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侧穿刺骨水泥锚定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临床观察

2019-01-10邓立明黄凯史建刚孙璟川邓烨王建波

山东医药 2018年44期
关键词:锚定小梁穿刺针

邓立明,黄凯,史建刚,孙璟川,邓烨,王建波

(1 佛山市禅城中心医院,广东佛山528000;2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在老年OVCF患者中,部分患者仅轻微外伤即可造成脊柱隐匿性损伤,出现胸腰背部疼痛不适,短期内疼痛消失,但数月或数年后胸腰背部疼痛复发并加重,继而出现脊柱后凸畸形,活动受限,甚至出现脊髓神经受压导致瘫痪,这部分老年OVCF被称为Kummell病[1]。目前,对Kummell病通常采用单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或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虽能达到即刻稳定骨折椎体、缓解疼痛的目的,但由于将骨水泥直接注入椎体裂隙内,存在较高骨水泥渗漏的风险,而且骨水泥团块状局限分布于椎体裂隙内,不能与周边骨小梁紧密锚定结合,易出现骨水泥松动甚至移位[2,3]。本课题组采用双侧穿刺骨水泥锚定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通过将两枚穿刺针分别置于椎体骨小梁及椎体裂隙内,缓慢推注骨水泥,使骨水泥均匀弥散于骨小梁和椎体裂隙内,形成海绵状骨水泥,从而达到骨水泥与骨小梁充分锚定。现分析其治疗效果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佛山市禅城中心医院收治的Kummell病患者21例。纳入标准:①存在胸腰背部疼痛症状;②年龄≥55岁;③影像学检查显示,椎体内有凹陷或横行透光区改变,并出现特征性椎体内真空裂隙征(IVC),椎体后壁完整[4~6];④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T-score<-2.5。排除标准:①合并神经症状的Kummell病者;②术前X线检查显示,骨折椎体压缩程度>75%者;③脊柱局部后凸严重畸形者(Cobb′s角≥40°);④合并恶性肿瘤、代谢性骨病者;⑤因脊柱退行性疾病导致长期慢性胸腰背部疼痛者;⑥随访期间出现其他部位椎体骨折者。其中,男8例、女13例,年龄57~89岁;骨折部位:T91例,T102例,T115例,T129例,L13例,L21例;无明显外伤史8例,有轻微扭伤或跌倒史13例;胸腰背部疼痛至手术时间1.5~14个月。本研究经佛山市禅城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手术方法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线部位和IVC位置。患者入手术室后,取俯卧位,胸部及髂部垫一软枕,胸腹部悬空,术者向下按压骨折部位行体位复位。常规消毒铺巾,采用双人双侧椎弓根同时穿刺,根据术前C型臂X射线机定位伤椎和双侧椎弓根,选择伤椎右侧椎弓根2点、左侧椎弓根10点方向外侧3~5 mm作为穿刺点,予0.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将双侧穿刺针刺入椎体,C型臂X射线机侧位透视针尖到达椎体后缘,正位透视针尖位于椎弓根内侧壁,确保穿刺针未进入椎管。根据术前CT冠状位和矢状位确定IVC、椎体塌陷及破壁位置,结合术中透视情况,调整穿刺针角度和深度,使两根穿刺针分别位于椎体上下部分,一根穿刺针进入伤椎内腔隙,另一根穿刺针进入伤椎骨小梁,当穿刺针针尖到达椎体前中1/3时停止进针,再次透视,确保穿刺针针尖位于椎弓根内侧与棘突之间。然后双侧同时缓慢推注高粘度骨水泥,X线透视骨水泥完全封堵椎体前缘或上下终板破裂口,并在伤椎内弥散满意后,停止推注骨水泥,拔除工作套管,缝合穿刺口。术后次日佩戴胸腰支具下床活动,并予以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②疼痛和生活质量评估:分别于术前、术后2天、术后2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通过X线或CT检查测量伤椎椎体高度和Cobb′s角。③骨水泥松动或移位情况:术后定期CT检查,统计术后2年内骨水泥松动或移位情况。

2 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38~63(50.42±8.82)min,术中无脊髓、椎前大血管损伤,无骨水泥反应,无肺栓塞等早期并发症发生。骨水泥注入量为4.8~6.9(5.98±0.73)mL。术中3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渗入椎间盘2例、椎体前侧1例,未出现临床症状,不需处理。所有患者手术前后VAS、ODI及伤椎椎体高度、Cobb′s角变化见表1。随访2年内,患者均无骨水泥移位或松动、伤椎再骨折等。

