代文化的一种态度和认知,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是完美的,没有任何一种文明是绝对的,只有反思和自省才能认清时代发展的方向,才能认清一个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高尚的灵魂,才能强化忧患意识,促进文明发展。以纪录片《神鹿啊,我们的神鹿》为例,通过镜头语言为我们讲述了鄂温克族传统文化消亡的历史变迁,体现了人性异化与反异化的抗争与迷惘,反映了文化一体化对文化多元化的侵蚀,并对现代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人性进行了剖析,对人们积极改造社会、积极融入时代的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认可。纪录片《迁移》和《英与白》中则以大自然为依托,真实再现了自然对于人类恶劣行为的愤怒,将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展现得淋漓尽致,对家园环境的破坏提出了深刻的反思和自省,体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必要性。人类学视阈下纪录片对社会文化的反思与自省是其文化意义的重要表现。

3. 重视“他者”文化的尊崇敬畏

从人类学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角度而言,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他者”文化的学科,集中体现了对“他者”的理解和尊重。传统意义上的人类学,更多地侧重于对弱势群体、底层人群的人文关怀,但是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对于研究对象的调查更多地采用平等的视角和一视同仁的态度,尊重“他者”的文化方式、生活习惯、发展目标等,对“他者”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加强对自我的反思,不仅从“自我”的立场理解“他者”文化,而且从“他者”的角度尊重“他者”的个性特征,彰显出对“他者”文化的尊重和平等相待。此外,人类学更多地侧重于社会文化价值的研究,更全面地、细致地、周全地分析社会文化的特征和内涵。

例如《戏班》《流年》《木偶两代人》《影人儿》等人类学视阈下的纪录片,以木偶戏、戏曲、剪纸、皮影戏等濒临灭绝的民俗文化精粹为例,表现出对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体现出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人类思考,传承中华文明,推动各个民族及不同文化间的兼容并包、融合理解,体现出对“他者”文化的尊崇敬畏。

总而言之,人类学视阈下的纪录片是人类影视文化发展中的奇迹,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镜头文化生动再现了社会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体现人类对当今社会的感悟和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多元化的纪录片创作理念,承载了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有效传承了时代文化交流中的社会文化价值,高效提升了纪录片的艺术价值,并引领社会观念,明晰了现代文化的社会价值。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当今文明水平的迅速提高,对人类学视阈下纪录片的文化意义进行探究极为必要,可以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学视阈下纪录片的宗旨和理念,推动人类学视阈下纪录片的完善和不断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但是,人类学视阈下纪录片文化意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体现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我们深入了解社会变迁,深刻理解纪录片的情感体现,才能有效提高人类学视阈下纪录片的质量和水平,强化其对现代文明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文化的稳步发展。

猜你喜欢

视阈人类学纪录片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逸入”与“生成”——音乐人类学表演研究的“交互”路径
伊莎白及其中国人类学、社会学考察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体质人类学是什么?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
漂泊叙事视阈下评述《花样年华》的艺术特色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