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2019-01-10黄智芳

中国市场 2019年36期
关键词: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

黄智芳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构建科学、合理和成体系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极其重要。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绝大部分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财务内控制度未成体系,财务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给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甚至对单位整体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风险和隐患。文章从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目前单位在财务内控制度上存在的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和缺乏专业财务内控人才四个方面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和完善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预算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9.36.145

1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意义

财务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财务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对单位财务活动进行科学的规范、约束、评价等一系列方法、技术、程序的总称。财务内部控制作为行政单位内部的管理体系,依据行政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优化升级管理环境,明确管理对象,[1]能够合理保证本单位财务管理合法合规,资产使用安全有效,财务信息完整可信,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高单位整体工作效率。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施行单位财务内控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1.1 财务内控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基石

财务内控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是一项重要管理方法和流程控制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基础。实施好财务内部控制,对于提高单位总体管理水平,规范财经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提升政府服务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财务内控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廉政的基石

行政事业单位有效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使各单位在事前、事中、事后各项活动都有章可循,能够有效防范违规行为,堵住违规漏洞,将各种不廉洁行为扼杀在萌芽之中,对于进一步规范单位财务行为,有效地防止腐败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1.3 财务内控制度是财政资金安全的基石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为财政拨款,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转需要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来保障。一是能够有效保障财政资金及时有效地到位,促进单位工作的开展;二是能够规范财务运行,保障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合理性;三是能够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财务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单位整体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目前许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较为关注流程控制,但是对于一些风险项目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多单位认为,单位财务部门只要按照相关财务管理和规定办事,就不會存在财务管理风险。但是,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在履行好自身财务职能的过程中,潜在的面临各种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这些风险往往容易被忽视,自然也很少有风险应对措施。

2.2 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部控制制度运行过程当中,最为关键的就是预算管理。由于我国的预算管理和执行起步晚,相对不规范,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监督在预算管理方面也存在相应的问题。预算编制科学化、精细化不够,缺乏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和对预算支出的绩效管理,很多单位往往依据上年的收支情况、单位自身的业务性质和业务特点等因素对预算进行编制和核定,即便制定了较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最终还是会因为预算管理不严导致预算管理内部控制评价结果达不到预期效果。

2.3 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

内部审计机构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所设置的履行独立检查职能的重要部门。从目前情况看,一方面,很多单位缺乏内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工作监督不到位,多数为事后监督,对工程预决算、合同管理、设备采购等方面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全过程审计监督;另一方面,设有内部审计部门的单位其自身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不能有效实施内部监督,内部审计形同虚设,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不高,没有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以我单位为例,审计科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审计监督检查和专项审计调查,虽然规定了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监督,但采取的方式多数为事后监督,对于整个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流程的监督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4 缺乏专业财务内控人才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主要通过会计工作和利用会计信息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活动所进行的指导、调节、约束和促进等活动,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率。但就目前而言,绝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并未设立专业的内控工作人员。还有些单位会让两个不相容的部门共同工作,会计不但整理账务,还要管理监督财政支出,这样会导致财务部门人员职责不明晰,出现财务混岗,还会出现有些工作人员只是了解财务内部控制基本知识,不善于约束自己的行为。[2]

3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措施

3.1 树立和加强财务风险防控和财务内部控制意识

一是要结合单位特性和业务特点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避免管理机制存在重大缺陷,提升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进而实现财务内部控制目标。财务内部控制部门需根据风险管理的要求,查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形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梳理业务流程,仔细查找和识别风险点,量化评估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与影响,帮助单位认识潜在风险。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严格落实问责制,对于漠视风险、防控风险不力、财务信息失真等情况,必须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以保障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严肃性。

二是树立和加强财务内部控制风险防控意识。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加强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整个领导班子的财务风险管理责任意识。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以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及财经法规等相关方面的知识为重点,从上到下对单位各级负责人进行培训,以取得单位各级负责人及领导层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支持。

3.2 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制度

一是要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建立预算监管机制。要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各项财政收支情况都纳入到预算管理范畴中,预算编制做到科学化和精细化。同时要严格落实预算责任制,特别是一把手责任制,对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问责。

二是要強化预算绩效管理,合法合规使用财政资金。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缺乏预算绩效评价意识,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不重视财政资金使用是否符合国家政策、资金使用效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依据批复额度及开支范围严格执行预算、预算是否超支、是否存在无预算计划但支出资金等问题。由于没有落实预算绩效评价,导致上年度预算管理情况对下年度预算的编制缺乏指导和参考作用,这严重弱化了预算职能,增加了财务风险。所以,行政事业单位要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在保证财政资金安全使用的基础上,有效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3.3 加强内外部审计和监督

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相应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或单独设立审计人员,将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进行监督评价的牵头部门。对内部审计部门,要配备熟悉审计业务的工作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工作。在实施审计和评价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实际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容易造成损失的失控点,及时进行整改,通过经常性、有针对性的审计监督,对确保财务内控制度的规范运行能起到积极作用。

二是加强外部审计监督,增强外部审计监督的工作效应。外部监督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和评价,以期达到内审和外审,共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健全和改善。

3.4 加大对专业财务内控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需要建立在一个具有高素质专业的财务内控工作人员团队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财务内控工作,做好财务内控工作人员的选拔工作,为财务内控部门配备专业的人才。同时,要提高财务内控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在鼓励财务内控人员加强自学的基础上,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培训力度,请进来或走出去,不断更新、补充和拓展知识层面和工作技能,更好地适应财务内控工作的现实需要,真正担负起严格落实财务内控制度的重任。同时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为工作人员的成长提供一个平台,[3]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财务内控工作中。

4 结论

良好的财务内控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做好各项工作并取得工作实绩的基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和作用也会越发凸显。行政事业单位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从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入手,注重树立和加强风险防控和内部控制意识,加强预算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培养专业人才,才能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单位各项工作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军艳.行政单位财务内控建设现状及策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2): 88-89.

[2]张晓伟.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6):123-172.

[3]郎思. 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问题及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21):49-50.

猜你喜欢

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