表1 21例患者手术前后VAS、ODI及伤椎椎体高度、Cobb′s角变化

注:与术前比较,*P<0.05。

3 讨论

Kummell病是一种创伤后的迟发性椎体塌陷,常发生于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属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殊类型[7,8]。有研究发现,Kummell病呈进行性发展[9],早期椎体受到外伤可出现骨小梁微骨折,但尚未达到塌陷性骨折程度,X线检查亦无明显异常;后期由于椎体营养血管受到微骨折损伤影响,骨小梁发生缺血性坏死,导致微骨折修复受阻,而反复的轻微外力作用使微骨折进一步发展,最终导致椎体塌陷性骨折,并逐渐进展为脊柱后凸畸形。

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PVP和PKP成为临床治疗不伴神经症状的Kummell病首选术式[10]。但与一般骨质疏松性骨折相比,Kummell病存在骨水泥渗漏风险较高、远期骨水泥松动再发腰背部疼痛等问题。Peh等[11]报道,PVP治疗Kummell病的骨水泥渗漏率高达79%,并认为骨水泥渗漏与椎体破裂有关。有研究发现,许多真空裂隙与临近椎间盘直接相通或位于椎体前缘,致椎体前部骨皮质不完整,Kummell病骨水泥渗漏即以椎间盘和椎体前部渗漏居多[2]。陈继良等[10]报道,PVP治疗Kummell病的骨水泥渗漏率为34.4%,渗漏部位主要位于椎体前侧、椎体侧方或椎间盘内,无血管渗漏。本课题组采用双侧穿刺骨水泥锚定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改变了过去常规单侧穿刺将骨水泥直接注入骨折处或椎体裂隙内,而是将两枚穿刺针分别置于椎体骨小梁和椎体真空裂隙内,双侧同时缓慢推注骨水泥,从而使骨水泥均匀弥散于骨小梁和椎体裂隙内,可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结果显示,本组骨水泥渗漏率为14.29%,明显低于以往文献[10,11]报道。作者认为,采用双侧穿刺骨水泥锚定技术可有效缩短骨水泥灌注速度、降低椎体内瞬时压力,从而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此外,椎体内双侧对称的骨水泥可更好地恢复伤椎刚度[12]。

有研究发现,PVP或PKP治疗伴有IVC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短期效果较好,随访2年左右时可出现椎体高度丢失和后凸角增大,并重新出现胸腰背部疼痛和功能障碍[13,14]。本组术后随访2年,与术后2天比较,VAS、ODI升高,伤椎椎体高度降低,伤椎Cobb′s角增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双侧穿刺骨水泥锚定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远期效果较好。唐永超等[3]对32例行椎体强化术的Kummell病患者长期疗效分析发现,出现骨水泥碎裂或移位6例,出现骨水泥周围透亮线8例。Huang等[15]研究发现,由于Kummell病椎体裂隙两侧硬化骨阻挡,椎体强化时骨水泥多填充于裂隙中,较难进入疏松的骨小梁,使骨水泥不能有效锚定骨组织,呈现边缘光滑、均匀分布的扁平团块状骨水泥,不能维持椎体的稳定性,导致骨水泥移动、碎裂。本研究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裂隙位置、大小及破口位置、裂隙在椎体上下缘的比例,采用双侧椎弓根不同椎体高度穿刺,使两根穿刺针分别位于椎体上下部分,一根穿刺针进入椎体内腔隙,另一根穿刺针进入椎体骨小梁,从而使骨水泥在裂隙和周围骨组织中充分弥散,进而形成海绵状骨水泥,确保骨水泥与骨组织充分锚定,增加其稳定性,降低术后骨水泥松动和移位风险。本组无一例发生骨水泥松动或移位,从而避免了远期效果降低,再次出现胸腰背部疼痛的风险。

综上所述,双侧穿刺骨水泥锚定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明显降低骨水泥渗漏和骨水泥松动或移位的发生风险。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其结果的可靠性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猜你喜欢

锚定小梁穿刺针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锚定三个聚焦 深化专项整治
一种门座起重机回转自动锚定装置
锚定转型目标 奋力争先进位——“两会”上的农谷声音
小梁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锚定装置研究
补缺
改良后的清洗流程在髂骨穿刺针清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拐形可注水穿刺针在单孔腹腔镜腹膜外内环结扎术中的应用