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相关分析-修正熵值法的绿色经济评价模型

2019-01-10石震,董佳宇

中国市场 2019年36期
关键词:评价模型绿色经济相关分析

石震,董佳宇

[摘 要]绿色经济这一理念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发展主题,为了科学、恰当的评价绿色经济的发展,为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恰当的建议。文章通过运用相关分析和修正熵值法建立绿色经济指标的发展模型,删除存在信息高度叠加的指标,采用修正的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权,结果表明:外国直接投资额、科学技术的预算支出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对经济的发展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评价模型;绿色经济;相关分析;修正的熵值法

[DOI]10.13939/j.cnki.zgsc.2019.36.020

1 引言

绿色经济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它对于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创新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追求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与自然的协调,因此为了全面反映经济发展的状况,应选择综合的指标评价方法,通过科学、恰当地对指标赋权,起到引导社会健康、良好的发展目的。

2 现有的评价指标模型研究

代表性的研究有曾贤刚、毕瑞亨(2014)从经济转型、资源利用以及社会福利三个角度,分析了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状况;刘珉、陈文汇(2016)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阐述了绿色经济指标最新的研究进展,构建林业绿色经济指标的评价体系。

李磊、贾磊基于层次分析-熵值定权法 (2014)评价了城市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刘智慧、刘珉(2016)采用专家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认为测算指标采用主客观结合的方法比较科学;王恺、林在生(2016)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了农村环境的卫生质量问题。

3 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理

3.1 初步筛选的思路

绿色经济强调社会的发展要与自然相互协调、统一,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关注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外部效应。因此本文在选取指标时在借鉴国内外权威机构以及相关的参考文献上,制定出如表1所示的评价指标。

3.2 修正熵值法的模型构建原理

为了降低极端值对结果产生影响,在实际对数据进行修正时,发现不同的平移单位会对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指标之间的权重差异很大。因此,本文借鉴了数学上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在处理零值时,给予其一个正的微小的变量,使得数据在符合完整性的前提下满足差异性的要求。

4 绿色经济评价指标模型的建立

4.1 评价指标数据的标准化

把原始数据按照指标的性质进行分类,并将其代入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标准化的公式,计算出的结果列入表1第3~27列,建立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4.2 指标信息冗余的相关分析

为了避免由于信息共线性的问题对评价结果产生影响,也为接下来熵值法的应用提供一个客观的前提,通过相关分析的计算,删除相关系数较大的两个指标中反映经济发展能力较弱的指标,避免信息共线性的弊端。

4.2.1 相关系数的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rmn=∑nk=1xkm-x-mxkn-x-n∑nk=1xkm-x-m2xkn-x-n2 (1)

4.2.2 相關系数临界值的选取

参考众多主流文献当中,对相关系数设定的阈值多为0.9,所以本文将相关系数的临界值设定为0.9。

4.3 熵值法赋权以及改进的思路

4.3.1 指标比重的计算

fkj的计算公式为:

fkj=xkj/∑mk=1xkj(2)

4.3.2 熵值的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ej=-lnm-1∑mk=1fkjlnfkj (3)

4.3.3 指标熵权的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Ej=1-ej/∑nj=11-ej (4)

在进行数据的计算时,难免会碰到极端值的情形,同时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零的数值不能直接删去,从而对熵值法进行改进。

4.3.4 解决思路

通过枚举的方法发现,当微小的增量达到1E-6甚至更小的变化时,计算出来的权重值几乎没有变化,因此本文建议对极端值0通过增加一个微小的正值来保证结果的可取性。

5 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证分析

指标的原始数据均来源于内蒙古统计局统计年鉴,先用相关分析计算出具有高度信息重复的指标,删除其中体现经济发展能力较弱的指标,其次再利用修正的熵值法计算剩余指标具体的熵值,具体信息如表1所示,建立的技术路线图如图1所示。

为推动知识进步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引擎,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地位的关键因素。

固定资产投资不仅可以维持简单再生产,还可以形成未来的服务能力以及创造新的社会财富,实现扩大再生产;而且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会促进相关行业扩大再生产,间接的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参考文献:

[1]曾贤刚,毕瑞亨.绿色经济发展总体评价与区域差异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14,27(12):1564-1570.

[2]刘珉,陈文汇,刘智慧.林业绿色经济评价研究指标框架与试算[J].林业经济,2016,38(2):3-10.

