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组合作学习从边缘参与走向核心参与*

2019-01-11李帮魁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9年36期
关键词:小组长线性边缘

□李帮魁

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边缘参与和核心参与两种基本状态。教师要积极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边缘参与和核心参与的具体内涵及表现,探寻促进小组成员由边缘参与到核心参与转变的教学实践策略,促进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由边缘参与转变为核心参与,实现优化小组合作学习运行机制、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度的教学目标。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边缘参与

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在没有任何干预措施的自然状态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会呈现出四大表现:一是小组成员表面上围坐在一起,在合作过程中还是各做各的事情,不围绕共同的问题任务进行合作探究,形成“合坐而不合作”的现象;二是在小组合作时,小组内一部分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参与,另一部分被动参与或游离于小组合作之外不参与,形成小组合作的“边缘人”现象;三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优生抢占和霸占合作任务、话题的发言权,中等生或潜能生在小组内处于被动倾听的地位,形成小组合作“独霸话语权”的现象;四是小组合作过程停留于浅表,不能触及合作学习任务的本质内涵,形成小组合作“低质化”现象。这些小组合作过程中的合作学习表现,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边缘参与。前三者是不主动合作的行为上的边缘参与,最后者是不聚焦核心合作内容上的边缘参与。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参与包括合作行为上的核心参与和合作内容上的核心参与。合作行为上的核心参与是指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平等的身份地位,每个小组成员在小组内都有承担任务、参与分享、提出补充建议与质疑等的机会和自由,每个小组成员在合作参与机会、经历合作过程、获得合作学习进步的机会上是大体均等的。在小组成员的核心参与过程中,小组成员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都能获得应有的学习进步。合作内容上的核心参与是指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在合作中触及学习内容的本质内涵,都能在合作中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都能在认知上获得高于合作学习前的收获,或是与个体独立学习该合作学习内容相比,在合作后有高于或多于个体独立学习的收获,都能在合作中获得良好的过程与情感体验等。

三、由边缘参与到核心参与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小组成员的核心参与作为支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运行机制的优化,促进小组成员由合作过程中的边缘参与转变为核心参与,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度的必然实践路径。也即是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建立起保障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均等机会参与合作过程、都能触及学习任务的内涵本质、都能获得学习进步与成功的运行秩序与运行方式,实现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核心参与。具体落实到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做到三个结合。

(一)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紧密结合

小组合作性知识的获得一般要经历先建构个体知识,再建构合作性知识的基本过程。也就是小组合作学习是以个体的独立学习为基础和前提的。在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实施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任务的解决,能先独立学习的应先让小组成员个体先独立学习,通过小组成员个体对小组合作学习问题任务的独立思考、独立尝试、独立操作、独立阅读等独立学习过程,使小组成员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任务有一定的认知理解之后,再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可以为每个小组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有一个认知和心理上的准备,特别是对于小组中的弱势学生更是需要这样的准备。有了这样的学习准备,可以使得每个小组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能参与、敢参与。此外,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与个体独立思考是密不可分、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每个小组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需要独立地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进行比较,然后根据自己的认识情况来吸纳别人的认识和观点,根据别人的认识和观点对自己的启发作进一步深入思考等。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实施应让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独立学习深度关联、相互促进。

(二)线性参与和非线性互动结合

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运行机制促进小组成员的核心参与,在小组合作参与顺序上可以采取线性参与和非线性互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施。小组成员的线性参与就是在小组内按照一定的顺序或固定的角色轮流参与合作,如按照弱者优先的顺序在小组内分享、按小组成员的编号顺序在小组内依次分享等,来保障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在组内参与合作交流分享的机会。小组成员的非线性互动就是在小组内不按预定的顺序,在合作中针对合作问题任务或小组成员的观点,自主、自由地寻找合作交流、分享自己想法的机会。小组成员的线性参与有利于促进每个成员都参与,适合于简单的、浅层次的合作交流,但容易流于形式;小组成员的非线性互动有利于合作学习话题的持续与深入,适用于难度较大的深度合作,但不一定能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合作参与的机会。它们各具独特的功能、作用和缺陷,但两者的优势和不足是相辅相成的,正好可以相互补充。二者结合使用能使小组合作学习的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常见的小组成员的线性参与和非线性互动的结合方式为,先线性参与再非线性互动,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初期,小组成员合作学习能力还不成熟,可以线性参与成分多于非线性互动,随着班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适当减少线性参与的同时增加非线性互动,最后达到根据学习任务和小组成员学情灵活选用合作交流的顺序。当然对于难度比较大或需要通过合作学习形成统一完整认识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也可以采取先非线性互动再线性参与的运行方式,先小组内充分交流发散,再聚合小组成员意见形成完整统一的认识,同样能保障小组成员均等参与和成功的机会。

(三)组长组织与成员自主结合

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运行秩序是促进小组成员核心参与的重要途径,它直接影响着小组成员能否在合作过程中实现核心参与。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运行秩序需要依靠组长和小组成员共同组织和维持。一方面,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任务分工、学习材料分配、交流发言的顺序等,需要小组长根据小组成员的不同学习状况和具体合作任务特点进行组织,让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有承担任务的机会、都有交流分享的机会、都有合作操作的机会等,保障每个成员在合作中机会均等。另一方面,在小组长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运行秩序的过程之中,需要小组成员的主动参与、主动配合。良好小组运行秩序的建立离不开所有小组成员的主动参与和主动配合,小组约定需要所有小组成员共同遵守,团队任务需要所有小组成员主动承担,不同认知观点需要小组成员主动分享交流,深度的小组内互动需要每个小组成员的深度思考。小组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一个都不能少。只有小组成员的主动参与才会有效发挥小组有序运行的功能和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初期,以小组长为主导的小组合作运行秩序的组织实施,是优化小组合作运行机制的主要方式,随着小组成员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增强,在每个小组成员都能担任小组长、都能维护小组运行秩序的前提下,小组长的作用可以逐渐弱化,小组成员的自主能动作用逐渐加强,最终实现在小组内没有小组长也能有效合作,达成日本知名学者佐藤学所说“小组合作学习不要设小组长”的理想合作学习组织实施状态。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理想的成员,但有理想的组合、运行过程与运行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理想的组合、运行过程、运行方式的核心本质是促进每个小组成员由行为和内容上的边缘参与转变为行为和内容上的核心参与,从而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这理应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然追求和实然途径。

猜你喜欢

小组长线性边缘
分餐小组长
二阶整线性递归数列的性质及应用
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与应用
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常数变易法
ℝN上带Hardy项的拟线性椭圆方程两个解的存在性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还是不错的
在边缘寻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