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情意行”视角的小学生责任教育初探

2019-01-11□江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9年36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责任班级

□江 俊

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而责任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和基点。根据“责任”一词的内涵,责任教育可以解释为“对人进行承担分内应做之事和对自己的选择所应承担的后果或义务的教育”。责任教育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并形成相应的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的教育。

小学生年纪小,身心都还不成熟,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行为能力相对较弱,所担负的责任也与成人有所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对责任的认识会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其责任行为也会由不自觉发展到自觉。就人的发展过程而言,小学是责任教育的最佳时期。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用丰富的形式提高责任认识,用班级文化传递责任情感,用实践活动坚定责任意识,用社会活动强化责任行为,从“知情意行”四方面落实责任教育。

一、知:用丰富的形式提高责任认知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根据责任教育的目标,小学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对生命、父母、祖国、自然的责任情感,主要涉及珍惜生命、学会感恩、爱劳动、爱祖国、遵纪守法、爱自然等具体内容。小学生的“知”有其局限性,只能理解和掌握层次较低、感性较强的知识。只有通过持续体验的强化,才能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因此,教师要采取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形式进行责任教育,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提升学生的责任认知。

例如,保护环境是责任教育的内容之一。教师先以语文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乱砍滥伐树木的危害,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对校园周边环境被污染与受保护的情况进行调查。学生用一周的时间开展寻访调查活动,并用调查表、配有文字的图片或照片、手抄小报等形式进行汇报,对环境保护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了强化学生环保的责任意识,教师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设计保护环境的“金点子”,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的学生把上网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成电子报,有的学生在公共场所粘贴自己设计的环保宣传标语和海报,有的学生在校园里放置了废旧电池回收箱,还有的学生合作编排环保主题的小品、小相声。

丰富多样的形式,使学生明白了爱护、保护环境对于人类和谐发展的重要性,知道每个人都不应该破坏环境、污染环境,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环保的意义和规范,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思辨能力,树立了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

二、情:用班级文化传递责任情感

班级文化是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教师可以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平台宣传肯担当、能负责的优秀人物事迹,设计制作一些体现责任观念的黑板报、宣传标语营造责任氛围,开展绘画、演讲等形式生动的班级活动,传递责任情感,传承责任精神,达到潜移默化的隐性育人效果。

例如,班级开展了以“爱祖国,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课,旨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懂得爱国是自己应负的责任。教师通过朗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爱国名句;讲“红军长征”“抗日战争”中的革命英雄故事,体会和学习革命先辈勇往直前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观看《永远的丰碑》系列教育影片,重温革命历史,直观感受民族精神和伟人的爱国精神,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最后,教师对学生寄语:“在当下社会,爱国主义精神更多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爱父母、爱同学、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学会分享、勇于承担、敢于担当,就是小学生的爱国表现。无论身在何处,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要时刻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利用物化环境、班级活动、班级制度等建构的班级文化传递责任情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取得了良好的责任教育效果。

三、意:用实践活动坚定责任意识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公正的人;进行节制,才能成为节制的人;有勇敢的表现,才能成为勇敢的人。”换言之,只有在德行和道德实践中才能修养德性。因此,在责任教育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认同责任教育,产生情感共鸣,坚定责任意识。

例如,开展以“我是家庭小主人”为主题的责任教育活动,意在教育学生懂得掌握生活技能的重要性,做力所能及的事既是自己的责任,也是对自己的成长负责的道理。活动前,教师调查了全班学生掌握的生活技能,以及在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情况,如自己穿衣穿鞋袜、自己每天整理学习用品、在家常做的家务、每天的劳动时间等。活动时,教师组织学生围绕“哪些事情是我们应该做的”话题开展讨论;然后利用儿歌、榜样示范进行系鞋带、穿衣服的生活技能训练,对表现突出者予以奖励,颁发“巧手章”;还开展“今天我当家”的角色体验活动,感受父母的辛苦付出;最后制作感恩卡,表达对父母的祝福,坚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决心。

这样的责任教育实践活动,是将教育内容从书本迁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资源,采用技能训练、角色扮演等形式,帮助学生体会不同角色应承担的责任,感受角色的情感、动机和价值观,学会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自觉履行和承担责任,从而坚定了主动承担的责任意识。

四、行:用社会活动强化责任行为

“知、情、意、行”四个要素应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责任教育中,教师可以借助家长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责任行为。

例如,可以在校内外开展“小小志愿者”活动:铲除公共场所张贴的“牛皮癣”——违法小广告,为美好家园出一份力;开展护绿行动,清理塑料制品、方便盒、零食袋等白色垃圾,宣传白色垃圾的危害,身体力行保护环境;春运期间,在火车站、汽车站,开展为旅客指路送“福”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锻炼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节假日到敬老院、孤儿院进行慰问,感受责任的温暖、奉献的意义。

开展校内外联合的社会活动,使责任教育得以扎根于社会生活的沃土,教育空间更加广阔,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了为行动负责的内在动机,强化责任行为,提升了自主意识、自主能力。

责任教育是一个由知到行的渐进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从“知情意行”四方面探索责任教育的实施策略,从而将责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和支持下,帮助学生提高责任认识、认同责任情感、坚定责任意识、强化责任行为,为今后的幸福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责任班级
班级“四小怪”
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班级英雄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制度建设:培养媒体责任意识的重要基石——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为例
期望嘱托责任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