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学园畅想曲

2019-01-14高芸芸邵拥涛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园小豆豆心灵

高芸芸 邵拥涛

两个夜晚,我躺在床上读完《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便沉沉地睡去。谁知,巴学园却那般清晰地入了我的梦。世界上真有这样一所巴学园吗?校门是两棵有粗大的根的树,教室是几座静静的电车,校长小林宗先生是那么的富有智慧,里面的孩子活得是那么的欢畅,直到梦醒,我仍然处于混沌之中。因为在梦里,我不是作为一个学生入住巴学园的,而是用作为一个教育者的眼光去游历了一番巴学园,心中充斥着的是对教育现状的对比反思和深深的抨击,更多的是那种无可名状的无力感。

小林宗作先生能听一个孩子四小时的说话,直到孩子没有再说的,说话的内容即使没有条理,甚至并不怎么有趣。我呢?可曾如此耐心过。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幕幕重复的画面:课堂上,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我却怕耽误时间,不给孩子们诉说的机会,一只只小手放了下去,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去,那脸上失望的神色也曾经一度让我心中不忍,但还是以课堂进度、课堂效率的名义一次次这样做下去,无视孩子们的激情不断地减退。下课了,总有那么几个小尾巴跟在我的身后,小嘴巴不停地说,我多少次又板起面孔,让孩子回座位上坐好,那不耐烦的神色伤害了多少幼小脆弱的心灵。当孩子们之间出现矛盾时,总静不下心来去听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只是粗暴的一声吼,把孩子的问题简单处理完毕,孩子心中的委屈肯定不能解决,孩子对老师的孺慕之情也会面临考验。想到这里,自己的心里不禁难受起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做的是呵护孩子们心灵的成长,让他们的心灵阳光、快乐,这比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

在巴学园,孩子们学完课程后,下午便可出去散步,进行对自然界的观察。我们的孩子有吗?出一步校门,便意味着危险重重,打着安全的旗号,把孩子们牢牢地看紧在教室里,谁又能说教室不是个牢笼呢?每个孩子的放风时间无非就是那个课间十分钟。孩子们所向往的春游、夏令营往往因为一些原因与孩子们绝缘,少了历练,少了挫折,即使每个孩子都达到了安安全全进校,安安全全回家,但是我们这些孩子却成长为了温室里的花朵。未来生活的一点风吹草动,就会战战兢兢,依赖于父母,依赖于他人,而自己却变成了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大宝贝儿”!

巴学园里没有考试,孩子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学习一天的课程,所有的学习任务最大可能的尊重了孩子的意愿。想想我们的孩子吧,被考试逼得,基本上最后都在为试卷上那个满分而努力了。学习本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学有所得本是件快乐的事情,但是我们现在的孩子被逼迫着学习,没有自己的选择权,没有主动性,对学习更多的是敷衍,更多的是不得不做。少了学习的动力,少了探究的兴趣,那所学的结果将会如何,那就不言而喻。

还有豆豆的妈妈,那种智慧,是我无论作为老师还是作为母亲都欠缺的,我唯一不缺的,就是用严厉來强迫孩子屈从我的意愿罢了。面对豆豆这个看来与众不同的孩子,妈妈始终没有放弃,她相信自己的孩子,并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孩子。这是伟大的母亲,正是因为她,小豆豆才有了不同的人生——非常闪亮的人生。

巴学园的精神是以和谐为主的,当我到外地参观别的学校时,竟然也发现了中国的“巴学园”,几辆大巴车巍然停在校园之内,不禁有些哑然。没有了小林宗校长的“巴学园”,又岂能是真正的巴学园!照搬巴学园的样式还不如细品巴学园的办学理念,去汲取巴学园的教育真谛,舍本求末本就无济于事,再东施效颦般地造个“巴学园”也是虚有其表罢了。但在当今这个快餐社会,即便是教育界,找个名头,来个所谓的创新,学学人家的皮毛,也能扬名立万啊!真是细思极恐!

巴学园啊巴学园,你将是我们永远的梦吗?

猜你喜欢

学园小豆豆心灵
建筑学园(7)
牙齿超人
小豆豆去散步
建筑学园(1)
宠物学园
宠物学园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红太狼妈妈的班车
唤醒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