[3]李磊,贾磊,赵晓雪,等.层次分析-熵值定权法在城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23(4):456-460.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8M07008);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NJSY18073)。

[作者简介]石震(1994—),女,汉族,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系统评价与方法。

刘文达,等:新金融工具准则演进、内容及影响分析

新金融工具准则演进、内容及影响分析——基于A+H股上市公司2018年报数据

刘文达,辛思佳,徐晓南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北京 100031)

[摘 要]文章阐述了新国际金融工具准则和新企业会计准则金融工具准则演进的历程和内容。针对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复杂,主观性强;现有实际减值损失模型不能反映实际信用损失预期;套期会计与风险管理脱节等问题,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开展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金融资产的减值和套期保值三阶段改革,财政部新颁布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趋同。基于2018年首次执行新准则A+H股上市公司年报,从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金融资产的减值和套期保值会计三方面专题分析了新准则实施对企业年报披露信息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执行新准则关注的问题及2021年全面实施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金融工具准则;A+H股上市;IFRS9

[DOI]10.13939/j.cnki.zgsc.2019.36.022

1 引言

1.1 国际金融工具相关准则体系演变历程

目前国际金融工具准则主要包括IFRS7《金融工具:披露》、IFRS9《金融工具》和IAS32《金融工具:列报》三个准则。1991年9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前身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第一次提议全面公允价值计量模型并发布综合性征求意见稿《E40金融工具》,在此基础上1998年12月颁布IAS39《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对金融工具会计计量进行统一规范。2005年IASB为规范金融工具披露要求,将金融工具披露内容从IAS32中分离,颁布IFRS7《金融工具:披露》,IAS32更名为《金融工具:列报》,目前最新版本为2015年5月发布。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IASB成立专业改革组对金融工具准则进行改进,在多轮征求全球意见后,于2014年7月正式发布IFRS9《金融工具》,替代原IAS39准则(停用),目前最新版本为2017年10月发布。

1.2 企业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相关准则体系演变历程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涉及金融工具主要包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3号《金融资产转移》、24号《套期会计》和37号《金融工具列报》。在IASB颁布IFRS7后,2015年财政部根据我国实际,同步开展准则修订工作,分为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和定稿等阶段, 2017年3月31日财政部正式修订颁布新22号、23号、24号企业会计准则,于2017年5月2日修订颁布了新37号《金融工具列报》准则,完成与国际会计金融工具相关准则的持续趋同。

2 新准则应用影响分析

2.1 金融工具分类计量方面

新准则提供了更明确、操作性更强的分类框架,企业财务信息披露金融资产分类刚性标准更强,不同企业之间财务信息可比性更强,克服旧准则下分类和计量过于复杂、主观性强等问题。

2.1.1 金融资产分类框架逻辑性更强,分类标准更明确

新金融工具准则统一金融资产分类逻辑标准,包括混合工具、债务工具、衍生品、权益工具在内的所有金融资产,都必须以企业实际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实际合同现金流收取支付特征两个客观标准,同时根据公司管理层公允价值计量选择权,分为摊余成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三类。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特征判断标准均在准则中进行明确规定。业务模式指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现金流目的是什么,是收取合同现金流、出售或是两者兼有。现金流特征测算(Solely Payments of Principal and Interest,SPPI测试)是指判断金融资产的合同条款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支付,新准则规定了标准SPPI测算的流程。交易性权益工具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资产,非交易目权益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资产。旧准则分类标准没有内在统一逻辑主线,需根据具体事项,由管理层和审计师根据对准则解读,逐项进行判定,增加了分類的随意性。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中描述如企业没有将其划分为其他三类金融资产,则将其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作为杂项,分类不清。

新准则下根据金融资产业务模式和现金流特征“是或否”的逻辑选择,更清晰、更严谨,理论上可限制管理层自由选择金融资产计量模式,主观决定金融资产在财务报表列示方式等问题。且新准则下明确规定管理层持有意图变化不属于业务模式变更,不能进行金融资产重分类,管理层主观持有意图变化不能改变金融资产计量模式,金融资产后续计量更具有一惯性。

2.1.2 金融资产分类报表披露更规范,财务信息可比性更强

2018年6月财政部对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进行修订,根据新金融工具准则和收入准则等规范企业财务报表列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根据新金融工具准则资产负债报表新增“交易性金融资产” “债权投资” “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负债”6个科目,删除“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4个科目。 财务列报新增5个金融资产类科目细化了新金融工具准则规定三类资产列示标准,“债权投资”列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长期债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列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列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通过查看2018年A+H股上市公司年报中首次应用新准则会计政策变更披露金融资产重分类内容发现,旧准则下存在相同业务列示在不同会计科目项下,如企业债务投资分别列示在“短期应收款”“长期应收款”“其他流动或非流动资产”项下。不同计量属性资产列示在同一会计科目项下,如以成本法计量的三无投资列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下,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分类列示标准。

现行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过于复杂,主观性强,而结合新准则修订后财务报表列报格式明确涉及金融资产报表科目每项列示内容及其计量属性,保证同一报表项下列示业务内容相同、计量属性一致,显著增强了不同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2.1.3 A+H股上市企业年报显示公允价值变动波动加大导致企业利润波动加大,企业盈余管理能力下降

根据分析106家A+H股上市企业(81家非金融企业、9家银行、11家证券公司和5家保险公司),除4家保险公司根据财政部规定暂缓执行外,102家企业适用新准则。81家非金融企业2018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金额绝对值为129.52亿元,是2017年67.14亿元的1.93倍,其中8家企业仅2018年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17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无发生额。19家金融企业(剔除4家非适用新准则公司,及异常值中国平安和农业银行)

剔除农业银行和中国平安两个异常值。农业银行2017年因衍生工具波动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负137亿而2018年为负35亿,中国平安2018年因股票波动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负287亿,2017年为10亿统计偏差较大。2018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金额绝对值为308.51亿元,是2017年149.53亿元的2.06倍。

新准则金融资产分类框架删除原准则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杂项。新准则扩大公允价值应用的范围,明确除应收款项、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外,均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2018年A+H股年报显示,2018年A+H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绝对值较2017年大幅上升,导致企业利润波动加剧。因新准则清晰规定了金融资产分类标准,并规定除业务模式变更外(管理层持有意图变更不属于业务模式变更),不允许金融资产重分类,减少管理层的主观判断和分类的随意性,降低管理层对利润表的掌控力。

新准则规定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项目应用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在新旧准则转换年度,以前年度因股价波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部分保留在原科目项下核算,应用新准则以后年度利润表仅确认股利部分投资收益,处置时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部分转入留存收益,不可转回至当期损益。在旧准则下处置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部分计入当期损益,管理层在金融产品收益表现好情况下可以出售,对利润表进行调节。新准则严格禁止此项金融资产从“其他综合收益”至利润表的调整,限制了管理层通过出售此项金融资产调节利润的手段。

2.2 金融工具减值方面

新金融工具准则引入预期损失模型计提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在预期信用损失法下,减值准备计提不以根据实际已发生减值损失为前提,而是以未来可能的违约事件造成的损失的期望来计量当期的减值准备。预期损失模型较已发生损失模型更谨慎,能更好与经济预期信用损失曲线和企业风险管理相吻合,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

2.2.1 预期损失模型更精准反映企业面临信用风险,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

旧准则下已发生损失模型出现“悬崖效应”,已发生损失模型只有存在“触发”(减值迹象的证据)才进行减值测试,发生减值损失一次性计提计入利润表,与实际业务中预期信用损失曲线之间存在“悬崖效应”。已发生损失模型脱离企业实际预期信用损失,2008年金融危机暴露了计提减值准备过少、滞后等问题,加剧了金融危机顺周期效应,导致金融市场恶性循环,受到社会各界质疑。

新金融工具准则引入预期信用损失模式,规定企业应当以概率加权平均为基础进行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应当考虑所有合理且有依据的信息,包括前瞻性信息,并反映发生信用损失的各种可能性,但不必识别所有可能的情形。标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根据资产信用质量变化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信用风险没有显著增加,第二阶段信用风险显著增加但未发生减值,第三阶段发生信用减值。第一阶段按照未来12月预期信用损失金额计提信用损失准备,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按照生命周期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提信用损失准备。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根据资产的账面总额(即不扣减预期信用损失)计算利息收入,第三阶段按资产的账面净额(即扣减预期信用损失)计算利息收入。新准则对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中折现率、概率加權属性、计量中采用及使用的信息、估计期间、担保物影响等进行详细明确的说明。

新准则规定了两种简化情形,在较低信用风险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所规定不含重大融资成本的应收款项、合同资产两种情形应按照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无须就金融工具出售确认时的信用风险与资产负债表日的信用风险进行比较。同时新金融工具准则较原准则增加了金融工具计提减值的范围,新增企业做出的贷款承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除外)和财务担保合同两项。

新准则规定预期损失模型一方面考虑金融资产未来预期信用损失情况,另一方面将减值准备计提的范围扩大到原本无须计提减值准备的表外风险业务,及时、足额、谨慎计提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提高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且预期损失模型较好揭示金融资产信用风险,增强了财务信息相关性。

2.2.2 A+H股上市企业年报显示预期信用损失模式计提减值准备金额显著高于旧准则计提准备金额

2018年A+H股非金融企业年报披露重新计量预期信用损失准备显著高于原计提坏账损失准备。2018年81家A+H股非金融企业年报披露显示,仅33家企业披露应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式2018年期初调整重新计量坏账损失准备金额,其余48家企业未进行披露或认为重新计量不改变原计提金额。33家企业中29家企业重新计量增加坏账准备计提金额18.39亿元,较原按实际损失模型计提准备77.53亿元增长24%。4家重新计量减少坏账准备金额企业中,金隅集团和潍柴动力2家企业因收入准则原因减少应收款项,导致重新计量坏账准备减少,东北电气减少计提39万元,仅中国交建1家企业应用预期减值模型显著减少原计提准备金额。因此 2018年A+H股非金融企业应用预期损失模型增加了计提坏账损失期初的计提比例,会计估计更加谨慎稳健。

因金融企业设计金融资产重分类和重新计量事项较多,从企业年报中难以单独区分因应用新准则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导致金融资产重新计量的金额。剔除固定资产、商誉、无形资产等减值影响,对比同非金融企业口径利润表中2018年信用损失金额与2017年减值损失金额,发现21家应用新准则金融企业2018年年报披露信用减值损失显著高于2017年减值损失,2018年21家应用新准则预期损失模型计提信用损失金额为85.98亿元,较同口径2017年金额56.49亿元高52%。

2.3 套期会计方面

根据IASB解读,套期会计的目的是在企业应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情况下,在报表中准确反映企业这项风险管理活动。但在原IAS39准则下,被套期项目、套期保值工具的资格、定量套保有效性判定等方面严格规则和定量导向,与企业实际采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对冲业务不符合套期会计认定标准,无法将风险对冲在财务报表中进行匹配反应,影响投资者对企业套期业务和风险管理策略的理解。

新金融工具准则旨在通过套期会计准确反映企业风险对冲管理。一是扩大被套期项目范围,取消非金融资产或非金融负债指定为被套期项目时,对应的被套期风险只限于与其相关的全部风险或外汇风险的规定,在满足“可单独识别”和“可靠计量”两个条件下,非金融资产或非金融负债风险组成部分也可被指定为被套期项目,例如航空企业可以将航空油料中原油價格部分单独作为被套期项目进行套期会计处理。二是扩大套期工具范围,新增企业可以将金融工具的外汇基差单独分拆,只将排除外汇基差后的金融工具指定为套期工具。三是取消套期有效性判断80%~125%定量规定,引入 “再平衡”机制,当套期比率不满足原规定风险平衡时,如企业原定套期保值的风险管理目标不变,通过调整套期比率实现套期关系“再平衡”,已满足套期有效性认定的要求。

3 相关问题及建议

新CAS22金融工具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按新准则规定对金融工具进行分类和计量(含减值),涉及前期比较财务数据与本准则不一致的,无须调整。新CAS37金融工具列报应用指南规定在首次执行日,企业应按照修订前后金融工具确认计量准则的规定对金融资产分类和计量结果进行对比列示披露,并在示例中列示原金融资产账面价值调整为新准则规定分类和计量的新金融资产账面价值的调节表。但大部分2018年A+H股上市公司仅列示新准则对比列示表,未披露原金融资产账面价值调整为新准则账面价值的调节过程表,且81户非金融企业中仅33户披露了重新计量金额。2018年9月财政部出具《关于2018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有关问题的解读》,说明为提高不同会计期间和准则转换期间会计信息可比性,建议企业可以增加列报首次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或新收入准则当年年初的资产负债表。根据2018年A+H股102家涉及新准则应用上市公司年报中仅12家企业增加列报新准则年初资产负债表,其余90家企业没有增加列报。

新准则对金融风险披露要求和企业风险管理策略的披露要求进行了大幅度完善和强化,在企业风险管理基础较好A+H股上市企业对新旧准则转换披露及应用预期损失模型重新计量信用损失情况尚不及预期。为在监管环境相对较松、风险管理基础较薄弱的非上市公司2021年1月1日全面执行新准则体系,建议根据A+H股上市企业执行新准则出现的问题,监管部门出台政策解释和操作细则,促进新准则有效执行落地,充分发挥金融工具会计在资本市场发展和企业经营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海峰.IASB与FASB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联合改进项目的背景、进展及评价[J].会计研究,2009(8).

[2]黄静如,黄世忠.资产负债表视角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研究[J].会计研究,2013(4).

[3]王守海,李塞北,刘玮.金融资产减值准则的国际进展、评价与研究启示[J].会计研究,2014(6).

[4]王菁菁,刘光忠.金融工具减值预期损失模型的演进与会计准则体系变迁—— 兼评IASB 《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征求意见稿叨[J].会计研究,2014(5).

[5]汪祥耀,金一禾.金融工具列报准则国际发展及启示[J].财会通讯,2013(16).

猜你喜欢

评价模型绿色经济相关分析
绿色经济发展问题探析
日本发展绿色经济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城乡居民医疗费用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